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R改革影响、挑战及政策建议
IfEfflH 比PR改革:影响、挑战及政策建议
谢晓娜马建平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2019年8月17H,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LPR改
革旨在通过市场化改革的办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
同时,LPR改革也面临利率风险管控难度加大、经营竞争压力加大、存量基准切换压力加大等挑战,需进一步从外
部环境和银行内部两方面提升LPR改革效果。
关键词: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货币政策传导
[中图分类号】F83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1X-2020(11)-0051-04
一、LPR定价国际经验和发展规律
(-)LPR定价国际经验
目前国外典型LPR定价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锚定政策利率的美国模式;二是锚定综合负债成本的日本、印度模式。
1•锚定政策利率。美国LPR锚定政策利率,等于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加300个基点,LPR可随着政策利率的调整而变化。这种方式下,政策利率向LPR传导的有效性提升,但也会导致LPR调整滞后于市场利率变化。随着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直接融资的兴起,LPR定价己不是美国最主流的贷款定价基准利率。当前,美国贷款定价锚定多种利率,包括LPR、Libor、国债、商业票据等,而LPR定价主要是中小银行和小额贷款融资采用,这是因为中小银行定价能力较弱,而小微企业较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取资金,因此能够接受LPR定价模式。
2.锚定银行综合负债成本。1989年以前,日本LPR由政策利率(日本央行贴现率)再加上一定的利差构成。1989 年开始,日本开始基于银行负债端融资成本来确立贷款基础利率,通过对流动性存款、定期存款、可转让存款和同业拆借存款四类主要的负债利率进行加权计算,以得到总体融资成本,在此基础上加1%的银行费用,即为银行短期贷款LPR。随着日本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完成,短期贷款LPR 实际上己与市场资金利率挂钩。印度模式是通过计算银行包括边际资金成本、储蓄成本、运营成本和期限溢价在内的总贷款成本来确定一个最低贷款利率,作为印度银行贷款定价参考。所以,日本锚定市场化负债和印度锚定内部成本本质上都是锚定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定价。
核心
要素
细分
规则
美国日本印度锚定利
政策利率银行负债成本银行负债成本定价
规则定价方
联邦基金利率
目标区间上限
+3%
普通存款、定期存款、
大额存单、票据贴现利
率加权+1%自由泳打腿技巧
边际资金成本、
储蓄成本、运营
成本和期限溢价
求和报价行
资产规模排名
前25的国民银
行报送
所有以大城市为基础的
移动手机积分兑换商城
全国性商业银行
所有银行各自确
定并报送
报价
规则
报价变
动规则
跟随政策利率
同步变动
银行自行调整银行自行调整
苦瓜做法大全报价利
率数量
单一指标
短期LPR指标(最大值、
最小值和众数),长期
LPR指标
每个银行报告1个
LPR指标
公布
公布机
美联储日本央行印度央行
规则公布频
每个交易日公
发生变动时公布,无确健康饮食的演讲稿
定时间
按月公布
2020.11榜瑋
51
工佢研奔
(二)LPR发展规律和作用定位
一是本质都是以负债成本为基础定价。银行负债可以归为三类,对央行负债、对金融市场负债、对实体部门负债(主要是企业和居民存款)。海外LPR不同定价模式实际上是挂钩银行不同负债成本,本质上都是以不同负债成本指导贷款端定价,而LPR市场化定价程度也随着负债端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而提高。
二是LPR定价机制会跟随利率市场化进程发生调整。美国的LPR从锚定银行负债成本向锚定政策利率转变,一直持续至今。日本LPR定价从原来锚定政策利率到向锚定银行综合负债成本转变。回顾两国LPR定价机制调整,均起因于现有LPR定价机制损害政策传导或银行利益,最终调整LPR定价机制。
三是LPR应用范围缩小,最终适用小额短贷定价参考。小微企业、小额贷款等在定价方面更易存在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商业银行不擅长这些领域的贷款定价,即便利率市场化完成后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显著提高,但上述领域仍需一个定价参考,所以利率市场化完成以后美国和日本LPR定价使用范围均局限在小额信贷领域。
总结海外LPR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LPR也在不断变革定价机制。大部分国家LPR定价最终会因为银行定价能力完善及金融体系深化而逐渐边缘化,但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LPR起到了重要的过渡作用。
沙发选择
二、我国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重要意义
根据国际LPR改革经验,LPR改革重点在于既克服银行自主定价能力不足的缺点,又避免过于刚性的行政干预基准利率,即在政府和市场定价之间取得平衡,更好地平滑利率市场化进程。8月170,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的公告,公告明确自8月20日起LPR将釆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的方式报价。实施后,存量贷款定价基准不变,而新发放的贷款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将LPR运用情况纳入考核。LPR改革既是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和新的突破,也是运用市场化改革的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建立新的政策传导机制
原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按照“政策利率一市场利率一存款利率一贷款利率”的链条传导,但是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由于同业负债监管规定的限制、监管指标和银行自身对一般性存款的偏好,同业负债向存款利率传导不畅,短端货币市场利率向长端信贷利率传导不畅。二是金融机构“两部门决策机制”(资产负债部管理存、贷款和央行中长期贷款等中长期资金流,金融市场部管理短期资金流)导致存贷款市场和金融货币市场二元定价。由于上述两个问题的存在,降低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跳过中间环节,形成“政策利率一LPR—贷款 利率”的传导链条,打通了政策利率向贷款终端定价传导的梗阻,提高了传导效率。
(二)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此次LPR改革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市场化改革的方式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原来贷款大多仍参照基准利率发放,
但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如贷 款基准利率的0.9倍),造成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不畅。改革后,贷款参考基准利率由原来的官定利率转向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共同决定,部分定价权由人民银行转移至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提高,有助于打破原来的贷款利率隐性下限,引导贷款利率下行,促进贷款端“两轨合一”,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三)增强货币政策灵活性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框架正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
但人民银行基准利率自2015年最后一次调整后,近四年一直保持不变。期间,货币政策仍主要依靠数量型工具进行逆周期调节。同时,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调整虽然由人民银行确定,但政策利率变化向存贷款利率传导仍受制约。改革后的LPR与政策利率挂钩,人民银行可以根据经济金融形
52梅环2020.11
势变化及时调整政策利率,并进一步传导至贷款定价,以便更好地进行逆周期调节,应对经济金融波动。
(四)增强银行自主定价能力
此次LPR改革将会对银行内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倒逼银行练好"内功”。一方面,新的LPR形成机制釆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而加点取决于银行业务模式、资金成本,对市场供求以及客户风险溢价的研判,这就要求银行要前瞻性地加强风险定价体系建设,强化资产负债管理和信用风险、利率风险防控。另一方面,贷款端更加市场化的定价也会带动银行完善内部FTP体系乃至存款端定价,
由原来负债端相对刚性转变为更加精细化、差异化、科学 化定价,从而提高整个金融市场定价能力和水平,提高运行效率。
三、LPR改革面临的挑战
(-)利率风险管控和经营竞争压力加大
一是利率风险管控难度加大。改革后LPR每月进行报价,意味着LPR每月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波动频率明显上升,增加利率风险管控难度。特别是法人机构,不具备利率风险缓释工具(利率期货、利率互换)等衍生品交易资质和操作水平,缺乏有效应对利率波动的方法、经验和技术支持,导致利率波
动风险无法有效对冲。二是存贷款定价基准不一致导致经营压力加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市场化程度更高,贷款端将会参考LPR定价并会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存款端仍然参考存款基准利率定价,
这使得银行存贷款定价面临不同基准,如果之后下调政策利率引导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下行,商业银行息差被动收窄,可能引发基准错配风险,影响稳健经营。
(二)贷款定价实质上受FTP成本约束
对于贷款来说,尽管贷款利率按照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加减点进行操作,但贷款业务参考的FTP价格才是实质成本约束。目前商业银行内部FTP具体操作各不相同,但部分中小金融机构贷款业务均参照存贷款FTP收益率曲线,而存贷款FTP曲线又依赖于贷款基准利率,如果利率并轨不推动FTP曲线跟随并轨,那么贷款端利率很难有实质性下降。
(三)存量贷款存在提前偿还及基准切换压力
为确保平稳过渡,公告中明确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但由于利率下行预期的影响,一方面,多数银行信贷合同对提前偿还权并无违约收费安排,客户可以提前偿还贷款,对现有贷款稳定性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借款人(尤其是中长期借款人)仍可能主动要求将定价基准转换为LPR,银行将面
母亲节快乐说说临不小的基准切换压力。目前全国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4&7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92.87万亿元,占比62.45%,影响较大。
(四)部分信贷需求缺乏利率敏感性
隐性担保和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管理导致地方融资平台、部分国企等对利率不敏感,整体信贷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和基准利率变动影响可能被扭曲和低估。利率并轨推进过程中的利率变动,可能在剩余信贷需求中被放大,从而造成市场利率短期剧烈波动。
四、政策建议
(-)加强利率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引导农合机构等中小银行建立和完善利率风险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部门,强化对利率的风险结构、期限结构的预测能力,针对性地将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调整,最大限度地优化负债结构和资产结构。二是进一步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辅导工作,指导金融机构积极探索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术管理利率波动风险。三是推动金融机构主动加强金融科技运用,通过利用金融科技将"物的信用”转化为“人的信用”,更好地识别企业信贷业务背后的风险,提升风险定价能力。
(二)完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机制
一是逐步扩大LPR应用范围,特别是FTP体系还不完善、定价能力欠缺的中小银行,以此倒逼金融机构完善内部FTP定价,防范贷款端内外部定价基准不一致带来的基差
2020.11榜细
53
工佢研奔
风险。二是引导金融机构逐步选取能够反映市场价格变动的曲线作为定价基准。贷款FTP曲线定价基准调整后,对外部利率敏感性提高,存款端FTP也应逐步将更加市场化的利率作为定价基准。三是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应逐 步推动金融机构内部存贷款FTP曲线和金融市场FTP曲线两轨合一。
(三)有效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截至2020年6月,商业银行结构性存款规模突破10.5万亿元,其中不乏只为绕开自律约定的“假”结构性存款存在。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办法,着手规范结构性存款等高成本负债业务,避免该类业务成为存贷款定价的“锚”,既拉高银行负债成本又使实际利率难以有效下降。同时,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增资、上市、配股、可转债、永续债等)补充银行资本金(包括核心资本与二级资本)。增加银行补充资本金的途径,让银行有更多空间支持表外理财回表和扩张规模,以此缓解利率并轨过程中
银行负债成本上行压力。
(四)加强国企及地方政府的财务纪律约束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前提是各微观主体遵守市场规则,不允许存在拥有超市场特权的主体扰乱市场秩序,否则即便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无法真正改善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风险偏好。应同时对国企进行改革,打破体制机制约束,强化财务预算,使之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共同竞争,激发市场活力。
参考文献:
口]孙国峰,栾稀.利率双轨制与银行贷款利率定价一一基于垄断竞争的贷款市场的分析[J].财贸经疥,2019(11).
[2]«彦棋.LPR形成机制改革重在市场化[J].债券,2019(09).
「3]张希,陈轩.LPR"两轨合一轨”一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征程”[J1.农村金融研尤,2019(09).
「4]鲁政委.利率并轨的三大挑战[J].债券,2019(05).
[5]汤奎.LPR改革对央行政策调控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研«[JJ.新金融,2020(04).
作者简介:
谢晓娜(1983—),女,甘肃临洸人,经济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马建平(1989—),男,甘肃兰州人,金融学硕士,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责任编辑:韩璟
校对:HJ
54带紅礙2020.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