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画菊》和唐寅《菊花》古诗词比较赏析
郑思肖《画菊》和唐寅《菊花》古诗词比较赏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
[明]唐寅
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
[注释]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元兵南下,郑思肖忧国忧民,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1.这两首诗都运用了的_________的写作手法,郑诗的“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和唐诗的“一夜玄霜坠碧空”都写出了菊花_______的高洁品性。
2.这两首写“菊花”的诗,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
1.托物言志    傲霜而立(不屈不挠、不媚世俗)
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绝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画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抒发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多少天涯未归客,尽借篱落看秋风”写沦落天涯的文人墨客只能借着篱笆看看秋天的景,抒发羁旅流离之人的思乡之情。(能结合两首诗歌具体内容说出不同情感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歌写作手法及诗句的理解。
①《画菊》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故诗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菊花》一诗中,诗人借菊花以自比,自陶渊明以来,菊花就是隐士、高洁的象征,诗人就是借菊花表现自己的高洁品格。故诗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②《菊花》中,“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意思是:百花在春光明媚的时节盛开,独有菊花不与百花争妍斗艳;百花已经凋零,只有菊花立于疏篱旁,意趣无穷。这里的“趣”,既指菊花的傲风拒霜的自然之趣,也体现了菊花高洁坚贞的主观之趣。“一夜玄霜坠碧空”写菊花就好像是一夜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写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质,它不铺排张扬,但内涵丰沛,在淡然中凸现其品质。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分析。
菊花古诗《画菊》中,前两句“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写的是人们对菊花的共识。菊花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它是不随俗不媚时的高士。后两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进
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抱香”,喻指自己高洁的民族情操,“北风”,双关语,暗示北方来的蒙古统治者。作者通过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这是作者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
《菊花》中,前两句诗人先描写故园中的菊花淡放的情形,开得并不张扬,而是淡淡的幽然的开放,而且开得那么突然,它就好像是一夜的霜降后从天空坠落一般。写出了菊花高傲的品质,不铺排张扬,但是内涵丰沛。后两句是诗人的托物起兴,以菊花自比。多少沦落天涯的文人骚客,从这篱笆里面的开放的秋菊中看尽了浓浓衰飒的秋意,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抒发了羁旅流离之人的思乡之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