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
百科名片
荔枝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原产于中国南部,是亚热带果树,常绿乔木,高约10米。果皮肯多数鳞斑状突起,鲜红,紫红。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杨贵妃因喜食荔枝而闻名,使得杜牧写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来”的千古名句。此外,各代文人墨客也写下了大量关于荔枝的诗词。荔枝性热,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荔枝果实除食用外,核人药为收敛止痛剂,治心气痛和小肠气痛。木
材坚实,深红褐,纹理雅致、耐腐,历来为上等名材。花多,富含蜜腺,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
| ||||||||||||||||||||||||
目录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历史记载
栽培历史
名人与荔枝
宋代古荔枝树
主要产地
广东惠来
广西麻垌
广东茂名
广东汕头
栽培技术
荔枝的挑选
营养价值
食用注意
适宜人
不适宜人
鲜荔枝不宜空腹食用
荔枝入菜
荔枝肉
火爆荔枝腰
现代方法
古代方法
选购窍门
中药药材
荔枝干
制作方法
质量标准
主要品种
三月红
圆枝
黑叶
淮枝
桂味
挂绿
糯米糍
元红
兰竹
陈紫
水晶球
妃子笑
白糖罂 涪
其他
荔枝文学
诗词
课文
歌曲
网络用语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历史记载
栽培历史
名人与荔枝
宋代古荔枝树
主要产地
广东惠来
广西麻垌
广东茂名
广东汕头
栽培技术
荔枝的挑选
营养价值
食用注意
适宜人
不适宜人
鲜荔枝不宜空腹食用
荔枝入菜
荔枝肉
火爆荔枝腰
现代方法
古代方法
选购窍门
中药药材
荔枝干
制作方法
质量标准
主要品种
三月红
圆枝
黑叶
淮枝
桂味
挂绿
糯米糍
元红
兰竹
陈紫
水晶球
妃子笑
白糖罂
其他
荔枝文学
诗词
课文
歌曲
网络用语
展开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带花荔枝标本
[1]
常绿乔木,高通常不超过10米,有时可达15米或更高,树皮灰黑;小枝圆柱状,褐红,密生白皮孔。叶连柄长10~25厘米或过之;小叶2或3对,较少4对,薄革质或革质,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时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5厘米,宽2~4厘米,顶端骤尖或尾状短渐尖,全缘,腹面深绿,有光泽,背面粉绿,两面无毛;侧脉常纤细,在腹面不很明显,
在背面明显或稍凸起;小叶柄长7~8毫米。花序顶生,阔大,多分枝;花梗纤细,长2~4毫米,有时粗而短;萼被金黄短绒毛;雄蕊6~7,有时8,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密覆小瘤体和硬毛。果卵圆形至近球形,长2~3.5厘米,成熟时通常暗红至鲜红;种子全部被肉质假种皮包裹。花期春季,果期夏季。[2]
编辑本段地理分布
荔枝
产中国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广西、福建、四川、台湾、云南等地,尤以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亚洲东南部也有栽培,非洲、美洲和大洋洲都有引种的记录。[2]纬度分布范
围从北纬18°至北纬28°。中国以外很多国家亦有种植,10世纪前后荔枝传入印度。17世纪传入越南、马来西亚半岛和缅甸等许多国家。引入荔枝栽种的国家有美国佛罗里达州及加利福尼亚、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印度、南非、马达加斯加、以列和墨西哥等。[3] 荔枝是在中国南部有悠久栽培历史的著名果树,一般公认其原产地在中国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先后在海南和云南人迹罕至的热带森林中先后到了野生荔枝,为上述结论提供了直接的证据。[2]
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中国历代涉及荔枝的文献很多,最早的记录见于汉代的《上林赋》、《异物志》和晋代的《南方草木状》等。[2]“荔枝”两字出自西汉,而栽培始于秦汉,盛于唐宋。古名离枝,意为“离枝即食”或“不能离其本枝”。
栽培历史
荔枝栽培史可上溯到汉武帝时期。因其风味绝佳,深受喜爱,唐代或更早即已列
荔枝种植
为贡品。
历代记述荔枝的专文或专书也不少,所记录的品种达10余种,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长编》一书中转录的就有6种。蔡襄《荔枝谱》和吴应逵《岭南荔枝谱》都是有代表性的、比较全面的荔枝专著,详细记述了荔枝的历史资料、产地、品种、种植、虫害、物候、加工和食用等各个方面。蔡著侧重于福建的材料,吴著则本于广东的经验和名品,故各有其特。[2] 公元3世纪时张勃著的《吴录》有“苍梧多荔枝,生山中,人家亦种之”的记载。苍梧便在今日的广西境内。又《西京杂记》所载,公元前2世纪汉朝刘邦称帝时,南海尉赵佗以荔枝进奉。公元1世纪的《民物志》,3世纪的《广志》中,荔枝都是作为岭南物产登录。由此可见,荔枝在中国南部的栽种和生产已有二千年的历史。《华阳国志》等史籍就记载宜宾一带早在秦汉时就盛产荔枝,《新唐书·地理志》也载宜宾土贡有荔枝煎。蔡襄的《荔枝谱》是中国最早的荔枝专著。《杨贵妃外传》谈到杨贵妃在被赐缢死后,恰好广州进贡的荔枝到,唐玄宗用它来祭奠贵妃。[3]
名人与荔枝
荔枝(20张)
典故来由
杨贵妃与荔枝的典故见于《新唐书·玄宗贵妃杨氏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此外,苏轼也甚爱荔枝,曾在《惠州一绝》中写道“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产地争议
关于荔枝从何而来,学界有很大争议。
《后汉书·和帝》记载:东汉元兴元年,“旧南
荔枝国画
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唐代中书宰相张九龄的《荔枝赋序》称颂南海荔枝:“南海郡出荔枝焉,每至夏季,其实乃熟,状甚琼诡,味特甘滋,百果之中,无一可比……”。南海荔枝美味,杨妃贵宠好嗜,唐玄宗不惜民力,诏岭南特供,令驿马飞驰传递京师,遂成定论。北宋史学大家司马光所编《资治通鉴》:“妃欲得生荔支,岁命岭南驰驿致之,比至长安,味不变”(《唐纪三十一·玄宗天宝五载》)。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经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白氏《荔枝图序》中说:“荔枝生巴峡间……夏熟……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甜如醴酪……若离本枝,一日而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香味尽去矣。”若杨妃嗜食的荔枝产自岭南(约指今广东、广西),则距长安有四五千里之遥,唐代驿传固然发达,即使因为杨妃所好,特更加速,日行也绝超不过六七百里。所以岭南荔枝抵达长安,断不能仍保持新鲜。
检诸史料,古来为朝廷进贡荔枝的产地,有岭南和涪州(位今重庆之东北)两说。汉唐时人多指自岭南,而北宋中叶以后人则多说自涪州。这也许是杨妃恃宠日久,惹得当时人怨恨,所以故意指说远地,以恶其名。
北宋的苏东坡有《荔枝叹》云:“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北宋蔡襄《荔枝谱》直言“唐天宝,妃子尤爱嗜涪州,岁命驿致”。从史料的原始性而言,当然应从唐人所说,而且汉代也有岭南贡献的记载。但从荔枝保鲜的角度看,这又绝不可能。反之如果从近邻长安的蜀地涪州飞驿到京,则比较合理可行。特别是因为杨贵妃幼年生活于蜀地,《国史补》称其“生于蜀,好食荔枝”。则她幼时就喜爱的水果更可能是本地所产。考证蜀地物产,原来涪州荔枝早因杨妃而有盛名,宋人范成大《妃子园》小序说:“涪陵荔子(枝),天宝所贡,去州数里所有此园。”范氏《吴船录》卷下“涪州”条又详细解说道:“自眉嘉至此,皆产荔枝,唐以涪州任贡,杨太真所嗜,去州数里,有妃子园。”《舆地纪胜》之“涪州古迹目”则记:“妃子园在州之西,去城十五里,荔枝百余株,颗肥肉肥,唐杨妃所喜。”
宋人还进一步考证出,涪州荔枝的确切产地,应该在距州治西北一百多里的乐温县。从此地北上唐京,距离约二千里左右,仅是岭南至长安路途的一半。当地方志记载,“杨妃嗜生荔枝,诏驿自涪陵,由达州,取西乡,入子午谷,至长安才三日,香俱未变。”即从涪陵到达县,驿马取西乡县,入子午谷至长安,三日之内就能到达,荔枝完全能够保鲜。
世纪中叶,《民国地图集》、《四川人文图》显示,由蜀江北岸之长寿县,有汽车道东北
经垫江、梁山、开江(即新宁)、宣汉,北越巴山至子午镇;而21世纪之初的川南地图上,也赫然标有自长寿、垫江至梁平,又北至开江及达县的一条赭黄高等级公路。这条路正是循唐温乐经梁山之天宝荔枝道驿传的路线。
宋代古荔枝树
在树上没有熟的荔枝(18张)
据《枫亭志》载,宋南人陈洪进(枫亭人)有个女儿名叫陈玑,因排行第十八,故别名十八娘。这位出身高贵的姑娘同情民众疾苦,变卖自己的金钗首饰,帮助老百姓挖掘了一条从枫亭到涂岭驿坂溪的管道,以灌溉两岸农田,并在长达十五里的管道两旁种植了荔枝。这种荔枝香味尤绝,后人十分感激陈玑,为纪念她,就将这种荔枝取名为“十八娘红”。苏东坡有诗赞曰:“红绡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蔡襄也把“十八娘红”誉为“绛衣仙子”载入其所著述的世界上第一部荔枝学专著《荔枝谱》中。
泉港的“十八娘红”已消失。但涂岭镇驿坂丘后荔枝栽培历史悠久。据福建省果树资源普查队
记录了一株单名为“蒲”,干围3.9米,约八九百年树龄的老荔枝树。类似的老树,尚存有数十株。依此驿坂丘后荔枝应属北宋所植,即在陈玑生活时代或略晚一段时间。
编辑本段主要产地
中国南方盛产荔枝,许多南方城市都自称“中国荔枝之乡”。
广东惠来
国家林业局正式命名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为中国荔枝之乡,
采摘下的荔枝
且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惠来县是粤东最大的荔枝生产区,种植荔枝历史悠久,相传在唐朝时代就已有荔枝落户,在葵潭镇千秋镇村还保留着上千年树龄的荔枝,依然叶繁枝茂。
广西麻垌
广西桂平市麻垌镇的麻垌荔枝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80年代初期,中国外交部曾指定采购麻垌荔枝送朝鲜金日成首相。1994年被全国首届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荔枝之乡”称号。200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首次确认该镇创办了5.1万亩无公害荔枝生产管理基地。2004年,广西出入境检疫局认定该镇为荔枝生产出口基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