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LPR分析报告
2019年LPR分析报告
2019年8月
目录
一、LPR:改革内涵与运行机制 (6)
1、LPR的内涵 (6)
2、LPR的形成 (7)
lpr最新报价2021年12月3、央行改革LPR报价机制 (7)
4、新设5年期LPR报价 (8)
5、LPR报价与MLF利率挂钩 (9)
6、跟踪LPR定价采取“新老划断”的意义 (10)
7、LPR改革后的过渡期安排 (10)
8、LPR与贷款FTP的关系 (12)
9、实际贷款利率或在LPR基础上进行减点 (13)
10、LPR改革的本质与希望取得的效果 (14)
二、新LPR:改革后的影响 (14)
1、新LPR执行后,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效果 (14)
2、新LPR将降了谁的贷款价格 (15)
3、新LPR与按揭贷款价格 (16)
4、LPR与银行体系利率风险 (18)
5、银行贷款早偿风险 (19)
6、LPR对银行业盈利的冲击 (19)
7、LPR对银行的信贷投放节奏的影响 (20)
8、LPR推出后,央行或会下调MLF利率 (20)
9、LPR推出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21)
10、LPR与人民币贬值 (22)
11、LPR与利率衍生品发展 (22)
12、新LPR执行以来,银行贷款定价的变化 (22)
最近一段时间,人民银行对贷款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改革无疑是市场最为关切的热点问题,围绕LPR相关问题,央行已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权威阐释。尽管如此,一些核心问题如LPR的报价原理、是否能实质性起到降成本效果、对银行经营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的影响等,依然是市场关注的焦点。鉴于此,我们基于广泛同业调研基础上,通过问答形式,深入浅出揭开LPR迷雾,回应投资者关切。
本轮LPR形成机制改革主要是在“降成本”为主要考虑下的“非对称结构性降息”。对此解释为:“先贷款、后存款”的市场化思路表现为“非对称”,“新老划断”的方式表现为“结构性”,而“降息”则是通过“MLF政策利率——LPR——实际贷款利率”传导来实现贷款利率下行。LPR形成机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推动贷款利率向市场利率靠拢,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LPR形成机制改革后,作用有三:(1)增加了LPR与政策利率的联动;(2)丰富了跟踪LPR的金融产品;(3)增强了LPR的弹性(目前主要是驱动利率向下)。
新LPR报价机制直接增加了MLF与LPR的联动,但MLF价格变化并非等幅度传导到LPR端。鉴于目前银行面临的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压力,完全寄希望于通过LPR来引导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难度较大。从报价原理上来讲,MLF与LPR的联动不是简单线性的关系。央行可以通过下调MLF利率引导LPR报价利下行,下行幅度主要受到以MLF为指引的资金市场主动负债占银行总负债比例的影响。
新LPR改革后将设置过渡期进行分阶段考核,并将纳入MPA。不会“一刀切”式要求全部浮动利率贷款定价跟踪LPR,将会设置过渡
期进行分阶段考核,并纳入MPA来促进更多产品更快参考LPR报价,这将减弱对信贷投放节奏的冲击。《证券时报》等媒体也报道了未来三个季度,将分别按照跟踪LPR贷款占比“358”的节奏推动平稳过渡。
对于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可以从优化培育新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式从而降低风险成本的角度入手。新LPR首轮报价1年期LPR 为4.25%,较原LPR低6BP,反映了LPR改革的初步效果。短期内,在政策指导下,预计小微企业定价有下降空间。小微企业由于其风险偏高,历史定价较少受到“隐性下限”价格的制约。更好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应着手通过新的服务方式降低“风险成本”。从中长期看,LPR改革之后更有利于大型企业客户的融资成本下移,从而驱动大企业更多进入直接融资市场,对其而言,金融市场端的收益率曲线和存贷款的收益率曲线会更快融合。
新发放按揭贷款定价跟踪LPR,影响相对中性。从中期运动看,若LPR下移,重定价后按揭利率将趋于
下行。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新发放贷款利率可以在保证绝对利率稳定的的基础上倒减LPR,反算加点价差,确保房贷利率稳定。中期看,对于重定价期为1年的按揭产品,在一个重定价周期内,若LPR价格下行,则在新的重定价日,按揭贷款利率受到重定价影响将相应下降。而在可预见的利率下降周期,浮动利率按揭产品有助于稳定购房需求。
大型银行有义务对于“降成本”做出响应,而中小银行因客户原因所受冲击相对较小。短期看,预计LPR对银行盈利冲击相对有限。下半年新发生贷款投放本身较少,年内受LPR调整对银行业影响几乎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