历史地理第十五辑
明代华南自然灾害的类型
王双怀
明代华南包括福建、广东、广西三个布政使司,其地域范围与今福建、广东、广西、台湾、海南、香港、澳门大体相等。在有明一代276年间,华南各地备受自然灾害的侵扰:有时台风骤起,海潮汹涌;有时大雨滂沱,江河泛滥;有时阳亢干旱,赤地千里;有时寒风入侵,冷冻为患,有时地震不断;有时疾疫流行。这些灾害或为气象灾害,或为地质灾害,或为生物灾害,种类相当齐全。可以说,明代华南是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常发区和重灾区。从大的方面来看,明代华南的自然灾害可以划分为水灾、旱灾、风灾、冷冻、地震、饥荒、瘟疫和生物灾害等八种类型。
水灾和旱灾,
水灾是华南地区最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华南北接内陆,南临大海,地跨热带和亚热带,具有高温多雨的特点。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多呈东北西南走向。北部多山,阻挡海洋暖流。南部多河,在平原上纵横交错。这种地貌气候条件是孕育水灾的温床:暴雨骤至,可以造成水灾;霉雨连绵,可以造成水灾;海水横溢,也可以造成水灾。明代华南的水灾正是在这样的孕灾环境下形成的。
明代华南的水灾主要是由暴雨引起的。福建、广东、广西有几个暴雨中心,常受热带风暴和其他因素的影响而连降暴雨。如宣德八年(1433年)福建崇安“骤雨竟日,山水暴涨,县治民居及缘河苗稼桥梁俱湮决,民溺死不可胜计”①。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四月,广东“惠州大雨,罗浮山崩”②。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广西“恭城县大雨如注,山涧水涌,连崩一十三岭”③。霖雨也是造成明代华南水灾的重要因素。正德十五年(1520年)八月,广东琼州“淫雨连月”,到九月“洪水涨溢在琼、澄、临、定四县造成重大损失④。万历十一年(1583年)八月,福建兴化“霖雨至次年正月,阴云不开,田没水中”⑤。万历三十九年夏,“广西积雨五阅月”⑥,使夏秋作物濒于绝收的境地。此外,华南大部分地方与海相接,海潮也会造成很大的水灾。永乐二十年(1422年)五月,广东诸府潮溢,“漂庐舍,坏仓粮,溺死三百六十余人”⑦。正德十年(1515年)七月,广东潮州海溢,“沿海居民死以千计”⑧。嘉靖十八年(1539年)闰七月,福建兴化“大风偃禾黍,海潮涨溢,高二丈余,漂没庐舍人及畜不可胜计”⑨。像这样的事例还可以岀很多]
①《明宣宗实录》卷二七。
②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八八。
③清雍正《广西通志》卷三。
④明正德《琼台志》卷四一。
⑤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二七一。
⑥《明史》卷二九《五行志》二。
⑦《明史》卷二八《五行志》一。
⑧清乾隆《潮州府志》卷一一。
⑨清康熙《兴化县志》卷一。
—166—
据笔者初步统计,明代华南较大的水灾有240多次,涉及的州县数以百计,有些水灾是相当严重的。永乐七年(1409年)广东大水,广州府的南海、番禺、东莞,肇庆府的高要、德庆,雷州府的遂溪、徐闻等州县深受其害①。永乐十四年七月,福建北部地区大雨,建宁、邵武、延平等府“溪水暴涨,坏城垣,漂房舍,溺死人民甚众”②。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三至五月,福建延平府淫雨不断,溪水高达十余丈③。弘治十四年(1501年)夏秋之际,福建福州府风雨大作,广东广州府、琼州府发生特大洪水,广西太平府也发生了较大的水灾④。正德二年(1507年)七月,福建汀、漳二府大雨,“漂没民居及禾稼甚众”⑤。正德十年九月,琼州临高县“淫雨盈月,江水泛滥,漂没民居牲畜”。翌年,广东广州、肇庆二府所辖诸县大水,阳江、四会诸县受灾尤重。广西梧州亦受水灾,“自夏历秋,霉雨淹人畜,公署、民居
多倾”⑥。嘉靖三年(1524年)七、八月间,福建邵武“霖雨害稼”;广东潮州“飓风溢海沿海民居漂没无算”⑦;惠州“归善大水”⑧,琼州乐会、万宁二县大风,“海溢数十里”。嘉靖十四年(1535年)五月,广东广、肇、南、韶四府大水,在南海、番禺、香山、顺德、新会、三水、高要、四会、新兴、阳春、阳江、高明、恩平、德庆、保昌、始兴、清远、英德、翁源、乳源等数十县造成百年罕见的灾害。万历十四年(1586年),广东再次发生严重的水灾。南雄府四月中旬“大雨如注,洪崖山崩,巨潦暴涨,府城倾圮者数十丈,沿河水域尽被冲陷”。肇庆府自春徂夏淫雨不绝。广州府三水县夏季大水。广西也岀现了规模空前的水灾。桂林府的义宁、兴安,柳州府的马平、罗城,梧州府的苍梧、郁林、北流、博白、藤县等地相继出现严重灾情⑨。万历三十一年八月,福建泉州等处大雨,海水暴涨,淹死“万有余人”⑩。万历三十七年五至八月,福建延平、建宁等府大雨,“丁口失者逾十万”。⑪
华南地区虽然降雨丰富,但是很不均匀。尤其是华南地区气温较高,受副热带高压势力的影响,往往出现干旱天气。与北方的干旱一样,华南地区的干旱有发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的特点。但与北方地区不同的是,华南的干旱不是以春夏为主,而是以夏、秋、冬为主,春季的干旱也有,不过比较少见,只有福建、广西的山区零星岀现。明代华南发生的干旱也很多,虽然没有水灾那样频繁,但也在自然灾害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明代华南较大的旱灾将近100次。受害程度也是相当严重的。•
明代华南旱情特别严重的旱灾有二三十起。成化十二年(1476年)年夏,福建泉州、漳州、邵武、兴化、延平诸府大旱。延平府顺昌县灾情最重,"自四月不雨至十二月,原田拆裂,禾稼无收”⑫。弘治十一
年(1498年)夏季至秋季,广西大旱。南宁府的宣化,太平府的崇善,梧州府的苍梧、藤县畀寻州府的桂平,平乐府的平乐,柳州府的马平、来宾,桂林府的临桂、义宁、灵川、阳朔、灌阳、全州相继岀现持续旱灾⑬。次年,福建泉州府“自夏至冬大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八七。
《明成祖实录》卷一七八。
明嘉靖《延平府志》卷二二。
《明史》卷二八《五行志》一。
《明武宗实录》卷二八。
清雍正《广西通志》卷三。’
明嘉靖《潮州府志》卷九。
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一。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八八;雍正《广西通志》卷⑩《明神宗实录》卷三八七。
⑪《明会要》卷七O《神宗实录》卷四五八。
⑫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二七一。
⑬《明史》卷三O《五行志》三;嘉靖《广西通志》卷四O。
167—
来
A o .g e o ^o
21o
(
w台风等级划分几个等级
£
£)
卜•
"*
9
丄
・
T * 75
g 6 — z
• 6
—
卜-l i X ^«7O -
T w o ;*
£▽•
魚
“星
-E
168
旱J兴化府“夏秋冬不雨,井睦溪塘皆涸,民至无水可食”。正德十三年(1518年),广西南宁、田州、思恩三府交界处的武缘、果化等州县,柳州府的马平、罗城,桂林府的义宁、兴安,平乐府的平乐、荔浦等县大旱①。嘉靖五年(1526年)夏,福建遭受特大旱灾:“福州大旱;兴化旱,无麦禾;福宁旱至九月,禾麻菽粟皆死”②。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夏秋之际,广州府的南海、番禺、顺德、新会、三水、清远,惠州府的博罗、龙川、兴宁、永安、和平,高州府的茂名、吴川,雷州府的海康、遂溪、徐闻等县皆遇大旱,高、雷二府旱情尤甚。次年,南海、顺德、三水、龙门、保昌、始兴、徐闻及琼州府的琼山等县再次遭受大旱③。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广西柳州、桂林、平乐等府遭受旱灾。万历四十六年,又发生了广西“全省大旱”的事④。桂林府的义宁、兴安、灵川、全州、灌阳,柳州府的马平、柳城、来宾、迁江、武宣、象州,南宁府的宣化、隆安、果化,庆远府的宜山、忻城,平乐府的平乐、富川、昭平、贺县,梧州府的苍梧、岑溪、藤县、郁林、北流,洵州府的桂平等三十六县春旱一次,秋季又旱一次⑤,其灾情之重是不言而喻的。
•风灾、冷冻和地震
除水灾和旱灾以外,华南地区的自然灾害就要数风灾了。华南地区的风灾主要是热带气旋所造成的灾害。现在我国采用国际标准,将热带气旋划分为四个等级:风力小于8级的称作热带低压,8至9级称作热带风暴,10至11级称作强热带风暴,大于12级称作台风。但在古代并没有这样的划分,人们一般将热带气旋统称为“飓”或“飓风”。飓风灾害主要是由大风、暴雨和海潮造成的。这种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影响范围广,突发性强,连锁反应显著,成灾强度大等特点⑥。明代华南的飓风灾害也是如此。
明代华南风灾较多,见于正史和通志记载的较大风灾有120多次。从数量上看,比水灾、旱灾都少,但就灾害程度而言,也是相当惊人的。永乐九年(1411年)九月,广东雷州府“飓风暴雨,淹遂溪、海康,坏田禾八百余顷,死千六百余人”⑦。永乐二十年五月,广东广州府所辖南海、番禺、东莞、新会等县“飓风暴雨,潮水泛溢,溺死者三百六十余口,漂没庐舍千二百间,坏仓粮二万五千三百余石”⑧。天顺二年(1458年)七月,广东琼州府琼山、临高二县“飓风大作,声吼如雷,毁屋拔木,彻三日夜不息”⑨。成化十九年(1483年)六月,福建福州府“大风拔木发屋”⑩。正德十年(1515年),广东潮州揭阳等县遭受“铁风筛”袭击。琼州府也受到影响,“大风从东北来,海水飞卷”,造成不小的损失。嘉靖二十年(1541年)九月,广东琼州大风,“宫室圮坏,草木摧折殆尽”⑪。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八月七日,福建福、泉二州大风,溺死福、漳、泉三府考生千余人。⑫
华南处于低纬度地区,气候比较温暖,基本上没有冬天。但是,受寒潮或北方强冷空气的影响,有时也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冷冻灾害。这里所说的冷冻包括冰雹、霜雪、严寒、低温
①明嘉靖《广西通志》卷四O;清雍正《广西通志》卷三。
②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二七一。
③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七九。
④清雍正《广西通志》卷三。
⑤清雍正《广西通志》卷三。参清代所修各府;县方
志。
⑥梁必骐主编:《广东的自然灾害》,广东人民岀版社
1993年版,第110页。
⑦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八七。
⑧《明史》卷二八《五行志》一。
⑨明正德《琼台志》卷四一。
⑩《明宪宗实录》卷二四一。
⑪明正德《琼台志》卷四一。
⑫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二七一。
169一
等自然灾害。明代华南的冷冻灾害以冰雹为主,有50多个年份发生过较大的雹灾。其次是霜雪,较大的霜雪灾害有15次。单纯的严寒相对较少。至于低温,尽管时有发生,但因灾情较小,文献中很少记载。
明代华南地方的冰雹分布较广,福建、广东、广西都曾遭受过较大的雹灾。成化五年(1469年)闰二月,广东琼州府“雨雹,大如斗”。正德十二年(1517年)四月十二日,广西柳州府的来宾、迁江二县白昼如夜,冰雹大作,“破屋、折木、杀鸟”①。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福建漳州府遭到冰雹袭击,“漳浦、海澄雨雹,大如斧,碎屋伤畜无数”。四十五年,广东潮州府程乡县“春二月雨雹,大如斗如瓮,房屋破坏,人物触之皆死”;高州府电白县“春三月雨雹,大者如斗,瓦屋皆坏,禽兽多有击死者”。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广东广州府之新会、潮州府之大埔又遭雹灾:其中大埔雹下甚巨,俗谓之“人头雹”。崇祯十四年(1641年)二月,广东琼州澄迈县再降大雹,“碎屋瓦,毙耕牛,飞鸟多死”。②
除冰雹外,明代华南也曾发生过严霜、大雪和严寒灾害。弘治十四年(1501年)冬,福建兴化府受到寒
潮的侵袭广莆田隆寒,冰结厚半寸,荔枝冻枯”③。正德四年(1509年)十月,福建福宁州出现奇寒,荔枝龙眼树大数围者皆死④。同年同月,广东潮州陨雪,“厚尺许”。嘉靖十一年(1532年)春,福建“福州大雨雪,里巷中犬惊吠”。到了冬季,广东又出现严重的冷冻灾害。韶州府的曲江、乐昌、翁源,肇庆府的阳春、德庆,潮州府的揭阳等县受到霜冻和大雪的威胁:曲江大雪,“冰厚一尺。山木、河鱼,冻死几尽”。乐昌大雪,“冰坚尺许翁源大雪,“冰厚一尺,畜皆冻死”。揭阳“陨霜为灾,草木皆枯,昆、鱼冻死”。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十二月六至八日,广东广州、肇庆二府遭受严寒灾害。从化县“雪昼下如珠,次日如鹅毛”。东莞、顺德二县的情况大体上与从化相同⑤。崇祯九年(1636年)十一月,福建漳州大雪,“积冰厚一尺,牛羊木草多冻死”。十二月,广东潮、惠二府霜雪成灾。惠来县十二月陨霜三日,水面冰冻四五寸厚,“草木禽鱼冻死无数”。海丰一带的树木也多被冻死。⑥
华南受南北亚热带特殊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质构造条件相当复杂,在内力作用的影响下,容易导致地壳岩层能量突然释放,从而形成地震。地震不仅具有突发性,而且具有惨重性。明代华南地震频仍,较大的地震达200次之多,也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灾害。明代前期华南地区的地震主要集中在洪武年间p洪武年间华南地震18次,涉及福建、广东、广西的许多州县。其中福建地震14次,位居三布政司之首。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至十月,福州府两次发生地震⑦。六年,福州府再次地震。十二年九月,福州府闽县地震,兴化府地震。十月,兴化府又震。十三年十二月,福州府与广州等府同日地震。二十一年四月,泉州府地震。二十七年四月,泉州府地震;五月、八月复震;十月福州府地震;十一月兴化
府地震。二十九年十二月,泉州府地震⑧。其地震频繁程度于此可见一斑。明代中期以后地震日益增多。成化十四年(1478年)六至八月,广西太平府发生七次地震⑨。二十一年九
①明万历《广西通志》卷四一。
②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八八。
③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二七一。
④明嘉靖《宁德县志》卷一一。
⑤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八八。
⑥清道光《福建通志》卷二七一;《广东通志》卷一八
八。
⑦《明太祖实录》卷五三、五七。
⑧《明太祖实录》卷二三二至二四八。
⑨《明史》卷三O《五行志》三。
170—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