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苏教版
最新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课后练习题苏教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个人不能回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言文阅读。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反为其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主人与食( )
(2)更为益盐( )
(3)缘有盐故( )
(4)反为其患( )
[2]愚人发现食物因盐而好吃之后,做了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出这则文言文蕴含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短文,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鲧禹治水
尧舜①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尧用鯀②(gǔn)治水,鲧用壅(yōng)堵③之法,九年而无功。后舜用禹④治水,禹开九州⑤,通九道⑥,陂(bēi)九泽⑦,度(duó)九山⑧。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注释:①尧舜:尧和舜。据说都是中国上古时代的贤明君主。②鲧:人名。禹的父亲。③壅堵:堵塞。④禹: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他曾经治理洪水。⑤开九州:开通九州。传说大禹治水时,把天下分为九州,后来九州就成了天下的代名词。⑥通九道:疏通九州的河
道。⑦陂九泽:修建九州的湖泊。陂,水边、岸。这里是修筑河岸的意思。泽,湖泊。⑧度九山:测量九州的大山。度,计算,测量。
[1]“十三年终克水患”中“克”的意思是(  )
A.能够 B.制服,压制 C.攻下,战胜 D.限定,约定
[2]禹治水“因势利导”中“导”的具体措施是(  )
A.开九州 B.通九道 C.陂九泽 D.度九山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从这个故事里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阅读短文。
不能与不为
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越过,跳过。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尊敬,敬重。
C.为不用明焉 明:明亮。 D.天下可运于掌 运:转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B.为长者折枝/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而功不至于百姓者/舍瑟而作
D.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
[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或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孟子用“挟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剖析了不能”和“不为”的区别。
B.孟子认为,对齐王而言,通过“推行王道”而实现天下大治是一件可以做到的事情。
C.孟子借类比表明,要像古贤人一样善于“推恩”,并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重要方法。
D.孟子借此揭露了齐国政治的黑暗,也希望能够引起齐王警觉。
5. 轻松阅读快车。
徐孺(   )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é)?”徐曰:“不然。譬(   )如人眼中有瞳(   )子,无此必不明。”
1.给短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孺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语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外阅读。
约不可失
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
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③罢:停止,取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魏文侯与虞人期猎(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日,饮酒乐,天雨(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将焉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岂可不一会期哉(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公将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焉置土石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句子。
乃往,身自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则小故事中,魏文侯表现出来的_____至今还值得我们学习。
7. 小古文阅读。
陈晋之读书法①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②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③,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④良为得法⑤云。⑥
(注释)①本文选自《扪虱新话》,题目为编者自拟。陈晋之:人名。②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③癖:毛病。④陈贤:对陈晋之的美称。⑤良为得法:甚得读书之道。⑥云:语气词。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画一处)
所 谓 日 计 不 足 岁 计 有 余 者
[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岁计有余者  岁:_____________
(2)然旋读旋忘  旋:_____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是用什么事例来证明陈晋之“良为得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文言文阅读。
截竿入城
鲁有执①长竿入城门者,初②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③无所出。俄④有老父⑤至,曰:“吾⑥非圣人⑦,但见事多矣!何⑧不以锯中截而入?”遂⑨依而截之。
(注释)①执:握,持,拿。②初:开始时。③计:计谋,办法。④俄:一会儿,不久。⑤老父:古时对年长男子的尊称。⑥吾:我。⑦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⑧何:怎么,为什么。⑨遂:于是,就。
[1]出文中的反义词:(____)——(____)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是(  )。
A.反问句 B.设问句 C.疑问句 D.感叹句
[3]“遂依而截之”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截竿是一种入城的方法。 B.鲁人虚心接受建议。
C.老父是个聪明人。 D.两个人都是错误的。
[5]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_________(填序号)
①自作聪明的人。      ②随意盲从的人。
③遇事不思考的人。     ④没有知识的人。
9. 小古文阅读。
王华还金
王华六岁,与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①大醉,去,遗②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③其醒必复④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⑧金耶?”为⑨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⑦为谢,却不受。
陂怎么读
[注释]①以:因为。②遗:丢失。③度:估计,思考。④复:再。⑤尔:你,你的。⑥为:替,给。⑦铤:同“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与儿戏水滨(___________) (2)其人果号而至(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地点是水边。
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走后,自己再取走,没有想到那人回来了,于是只好把金子还给他。
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不到他的金子,其人“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
D.王华拒绝那人的报酬更加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
10. 小古文阅读。
引婴投江
有过①于江上者,见人方②引③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
(注释)①过:经过。②方:正。③引:拉着。④故:缘故。⑤善:擅长、善于。
[1]“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这则寓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领的获得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先天的遗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