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日照重点学校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写答题卡相应位置。)
1.(2分)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与林则徐领导的哪一事件有关?( )
A.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黄海大战 D.武昌起义
2.(2分)清政府在两次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B.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
C.中国经济落后
D.清政府时战时和举棋不定
3.(2分)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
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 )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4.(2分)最早提出带有资本主义改革方案的先进中国人是( )
A.洪秀全 B.洪仁玕 C.林则徐 D.魏源
5.(2分)奕䜣在一个奏折中提到:要抵抗外国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洋务派在“自强”的口号下创办的军事工业有(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湖北织布局 ③江南制造总局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 B.①③东三省是哪三个省 C.③④ D.②④
6.(2分)“万里出征,抬棺死战,驱外虏于西域,此左宗棠也。”材料称赞左宗棠为“民族第一功臣”的依据是( )
A.出使俄国,收回伊犁
B.血洒吴淞口,壮烈牺牲
C.查毁,虎门销烟
D.痛击阿古柏,收复新疆
7.(2分)1885年,取得镇南关大捷,并乘胜收复越南谅山等地( )
A.刘锦棠 B.沈保桢 C.刘铭传 D.冯子材
8.(2分)在19世纪末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美国 B.日本 C.沙俄 D.德国
9.(2分)近代中国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报刊主要宣传了哪种新思想( )
A.维新变法思想 B.仁政与法治思想
C.扶清灭洋思想 D.师夷长技以自强
10.(2分)临行前,他大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想以流血牺牲唤醒国人。“他”是( )
A.康有为 B.谭嗣同 C.梁启超 D.邓世昌
11.(2分)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 )
A.社会性质的变化
B.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12.(2分)如图为某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板书片段。其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
(一)新人之成长 少年初心 远大志向 (二)道路之抉择 从“医人”到“医国” 从“改良”到“革命”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
13.(2分)《中华民国史》写道:“他提议将分散的革命组织(合)成一个大团体,协力从事反清革命。这个建议获得一致赞成。”“大团体”是指( )
A.强学会 B.兴中会 C.同盟会 D.国民党
14.(2分)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5.(2分)服装具有重要的社会政治功能。1912 年中华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并赋予了新的含义:门襟五粒纽扣表示……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6.(2分)它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
律平等;按照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原则建构政治体制,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
A.君主立宪制文献 B.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C.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君主专制法令
17.(2分)据统计,1912﹣1928年,全国有1300多个大小军阀;1916﹣1928年,总统、执政、大元帅多次更换,12年中就有38届内阁,最短的两届只有6天。这反映了北洋时期( )
①深受一战的影响
②军阀割据和混战
③政治上剧烈动荡
④完善了共和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8.(2分)“袁氏于22日申令取消帝制翌日他又告令曰:‘所有洪宪年号应即废止,仍以本年为中华民国五年’。”导致这一结果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法运动 C.护国战争 D.北伐战争
19.(2分)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今日之中国,当造今日之文学”“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代之以新技巧。由此可见,他倡导( )
A.政治革命 B.文学革命 C.军事革命 D.科技革命
20.(2分)一位美国教育家于1919年5月来华,6月他在北京给女儿写信:想想我们国内14岁以上的孩子,有谁思考国家的命运?而中国学生负起政治改革运动的领导责任,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材料说明这场运动( )
A.以《新青年》作为重要阵地
B.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
C.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D.引发实业救国的热潮
21.(2分)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下列标语和口号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 )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D.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22.(2分)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材料中“中国的集体意识”指( )
A.长征精神 B.红船精神 C.五四精神 D.铁人精神
23.(2分)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它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4.(2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比较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国民党一大
25.(2分)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对此,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这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 )
A.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B.打击封建军阀的紧迫性
C.实行战略转移的可能性
D.发起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有3个小题,其中26题22分、27题19分、28题9分,请将答案用黑签字笔规整书写于答题卡相应位置。)
26.(22分)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多次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备受屈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39年6月的这场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
——摘编自《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一场绅士的洗劫,一把文明的大火,早夺去你的美丽,烙下耻辱的印记。我,没有到过圆明园。但我感到灼伤的痛楚
——张晋松《我没有到过圆明园》
材料三: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甲午一役,既毁于日本。
——《清史稿》
材料四:1900年,西方列强悍然发动了共同侵略中国的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空前屈辱的条约。1901年初,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2分)材料一中的“这场禁烟运动”引发了哪一场战争?在(2分)这场战争中,列强强占了我国的哪一个岛屿?(2分)后来,这一岛屿在哪一条约中被迫割让给列强?
(2)(2分)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2分)该事件发生在哪场战争中?(2分)这场战争后西方侵略势力在地域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2分)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2分)这场战争中有哪些主要战役?
(4)(2分)材料四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是什么条约?(2分)这一条约有什么特点?(2分)慈禧太后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27.(19分)当西方走向近代化的时候,中国也开始了艰苦的探索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4分)中国各个阶层在不同领域为推动近代化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根据提示请分别写出①②③④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重要事件。
(2)(2分)有人认为:“经济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的基础。”①处探索中国近代化的事件主要侧重学习西方的什么?
(3)(4分)有人认为③处事件使中国近代史发生了第一次巨变,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4分)有人认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请问④处探索中国近代的事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5)(5分)综上所述,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具有什么特点?
28.(9分)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多次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农民阶级进行了不屈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纲领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
——《太平天国》
材料二:
注:旗帜上文字为扶清灭洋。
(1)(2分)材料一中的纲领指的是什么?
(2)(4分)材料二中的旗帜是哪一运动中打出的?该运动有何意义?
(3)(3分)这两次运动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25小题,计50分;请将正确答案涂写答题卡相应位置。)
1.(2分)每年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这与林则徐领导的哪一事件有关?( )
A.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黄海大战 D.武昌起义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知识点,重点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
【解答】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前后用了23天,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故选:A。
2.(2分)清政府在两次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B.清政府腐朽的封建统治
C.中国经济落后
D.清政府时战时和举棋不定
【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两次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战争和第二次战争中国都战败了,被迫割地赔款等,中国武器的落后,ABCD都是清政府在两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因此清政府在两次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ACD不是根本原因。
故选:B。
3.(2分)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