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叠字赏析李清照
摘 要:李清照词温婉曲致,表现的情感哀伤动人。这不仅源于词人对情感细致
的把握,也得益于她对字词的掌控力和天才运用。李词中的叠字便是她用字绝妙的最
好体现。
关键词:李清照;情感;叠字
诗歌是我国古典文化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组成这颗明珠中众多不可或缺的巨星之一,便有李清照,一位才气与豪情都不让须眉的巾帼词人。
李清照,人如其名,似清水照人,如涓涓流水,蜿蜒绵长,深远不息。她素手写下的词如风吹林叶,耳语絮絮,是秋夜空中一声悠远的叹息。
清照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为日后写诗词积累了丰富的材料。李清照一生写了多少作品后世已难得知,现存的确定为原作的有词59首,诗是组词17首,文10篇。虽不多,但描写题材并不狭窄,且都笔力不浅,晚年的作品更是达到了易安居士的顶峰。
无论是描绘少女时代与闺蜜出游的天真快乐(如《如梦令》中“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还是待嫁之时渴望见到未来夫君的羞涩与大胆(《点绛唇》“见客入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都写得极具情趣,准确抓住了少女的心理特征。南渡之后遭遇的种种为她本就细腻的情感更添加了一股难以磨灭的人生的哀愁。
李清照天生的艺术敏感和良好的文化内涵成就了她不平凡的一生。她对于文学的自信,让人不由得想起了李白。易安曾写下宋代第一篇系统而有独立文学见解的词论论文,且是中国妇女文学批评史上首篇文学理论文章——《词论》。在此她提出词“别是一家”不俗的文学见解,提倡词应“重典雅”,“主情致”,“协音律”,“尚故实”等因素。她的词也大都遵照了这个原则。
在读李词时,发现易安居士甚喜用叠字,或字叠,或句叠,不由得想试分析这些词句。清照喜用叠字似从喜爱那句“庭院深深深几许”(清照认为是欧阳修词,亦有人以为冯延巳词)开始,也曾借用写了组词《临江仙》,但学生以为总不如她的用了叠字的别的词好。如《如梦令》中连用“知否”,全词没有一个哀怨的字出现,却通过“知否,知否?”将新妇的埋怨委屈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道出了对夫君的问诘,其惜花惜春之情实为愿夫君惜己之心,实在是“一
片伤心,缠绵凄咽”(陈廷焯语)。《行香子·七夕》的那“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三种天气变化似断实连,本毫不相干但三用“霎儿”,便将三者合为一体。这句有三重含义:第一层为七夕时牛郎从人间步入天界的三种变化,由在人间的幸福(晴)转为天上的分离(雨),经过长久的等待踏上鹊桥(风)才终于能再次相见;第二层则为七夕当日,阴晴不定,当风雨袭来时牛郎能否与织女顺利见面;第三层是主人公自己内心的变化。她担心牛郎织女是否还未能见面事实上是哀怜自己在七夕这天无法与爱人共度,心里忽而想起从前甜蜜的日子,忽而回到眼前的分离,悲喜交加,如天上云幕变化不定。把“离情别恨”抒写得难以穷极,易安此手笔实在高妙。
有异曲同工之妙者还有《添字丑奴儿·芭蕉》的“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点滴霖霪”对的是上句的“三更雨”,滴滴霏霏,清冷不绝,其实更对的是“伤心”。在此两个“点滴霖霪”,易安却用句号隔开,似乎话已说完,但再重复了一句就将“伤心”连接起来,造成一片连绵不绝的心情状态,让人在前已感受到的孤独倍加凄冷。
然而最妙的还是那首著名的《声声慢》。诗人一开头就连用十四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前无古人,造语新警,堪称千古创格,被后世赞为“千古绝调”(清孙原湘评
张寿林辑本《漱玉词·声声慢》)。李清照在其《词论》曾强调“协音律”,这在这首词中得到完美的体现。李词多用双声叠字,典型的就有《声声慢》。其用舌声的有15字,用齿声的有42字,全词97字,而这两声占半数以上。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0多个字里舌齿两声交相重叠,这应该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写自己忧郁惝恍的心情。(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月轮山词论集》)。由此可见,李清照词此时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将有意而为的“协音律”与自己内心极其幽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在不期中达到了完美的地步。柔软的舌与坚硬的齿的碰撞,正是李清照火热的生命与冰冷的生活的交击。这样的碰撞使词人郁积在胸中的悲凉顿时迸发出来,在“怎一个愁字了得!”已尽而未尽的结束中体验生命中欲言不能言的深切悲哀。
易安叠字之妙在此难以穷尽,在口齿吟诵之间方能领其精微。学生在此只是就自己所感而发,有不到或谬处请指点。
参考文献
《李清照集》 王志英编选 凤凰出版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