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小学数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
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认识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三角形,通过动手操作和比较知道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符合“较短的两条线段之和大于较长的线段”条件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从而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三角板、用木条做的五边形框架、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不同长度不同颜的小棒若干根、实验表格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师:老师收集了生活中一些美丽的图片,同学们愿意欣赏吗?
生:欣赏
师:在欣赏这些美丽的照片时,你见到最多的是哪种图形?
生:三角形
 (板书:三角形。课件突出显示情境图中的几个三角形。)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dm是什么单位1:红领巾是三角形的。
2:有的小旗也是三角形的。
3:阳台的栏杆上有三角形。
4:地砖上有三角形。
5:电视转播塔上也有三角形。
师: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三角形在生活中有这么广泛的应用吗,它究竟有什么奥秘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意图:通过生动的、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感性材料导入新课,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对此,学生有了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愿望。]
二、探究新知:
1.探知: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
师:老师用木条做了五边形框架、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同学们分组拉一拉,看有什么发现。
活动:学生分小组拉一拉用木条做的五边形框架、四边形框架和三角形框架,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汇报:比较牢固......
师总结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这是三角形的特性,因此,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2.操作感知,概括并理解三角形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想看看谁的眼睛最亮,下面的图形哪些是三角形?
(课件出示:一组图形)
生:判断
师:(指图)为什么你认为这些图形不是三角形?
生:针对图形原因
师:谁来说说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生: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有三个角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4: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围成”和“组成”哪个词更准确?
生:解释理由
师:总结:可以利用小棒摆摆,以区别“围成”和“组成”的意思.
师:你能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
师:你是怎么摆的?
1:我是用了3根小棒摆成三角形的。
2:我是用了3根小棒首尾相接围成三角形的。
师:请你给大家示范一下吧。(生2在实物投影仪上摆)摆成三角形的小棒表示的线是线段、直线还是射线?
生:是线段,因为小棒的长度是有限的。
师: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才是三角形?
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哪种说法更准确?
师: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指导学生看教材。)
  [意图:《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设计的“摆一摆”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三角形概念的构建之中,亲自经历了三角形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发现只有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所拼成的图形才是三角形;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线段”、“围成”的含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师:你会画一个三角形吗?动手试一试。
(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并选择几种不同的画法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课件展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
师:这些形状不同的三角形都有几条边?几个顶点?几个角?
1:都有三条边,还有三个角。
2:还有三个顶点。
师:这些就是三角形的共同特征。
师:谁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三角形具有的共同特征呢?
生: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边、角和顶点。
  [意图:新课程要求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思考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上述教学,教师让学生在经历“画三角形——比三角形——说三角形——摸三角形”的探索过程中,自主发现了三角形的特征,使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同时,学生的动手操作、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也得到培养。]
4. 设疑激趣,动手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我们知道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是不是任意的三条线段都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猜测
师: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下,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棒,我们用小棒代替线段。在同学们动手之前,我提三个要求:1、首先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2、每次用同一种颜的小棒围三角形。3、小组长负责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看看哪些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些长度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单位:厘米,取整数厘米)
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 :(单位:厘米,取整数厘米)
一组的小棒长度分别是:(单位:厘米)125234345333235.
二组的小棒长度分别是:(单位:厘米)123444356237245.
三组的小棒长度分别是:(单位:厘米)256222257245567.
四组的小棒长度分别是:(单位:厘米)347777147557567.
师:谁有重大发现?(如果学生发现不了,课件出示:有人说“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这样的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你认为对吗?引导学生观察刚才线段的长度及关系,并理解总结)
师:总结并课件展示:    较短的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这样的三条线段就能围成三角形。
师:既然符合这样条件的三角形能围成三角形,那么在三角形的较短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例如:长度分别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线段能围成一个三角形,那么:5+67,同学们,6+7大于5吗?7+5大于6吗?生:大于
师:看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就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师: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任意摆一个三角形,验证一下刚才的结论是否成立。
生:摆,验证。
: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发现了一个有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重要结论,那就是: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演示)1.从学校经过邮局到少年宫去,怎样走最近?
2. 小猴盖新房,他准备了两根长度分别为5dm8dm的木料做三角形的房顶,还要一根木料做横梁,请你们帮他想一想,用长度为2dm的木料与它们能摆成三角形吗?为什么?长度为13dm的木料呢?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认识三角形》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从知识储备上看,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98%的学生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从性格特点上看,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乐于探究,喜欢动手参与,愿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从思维水平上看,四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开始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不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较弱。
总之,在正式学习三角形之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淀了很多关于三角形的感性经验,这些经验构成了学生学习的认知基础。可能这些基础还无法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无法用数学方式来表达,但已经成为学生知识的一部分了。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站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
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认识三角形》
效果分析
   
我执教的是版五四制四年级上《认识三角形》,经过努力,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较好的实现了课前的预设。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
本节课大部分同学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全体同学都有自己动手实践的机会。同学们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牢固的掌握知识点,同时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在想象与猜想中发现解决问题,在悬念与比较观察中总结特征,在激励与创造中发展思维张扬个性,在评价与交流中学会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本节课中的闪光之处,当然,课堂教学中也表现出了一些不足和遗憾,学生的思维有时过于活跃,在创造和操作中耽误过多时间等。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有效的把握课堂教学时间,在有效的时间内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关注个性差异,感悟数学的课堂魅力。
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认识三角形》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过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以后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本节课内容分三段安排:通过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认识的三角形特性,使学生形成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的介绍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展现的是家乡的建筑塔吊,能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丰富对三角形的认识。
二、教材编写特点:
1、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感受三角形的形状特点和结构特征。
空间与图形的概念教学,一般要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形成概念的过程,教材注意按学生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认识了三角形,本单元继续教学三角形的知识,教材经常采用“活动——体验”的教学策略,即组织学生“做”图形,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体会图形的特点,主动构建对图形的比较深入的认识。
(1) “做”三角形,感受边、角和顶点。第40页教学三角形的边、角和顶点,让学生做三角形,学生“做”三角形并不难,做的方法必定是多样的。 “做”三角形的目的不在结果,要注重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把精力放在建立边、角和顶点等概念上。这里限定了用三根小棒搭三角形,实际也是渗透三角形的三边是三条线段。所以,交流的时候要分析各种做法的共同点,如用三根小棒、三条线段……才能“做”成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小棒、线段……必须两两相连,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个角。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