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宏道《游盘山记(节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袁宏道《游盘山记(节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文言文阅读
游盘山记(节选)
袁宏道
其山高古幽奇,无所不极。述其最者:初入得盘泉,次曰悬空石,最高曰盘顶也。泉莽莽行,至是落为小潭,白石卷而出,底皆金沙,纤鱼数头,尾鬣可数,落花漾而过,影彻底,忽而之乱。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则皆跃入,没胸,稍溯而上,逾三四石,水益哗,语不得达。间或取梨李掷以观,旋折奔舞而已。
悬空石数峰,一壁青削到地,石粘空而立,如有神气性情者。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其旁为上方精舍,盘之绝胜处也。
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
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足外人道也/至是落小潭    B.游者/心
C.水哗/香远清    D.盘之绝处也/高处不
3.文中第一段划波浪线的句子,应该怎么朗读,请你结合内容说明理由。(可以从语气、语速、语调、重音或停连等角度分析)
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
4.明末清初的张岱曾评说:“古代记山水,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时袁中郎。”柳宗元和袁宏道的山水游记散文成就很高,但两者各有特点,请结合选文比较两人山水游记的不同。(提示:从游览对象的特点、游览方式、游览的情感等方面比较。)
【答案】
1.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
2.C
3.语速要轻快,把重音放在“乐”“释”“沁”“大呼”等动词上,要表现出人物的心情愉悦、轻松、快活,惬意。
4.示例1:从游览对象的特点来看,柳宗元所游之地为自己寻或改造的人所未知的小山小景,而袁宏道所游之地,为客观存在的名山大川:
示例2:从游览方式来看,柳宗元独来独往,其游记中虽然出现其他人物,但虽与柳氏同游却并未真正成为山水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也未与柳宗元在游览中发生互动而只是具列姓名,作为实录而已,如吴武陵等人,而袁宏道游记中有很多其他游人的活动,如“游乐者,释衣,稍以足沁水”等;
【解析】
1.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可根据句意及语法结构等断句。翻译为:旁边有一亭背靠山壁下临深涧,涧水声向上,与风中松涛相应和。故可断句为:亭负壁临绝涧/涧声上彻/与松韵答。
2.
A.为:介词,向、对/动词,成为;
涧怎么读B.乐:高兴/以……为乐;
C.益:更加;
D.胜:胜过、超出/承担,承受;
故选C。
3.
本题考查对句子朗读的理解。“游者乐,释衣,稍以足沁水,忽大呼曰‘奇快’”翻译为:这些游人见了十分高兴,脱去衣服,稍微用脚触碰水面,便大叫痛快。游人非常高兴,故重音要放在人物的行为举止上,要重读“乐”“释”“沁”“大呼”等动词,语速要轻快,表现出游人的“奇快”即可。
4.
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小石潭记》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游盘山记》对盘山的总貌和各处景点进行了描写,或随物赋形,或拟人写意,都能摄取客观景物的神情,怪石奔泉,金沙纤鱼,无不动静相衬,摇曳多姿。作者融合了笔记小品的写法,贯以游人的活动,如潭边释衣、以足沁水、取梨李掷水、咋指相贺等细节,愈添了一种生意盎然的情致;登盘顶,探石雨洞,则写得惊险至极,遣词用字也甚为讲究。全文笔态自然,生动活泼。据此分析共同点即可。
示例:从游览的情感来看,柳宗元应被贬谪,希望寄情山水排遺郁闷,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遭遇不幸的苦闷抑郁不平的情感和重被重用的愿望;袁宏道在山水中纵情愉悦,追求感官上的享受,表达的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游览时的喜悦之情。
【点睛】
参考译文:
那山高古幽奇,没有什么景观不具备,说说它最好的几样吧:进山时的盘泉,其次的悬空石,
最高处的盘顶。沿着盘泉走进山中,泉水在这里汇聚成一个水潭,潭水清澈,潭底都是白的石头,铺满了金的沙子,水中有几条小鱼游动,鱼鳍鱼尾都清晰可见。偶尔会有落花,影子直达潭底,一会又随水波乱了。我们这些游人见了十分高兴,脱去衣服,稍微用脚触碰水面,便大叫痛快。都跳下水去,水深齐胸,我们逆流而上,绕过三四块大石,水声渐渐大起来,我们都听不见彼此说话。有人拿桃李投入水中,那些桃李只是在水中回环盘旋,上下浮沉而已。
悬空石是几座山峰,其中一座深的山峰拔地而起,峰顶有一块大石悬空而立,很像一个性情中人。旁边有一亭背靠山壁下临深涧,涧水声向上,与风中松涛相应和。亭旁是上方精舍,是盘山风景绝佳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