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测量》教材解读
大邑县三岔小学:蒋金
一、 教材前后联系
“测量”这一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主要有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1千米有多长这两个内容,其前后联系如下:
已学的相关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后续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认识厘米、米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认识分米、毫米、千米
掌握分米毫米千米等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间的实际长度,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估计物体的长度
三年级下册
●认识周长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二、目标要求
1、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长,并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三、单元教材的基本内容与编写特点。
1.在实际测量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
  教材安排了两次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是学生体会到引入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的必要性,感受长度,引导总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估测的活动应该贯穿于整个测量教学活动之中。
四、教材呈现及设计意图。
教材按照:“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练习六”的体系进行编排。
(一)、铅笔有多长(分米毫米的认识)
教材创设了估计、测量铅笔长度的情境,引出分米这个长度单位及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第二个情境是测量6厘米多一点的铅笔,是学生认识到在测量中需要一个比厘米还要小的单位,从而引出毫米。
(二)1千米有多长(千米的认识)
对于这个比较抽象的长度单位,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一是通过学生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二是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三是通过10100米跑道的长是1千米等场景,体会1千米有多长。
(三)练习六——实践活动
    先估计一支铅笔的长度、一本书的厚度、小臂长度、凳子高度和自己喜欢的意见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五、教材实施建议
(一) 教材实施建议
1.一定是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
2.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测量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提高估测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二)课时安排建议
教学内容
建议课时数
铅笔有多长
3
1千米有多长
练习六
《铅笔有多长》教材解读
一、教材的前后联系及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第二册时已经认识了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能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理解1=100厘米。这节课是有关长度的第二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学使学生再认识两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毫米dm是什么单位。教材通过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使其建立起分米和毫米的表象,形成解决生活中长度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动手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在操作学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此外,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二、课标表述
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测量)涉及到的有关标准。
1. 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3. 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三、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
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测量物体长度的经验,并在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
2、学生在学这部分知识时的兴趣点和难点。
1)学生对测量活动感兴趣。
2)学生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数感的建立比较困难。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
2011新课标的指导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
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估测物体的长度。
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方面:
在实践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数学故事处)。
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了解其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数感的建立及估测能力
五、 教材设计意图:
1、 对于分米的认识。
  教材巧妙地安排了一个测量铅笔的实践活动,运用学生之前认识了的厘米作为单位,智慧老人揭示出10厘米就是1分米,从而认识分米。
2、对于毫米的认识。
也是在实践测量活动中有了需要,产生毫米的必要性出现了,自然引出毫米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系统整理所学过的长度单位。
3、关于长度单位的理解和估测意识能力的培养。
  课标对于学生数感的建立强调甚重,对于空间与几何中的测量板块更是要结合具体情境,体验中建立表象,形成能力。(如教材中的这个环节。)
六、教材呈现
    对于本节认识活动,教材按照“认识——理解——转化——应用”的编排体系,通过四个部分来呈现。
第一部分,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材创设了估计、测量铅笔长度的情境,引出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并揭示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第二部分,理解分米和毫米的长度,形成数感。
为了加深对1分米和1毫米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自己的手掌,接着可以准备1分的硬币,用尺子量一量它的厚度,还可以举生活实例,充分交流中感知单位长度。
第三部分,长度单位之间的转化。
结合量铅笔的的情境,利用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
第四部分,应用练习,解决问题。
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