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财经大学(暂定)
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二〇〇九年六月
目 录
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 (1)
(一)单位简介 (1)
1.山东经济学院简介 (1)
2.山东财政学院简介 (3)
(二)建设目标 (5)
1.指导思想 (5)
2.总体目标 (5)
3.具体目标 (5)
二、申请新增学位授予单位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分析 (8)
(一)必要性 (8)涪
(二)特殊性 (9)
三、授权学科建设规划 (11)
(一)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规划 (11)
1.现有基础 (11)
2. 问题及不足 (14)
3. 建设目标 (14)
4. 建设内容 (15)
5. 建设措施 (17)
(二)工商管理学科建设规划 (20)
1.现有基础 (20)
2.问题及不足 (23)
3.建设目标 (23)
4.建设内容 (23)
5.建设措施 (25)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规划 (26)
1.现有基础 (26)
2.问题及不足 (30)
3.建设目标 (31)
4.建设内容 (31)
5.建设措施 (33)
四、支撑学科建设规划 (36)
(一)理论经济学学科建设规划 (36)
1.支撑学科对授权学科的作用 (36)
2.建设目标 (39)
3.建设内容与措施 (39)
(二)公共管理学科建设规划 (42)
1.支撑学科对授权学科的作用 (42)
2.建设目标 (45)
3.建设内容与措施 (46)
五、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49)
(一)图书资料建设规划 (49)
1.现状分析 (49)
2.建设目标 (50)
3.建设内容及措施 (50)
(二)网络建设规划 (51)
1.现状分析 (51)
2.建设目标 (51)
3.建设内容与措施 (52)
(三)实验教学建设规划 (52)
1.现状分析 (52)
2.建设目标 (54)
3.建设内容及措施 (54)
山东财经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山东经济学院和山东财政学院是山东省财经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改变山东省财经类人才不足、高层次财经类人才匮乏的现状,大力提升山东财经类人才培养层次,优化调整山东高校布局结构,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山东经济学院与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山东财经大学,制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规划,通过3年的强化建设,申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这一决定集中了山东两所财经类高校的人才培养力量,实现了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了更加鲜明的学科特、更加强大的人才队伍、更加突出的科研优势、更加雄厚的办学实力,为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单位简介及总体建设目标
(一)单位简介
1.山东经济学院简介
(1)历史沿革与学校概况
山东经济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52年的山东财经学院,1978年由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在全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山东省最早获此资格的财经院校。经过56年特别是近3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1339人,其中专任教师991人;全日制在校生18527人,其中硕士研究生857人。学校设有16个学院(部),7个研究机构,47个本科专业,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含MBA)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以经济与管理学科为主,文、法、理、工、教育等学科门类相互支撑渗透的学科体系,是山东省一所综合实力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
(2)师资队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并落实了人才工程建设行动计划,建立了完善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流动、激励机制,形成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氛围。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4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5%;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7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另有在读博士140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所占比例为83%;拥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160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省部级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11人;全国优秀教师8人,省级优秀教师8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拥有企业管理学科和会计学科2个“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3)科学研究
学校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积极推进科研组织和制度创新,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多个研究领域处于较高水平:应用经济学科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规制等领域,工商
山东财经大学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规划
管理学科在价值工程、人力资源开发等领域,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可视化等领域的研究已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取得了一批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和较高应用价值的成果。近5年,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423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共44项,科研经费达到60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奖励58项(其中山东省社科一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988篇,出版学术专著105部。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山东经济》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及来源期刊、全国城市经济十佳期刊。
学校坚持“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定位,鼓励支持创新性应用研究,致力于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5年来,承担各级地方政府委托课题292项,完成174项,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学科建设
学校实施学科强校战略,近5年年投入学科建设经费500万元,取得显著成效。学校拥有应用经济学、工
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含MBA)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企业管理、会计学、金融学、数量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政治经济学6个省级重点学科,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山东省财政金融研究基地、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基地等7个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企业管理学科、山东省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是省级强化建设重点项目。拥有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国家级特专业,会计学、经济学2个省级品牌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商管理、金融学4个省级特专业,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2个省级教学团队,会计学原理、财政学、管理信息系统等11门省级精品课程,4项省级教学改革立项项目。
(5)人才培养
学校实施教育教学强校战略,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程体系改革,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实行教学督导制和课堂教学评价制度等管理制度,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为“优秀”。5年来,编写教育部规划教材2部,获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2项)。研究生培养方面,近年来获得省级优秀硕士论文5篇,山东省研究生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奖6项,国家及省级“挑战杯”获奖4项。硕士毕业生中考取国内外重点大学博士研究生人数占11%,考取公务员人数占10%,当年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学校突出特教育,实施了以“三保一奖三嫁接”(即贷款保学费、助学保饭碗、补助保重点,强化奖励激励机制,校内专业教育之间嫁接、本校教育与国内名校教育嫁接、本校教育与国外高校教育嫁接)为内容的“313成才工程”;诚信教育已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与品牌,得到了中共山东省委、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教育部以简报形式向全国高校推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央电视台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