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清革命志士—饶国梁
反清革命志士——饶国梁
我来自重庆市大足区,很多人知道大足石刻,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这里还有一位反清革命志士——饶国梁。但在大足,他的名字家喻户晓。当时的人们为了纪念他,便把他的家乡云路乡改名为国梁镇,大足人民还为他在北山修建了饶国梁纪念碑,同时,还修建了饶国梁纪念馆。
饶国梁(1888—1911),字作霖,号绍峰,四川省大足县云路乡阳光村(今重庆市大足县国梁镇阳光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近代民主革命者。1911年英勇就义,时年23岁。
饶国梁少年时期
不满封建教育离家出走
  饶国梁幼时入私塾,聪颖好学,喜读诗书,能诗善文。年仅十二三岁,就表现出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性格,常替弱小同学打抱不平,在同学中素有威信。老师有事外出,常让他代为照看同学。
  1902年,饶国梁14岁,进入县立高小学堂。他亲眼目睹晚清腐朽统治下人民的苦难生活,虽
然年少,却敢于在同学中当众抨击时弊,反对封建统治。他的大胆言行,引起了国文教习兼学监何霞成的仇视,视他为“无顾忌大言”者。15岁时,饶国梁与学监何霞成终于爆发了冲突,饶国梁举棍痛击了学监。遭学校除名后,何霞成串通县衙捕快抓捕他,他在老师、同学们的帮助下,跳出学校围墙,逃到江津县报考上了蚕桑传习所。
  然而学蚕桑并非饶国梁所愿,未及结业便提前回家。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家中经济雪上加霜,不得不典卖田产,靠母亲打草鞋、纺纱织布维持生活。为父亲守孝期间,饶国梁同母亲商议外出读书,然而他的母亲一开始并未同意。性格倔强的饶国梁暗中取出家中的一点积蓄离家出走。
他一路风餐露宿,到了成都后,便一病不起。而此时盘缠早已用完,举目无亲,衣食无着,无钱行医,病情趋于险恶。幸亏同寓的璧山县人蒋大童及时伸援手,出资为他治病,直至痊愈。
    饶国梁青年时期
    加入同盟会投身革命
    大病痊愈后,适逢四川陆军弁目队招考,他前去报考,被袁世凯派遣到川靖边的陈宦看中,遂进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在校学习成绩优秀。在此期间,他读到了孙中山的革命文章,深受启发,从此立志反清。
  1908年,饶国梁由黄兴介绍加入同盟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09年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任四川新军六十五标见习官。面对清政府及军队的腐败无能,他深感同盟会武装起义的紧迫性。然而四川新军中同盟会员过少,难以举事,于是他离开了四川新军,由成都前往重庆。
  途中借住大足县老乡王小沧处,他秘密告诉胞兄饶国栋,已做好革命起义的准备,生死未卜,忠孝已难两全,希望大哥替他尽孝道。
  饶国梁通过多方打听,得知云南讲武堂教官中有方声涛等同盟会员,而他的老上级陈宦此时调任云南清军陆军混成协统领官,他便决心去云南,打算通过陈宦的关系,进入清军陆军内部,发展革命势力。由于盘缠不够,由同乡王小沧慷慨解囊方能成行。然而,从重庆赶到昆明后,方知陈宦已到奉天任职。数月奔走,却未达成目的。
  1909年底,他只身北上,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奉天之行。到沈阳后,陈宦委任他为讲武堂教官。教了一段时间的军事课后,他发现东三省系清室故土,对革命党人视如贼寇,防范甚严,极难发展反清势力,于是再次离职前往上海。
英勇取义
  大义凛然无所畏惧
  191011月,孙中山召集会议,决定集中同盟会精干力量,在广州发动大规模起义。不久,上海同盟会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把一批军械连夜运入广州,会员一致推荐饶国梁担此重任。
  从此,饶国梁经常往返于上海与广州之间,既做同盟会交给他的联络会党工作,又完成运输军械的任务。在敌人眼皮子底下活动,他扮过新郎、送亲客、抬工、搬运工、铁路码头工,当“运输大队长”,从没出现过闪失。
  起义前夕,同盟会高层选择最坚定可靠的革命党人作为起义的基本骨干力量(敢死队,也称选锋)。经过精心挑选,饶国梁进入敢死队。
  1911427日下午,黄兴发布了起义命令。饶国梁率20名云、贵、川敢死队员堵截清兵,待黄兴攻打总督署返回之时,即一同前往攻打驻扎在龙王庙的清军营盘。下午5点,当黄兴率军进攻两广总督署时,两广总督张鸣岐闻激战声,慌忙逃去,命令全城清军重重包围起义军,双方展开殊死搏斗。
  拼战至深夜,饶国梁率领的20名选锋队员已所剩无几。这时,他的手臂不幸中弹负伤,终因寡不敌众,力竭被捕。清兵如获至宝,战斗刚刚平息,旋即开庭审判。饶国梁大义凛然,怒斥敌人,无所畏惧。
  430日,他被清军杀害,时年23岁。饶国梁牺牲后,革命志士将他与其他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郊外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当地人说饶国梁
    当地人说饶国梁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从五岁时便开始,同时他也从那时开始作诗。他既不同于当时地主家庭的孩子有着娇生惯养的性格,他很好的运用了自己的家庭条件,认真念书,与时俱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也不同于普通家庭的孩子只知道闯祸,他从小有着追求新事物的不懈精神,同时他也不断充实自己。 
    后人回忆
  他新婚不久就离家闹革命
  据饶国梁的孙子饶良骏回忆,饶国梁牺牲后,胞妹饶国模深受二哥英雄事迹的感染和影响,以饶国梁为楷模,自强自尊,立身立业,将红岩村的房屋无偿提供给八路军办事处,为党做了大量工作。
  饶氏兄妹相继奉献革命,在不同时期为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一段佳话,更让饶氏后人引以为荣。
  饶国梁的侄孙饶勇告诉记者,听家中的老人们讲,饶国梁21岁时娶同乡覃惠仙为妻,但婚后不久就离开家闹革命,这一去便没有再回来,直到2饶年后壮烈牺牲。让人感到遗憾的是,饶国梁没有留下后代。饶国梁牺牲后,其妻覃惠仙生活清贫,虽素餐不继,无怨无悔,矢志守孀,侍奉婆母,代夫尽孝。
  十多年后,饶国梁的弟弟饶国材之子饶有容出生,因覃惠仙无亲生子女,婆婆为了让她转移丧夫之痛,到老有所依靠,便将饶国材的儿子饶有容过继给饶国梁,由覃惠仙抚养。而饶
良骏就是饶有容之子,现居四川省德阳市。
  1930年饶国梁母亲离世,孤身一人的覃惠仙在饶家兄妹的关照下,抚育饶有容长大成人,覃惠仙到了晚年,子孙孝顺,享受到了天伦之乐,后患眼疾,双目失明,于1956年辞世。
  饶国梁诗歌(选)
己酉八月别家
我材终有用,遮莫自沉沦。帝国名虽旧,英雄志尚新。
痛心伤黎首,拼命趁青春。癝癝乾坤气,茕茕父母身。
此身难报本,得死可成仁。忍拭家乡泪,遨游大海滨。
这首诗是饶国梁在19098月作者离家去云南时所作。那年他21岁,刚毕业久就受命去云南策划起义。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我的才能始终是有用的,就算被遮掩了也不要自我沉沦。中国的名字
虽然旧了,但是英雄们的志向是新的。痛心目前的社会状况,趁青春年华拼命完成自己的梦想。凛冽的天地气,父母孤单的身体。我的身体难以报答本心,等到死去便可成为仁士。擦干离开家乡时留下的眼泪,去遨游大海滨。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饶国梁的雄心壮志,他也做好了为革命牺牲的准备。他舍小家为大家,为革命为梦想为自由为民主献身的精神,值得后人去赞赏歌颂,并一直传承下去。
饶国梁纪念馆
据红岩联线介绍,饶国梁纪念馆原馆于1929年由国民政府出资修建。由于年代久远,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修缮。工程于201033日开工,2011815日完工。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工作人员以“原材料、原工艺、原说法”要求,从灯具、吊顶到石匾额、门窗,均采用传统工艺,力争恢复历史原貌。如今的纪念馆建筑面积约1000平米,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外形与遵义会议旧址相近。其中陈列布展面积约800平米,主要分为基本陈列、书法作品陈列、实物场景展示及多媒体展示四大部分。
他是反清革命志士,他是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是人民心中的英雄,他是我们的骄傲,他就是饶国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