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练习题(含答案)
精品语文资料
                           
《饮酒》
一、选择。 
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歌颂了热闹的田园生活,突出地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契合的心理。
B“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用的极好,表现出诗人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了眼帘。 
C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D“真意”与“忘言”的关系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诗人只好“忘言”了。 
2、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3、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饮酒》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    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5、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结庐在入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话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6、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诗人弃官归隐之前写的一首诗。
B“心远地自偏”句用得极好,它巧妙地道出作者此时的心境,想要离开喧闹的尘世,追求一种宁静恬淡的氛围。
C“采菊东篱下”写作者酷爱菊,常常在住处周围种上菊花,颇为后人称道。 
D全诗语言朴实含蓄,写得很有特,叙事、议论、抒情相结合。 
二、按要求默写。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4、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                                                   
5、表明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6、寓情于景,道出了诗人隐居后欣慰之情的句子是:                                   
7、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                        ”(填原文)的道理,表达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的恬适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8、诗中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表明心情闲适,心志高远的诗句是:     
三、赏析。 
1、诗的三,四句道出全文的主旨,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2、全诗朴素而形象的表现了陶渊明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
                                                                                                   
3、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5、阅读此诗,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来。
                                                                                                   
6、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现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境?
                                                                                                   
7、既然“结庐在人境”为何没有“车马喧”,请用诗中句子作答。
                                                                                                   
《春望》
1.诗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句子是                   
2.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
                                                 
3.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春望》抒发了诗人                         的痛苦心情。
5、“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                        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
6.“溅”“惊”是使动用法,意思是                                。颔联移情于花鸟,在景中寄予无限的伤感之情。
7、颈联真切的表达了战乱中人                          的心情。它能引起人的共鸣,成为千古名句。“连三月”写            ;“抵万金”言           
8、“搔”通过             写出了诗人无法排解的                之情。
9.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       ”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写到               
10.重点字词理解
国 古义:         ,诗中指            。今义:               。 烽火:古时边疆在高台上为报警点燃的火,诗中指         。 
抵(dǐ):          。浑(hún):           。胜:         
11.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雁门太守行》
                                              
                                              
                                              
                                              
1.词语积累:
摧:               。甲光:            。甲,指             
金鳞开:       。金:       。角:         。塞上燕脂凝夜紫:         
临:             。霜重鼓寒:             
声不起:            。玉龙:               君:             
2.本诗选自            ,作者            (790~816),         著名诗人,史称为“       ”,汉族,河南福昌人。字        ,与                 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        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重要人物。
3.首联写景又写事:第一句运用        和比喻,渲染                     
一个“压”字,把敌军                           ,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第二句写                         ,借日光显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