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村晚》,完成练习。
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落日浸寒漪②。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③信口吹。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陂(bēī):___________
②漪:___________
③腔:___________
[2]“衔”字运用了( )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设问
[3]“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写出了牧童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理解。
舟过安仁①
[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稚子弄冰
[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③棹:船桨。④怪生:怪不得。
[1]《稚子弄冰》一诗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童”意思相近的词是______________。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________。两首诗都让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__的儿童。
[2]《舟过安仁》中“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原句作答)
[3]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
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严寒,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
C.“怪生”和“忽作”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
[4]用自己的话说说“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课内阅读。
(一)过分水岭
溪水___________似___________,
入山三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头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似:_______________ 分头:_______________
4.“入山三日”说明了( )。
A.山高 B.山深 C.山小
5.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
_____________潋滟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充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_。
3.解释诗中加点的字。
潋滟:________________ 亦:________________
4.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诗阅读。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1]写离乡之远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思乡之悲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人最挂怀的讯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古诗词三首。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陂怎么读
[1]请你用曲线画出诗中所表现的诗人追求理想境界的诗句。
[2]作者诗中出现几个美好高洁的意象?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写出你对“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时间、季节、环境全点出来了。
B.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静一动,一光一声,先视觉,后听觉,写出了山间自然景物的幽静。
C.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作者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
出了山间生活的幽静。
D.全诗格调清新,富于生活气息,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首诗歌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在是诗句中的意思。
生气( ) 九州( )
恃( ) 喑( )
万马齐喑( ) 究( )
[3]用自己的话写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B.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拟人句,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
C.“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1]解释下面字词在原诗句中的含义。
邸______________ 几时休_____________
休______________ 直_________________ 熏________________
[2]“西湖歌舞几时休?”这句诗的修辞手法是( )。
A.设问句 B.祈使句 C.反问句
[3]结合当时写作背景,理解诗句,判断对错。
(1)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临安城的特征:重重叠叠的青山,鳞次栉比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_____)
(2)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_____)
(3)“暖风”指的是自然界的春风。(_____)
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________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和__________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个场景。
[2]“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承首句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夜辛劳,各担其责,启____________________句儿童也力所能及地在桑树荫下学习种瓜,赞颂了农民勤劳(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体现了家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家庭成员各自承担家务劳动,男耕女织,儿童则学习种瓜,家庭内部关系和谐。
[3]诗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一、二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诗歌三、四两句写儿童天真可爱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与理解。
秋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默写古诗。
[2]联系古诗,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意万重:___________________ 开封: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张籍是在什么情景下想起“作家书”的? 全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供”在诗中读____,意思是________。“供”在“供不应求”一词中读____,意思是____(①供给,供应;②指按期拿出钱款还贷;③提供某种利用的条件)。
[2]前两句提到的农活有;____、____;从“____”和“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能感受到农民劳作的辛苦,从而体会到诗人对他们勤劳品质的____之情。
[3]读后两句诗,想象画面,完成对话。
孩童甲(挠挠头):大人们这么忙,可我们既不会耕田,也不会搓麻线,怎么办呢?
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童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本诗写了大人辛勤劳作,孩子也从小就承担起家庭重担的场面。(______)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