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无边。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湖东景,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问题】
1.诗中为突出早春季节特点描写了哪些典型景?哪些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本诗通过“水面初平”“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迷人眼”和“浅草没马蹄”等典型景物描绘
出钱塘湖“早春”的季节特点。运用“几处”“谁家”“渐欲”“才能”和“行不足”等词语突出了“春行”的特点。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浅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3.颔联中“几处”“谁家”能不能换成“处处”、“家家”?
不能,因是初春,乍暖还寒,飞鸟不多,故不是“处处”,不是“家家”。
4.颔联中哪两个词最为传神?试品评。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
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
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5.本诗描绘的西湖早春景生机盎然。你认为哪一联最能体现这个特点?为什么?
颔联,颔联以莺燕做春天的代表,以几只莺抢占向阳的暖树一试歌喉和数只燕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为典型形象,描绘出一幅热闹的春的图景。或:颈联,颈联以绚丽的花、蓬勃的草为代表,描绘出杂花满眼、嫩草铺地的春。
6.举例说明《钱塘湖春行》一诗中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直抒胸臆的诗句是什么?
“几处早莺争暖树”与“谁家新燕啄新泥”这两句对近景及高处的莺燕的动态描写,突出了早春特有景象,修辞上运用了对偶的方法。“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也是写近景,是写低处的花草,也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方法。
直抒胸臆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抒发了作者被景陶醉,流连忘返的心情。
7.诗歌讲究炼字,请品味颈联中“乱”“浅”的妙处。
“乱”字形象的描绘出春天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
8.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示例一: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的早春特征: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
示例二:颔联通过写仰视所见禽鸟来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 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中深奥。
【问题】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词:心远 。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心远”或“悠然”。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平和、闲适、恬淡特点。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如果把“见”改为“望”好不好?为什么?
写出了陶渊明宁静安详、安逸恬淡的心情。
“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而“望”字确是有意为之。
5.“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一句怎么理解?
诗人在自家的菊园里采菊以佐酒,悠闲地抬起头来欣赏南山美丽的景。此句展示出诗人悠闲自得、热爱自然的的情感和旷达的心胸,最有妙处。
6.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跟前两句的人物描写有何关系?
诗句的表面意思是:太阳下山时,山十分美丽,成的飞鸟结伴而还,所以这两句是景物描写。
深义: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关系: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与上两句写人是紧密相关的,首先是悟理——飞鸟尚知还,人亦更知还,用飞鸟相与还的现象类比出人应“归真返朴”。而这个“理”,正好为两句的“悠然”的行为提供了哲理基础。由此可见,这几句写人写景,水融,互为表里。
8.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
此情此境中的田园生活含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忘记了该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了。实际上,作者的真正意思是:这其中含有生活的真义,又何必去辨别、去用语言表达呢?
9.“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10.诗中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是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1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远离尘俗、恬淡、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田园生活以及厌倦官场腐败、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