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姓氏来源与堂号 DOC 文档
淮南姓氏来源与堂号
淮南主要姓氏有471个,基本上涵盖了宋代百家姓,而且还有不少较为生僻的姓氏,这既与淮南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也与历代的战争与移民有关,现在随着人员流动的频繁,姓氏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中。
在这么多姓氏中,大姓的来源已经很难考证,因为历经几千年的传承演变,很多姓氏的来源众多,赐姓改姓太多,已经不能简单归于一个来源,即使是一般的姓氏都不能用“500年前是一家”来统称。特别是“张王李赵刘”等特大姓,其有的来源有十几个之多,不能因为姓曾是国姓就是某个皇帝之后,甚至有的是他姓与少数民族改性而来的。
淮南地区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点,土地肥沃,一马平川,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经无数战争,如果想要出世居此地千年的姓氏恐怕都非常难,淮南目前很多可考姓氏的定居时间大约在几百年之间。明代皇帝朱元璋、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郧国公廖永安、庆德侯廖永忠、翰林院大学士方震孺,皆明初之人,明初皇城中都,距淮南咫尺,常遇春又世居邻县怀远(淮南三镇即是由怀远划出的),故有皇室干臣之后人在此落户传宗。说朱姓为明皇室后代。其他为明朝开国元勋或显官的后裔,还是有一定依据的,但这不能一概而论。此外明初移民和从山东迁徙而来的姓氏也占很大比例。
淮南现在的地名,以姓冠名的很多,大的来说,什么田家庵,蔡家岗,谢家集,毛集,徐庙,孔店,顾桥等等,至于村名以姓冠名的
村落更多,有的就是某一姓的集聚地。在这些地名中就有不少世居在此几百年的姓氏。
现在不少姓氏已经很难一一考证其来源与堂号,即便是有家谱(有的家谱也有攀附假先祖的情况),也不能就完全认定其其迁徙的准确情况。为此只能选取一些姓氏来以一管窥全貌。
在田家庵区姚姓为一支定居年代较久的姓,.当今国内姚姓有410万人,列第62位。姚氏相传为大舜后裔,明朝洪武年间,姚氏先祖携眷辗转定居淮南。《姚家湾志》是以氏族发展变迁史为记述重点,着力从氏族源流、施教为先、今昔对比、古迹轶事、乡风民俗、人物等编章,记述了自明朝洪武年间姚氏移居淮南以来,600余年的氏族发展史。
一马平川淮南潘集区高皇镇程氏洞山程氏、淮南洛河宫集半个店东张郢程氏。当今国内程姓列33位,人口660万人。淮南程姓来源有说是程咬金之后,也有说是他出迁来的,还有是洪秀全的后人避难改姓而来,至于堂号也有两个,“敦本堂”与“四箴堂”。
淮南安成镇廖家湾廖氏是淮南较有影响的姓氏,当今国内.廖姓列第61位,人口420万人。其堂号“武威堂”。隋唐时期,廖子璋的后裔廖奇可有三子:长子延邦任武威太守,封郡公,所以其后人以武威为堂号。武威堂是流传最广的廖氏堂号。但淮南廖姓是何时迁于淮南的,始祖是谁,还有待研究。在淮南孕育了“廖氏三接”廖运周、廖运泽廖运升。廖运周:少将(1903-1995)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5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廖
运泽,(1903~1987),字汇川,淮南廖家湾人。黄埔军官学校第1期毕业,抗日名将。廖运升(1901~1981),字仲平,淮南市廖家湾人。黄埔军校第4期步科毕业,抗日名将。:
淮南市安成徐圩子徐氏、山南新区徐洼徐氏堂号“中山堂”。当今国内徐姓列第11位,1900万人。淮南徐姓堂号出自明开国功臣徐达。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永丰乡(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明太祖朱元璋幼年好友,成祖岳父,仁宗之外祖父。1353年参加红巾军郭子兴部队,后成为朱元璋手下的一员大将。1364年正月,朱元璋称吴王,以徐达为左相国。1368年闰七月,徐达与常遇春率军北伐,灭亡元朝。1370年十一月,授予中书右丞相之职,封为“魏国公”,食禄五千石,奉命镇守北平。1370年至1381年指挥四次征漠北。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徐达长于谋略,治军严整,战功显赫,名列功臣第一。1385年二月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徐氏后人为纪念徐达的功绩,以他的封号“中山”为堂号。
淮南方姓的来源有几支,其中上窑镇方楼村一支较有代表性,当今国内方姓410万人,列第63位。上窑方氏,按其家谱宋时谐公居徽州歙县,生三子,长永宁公迁居路口村颜子街,次永富公迁居岩寺镇(今黄山市徽州区岩镇),三子永康公定居联墅(今歙县联墅),元末明初时迫于生计,永富公九世孙福善公从歙县岩寺镇迁居怀远县上窑镇七里半,成为上窑方氏的始迁祖,福善公诸子分迁外地,有落籍凤阳武店、五河县及怀远方坝者,成为该地方氏始迁祖,皆是上窑方氏之分支。上窑方氏在
当地一直是大户,在清初还出了个在淮南颇有名气的才子——方简。方简字汉青,生于上窑方家楼村。自幼好读经史,雍正年间举人,据《淮南市志》记载他是“乾隆五年殿试中二甲,赐进士”,这肯定是有问题的,因为明清科举殿试三年举行一次,而乾隆五年并无殿试,查乾隆二年、四年、七年的殿试金榜,都未发现方简的名字,限于资料匮乏无法再深入查证,以俟君子。言归正传,方简进士后授翰林院庶吉士,任国史编修。也就有了洛河人引以为豪的一镇五翰林,其实方简祖居方家楼属上窑镇,但是离洛河镇很近,也被算作洛河人,其他四位翰林是宫榕、宫烺、宫焕和宫思晋,洛河宫氏也是淮南一大望族。其中宫家的宫兆麟与方简为同一代人,二人也都曾被和珅打压,不过宫兆麟官至广西、湖南、贵州巡抚,为正二品大员,而方简在官场却不甚亨通,当然,这也有其本人淡泊名利的原因。方简著有《四书摘义》(与凤阳蔡强合著)、《周易传义大全》(现存安徽图书馆),乾隆下江南过庐州时方简曾接驾,淮南奇珍佬虎油酒即被进献,乾隆三杯料理,一杯酒下,倦意顿消;两杯下,双目生辉;三杯之后,精神抖擞,小疾自消,当夜老头精神重抖擞,梅开二度鸟。次日,龙颜大悦,遂有御批:“洛水添春,虎油壮龙颜。”佬虎油由是得名而闻名之。清末淮军领袖李鸿章还把佬虎油补酒当做贡品贡献朝廷。佬虎油补酒后来还在博览会上获过奖。方简曾接受许多御赐书籍,这些古籍包括方简本人许多著述还有同方苞等文人来往信件连同洛河古镇一同在1954年的大水中毁于一旦,可惜可叹!洛河宫氏是淮南一大望族,洛河宫氏堂号“思永堂”。宫姓位列208位,当今国内人口44万。宫姓是明代洪武年间由江苏句容移此,至今
600多年历史。清初康、雍、乾时期,已成为洛河一带望族,宫建章、宫兆麟均是此期军政大员。宫兆麟三十二年,兆麟调云南按察使。三十三年,迁布政使,擢广西巡抚。其卒后葬洛河,1894年兴建洛河电厂,在其墓出土了很多重要文物,其孙后来也为重要官员。
汪姓如今列第33位,国内人口430万人。淮南洛河的汪姓始迁祖汪国士,于明末清初从徽州潜口迁移至淮南洛河刘家郢定居。在36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汪姓在淮南地区经过13代人的繁衍生息,人口增至2000多人。
淮南还有很多很特殊的姓,这些姓在安徽其他地方很少。如柏姓,符姓,桂姓,钮姓,平姓等。
符姓如今列第142位,国内人口109万人,国外符姓人口30多万。淮南符姓是宋代魏王符彦卿曾孙符惟忠之后,明中叶迁由山东迁怀远,清代迁居洛河镇淮建村屯头老符郢。堂号“乐施堂”。
平姓,平圩镇即以姓命名,如今淮南平姓有8000多人,堂号“景字堂”。自古老辈相传,俞(或余)平一家,在安徽淮南老人以组织至姓俞(或余)进行续辈分,具体情况不详。
此外淮南还有不少少数名族姓氏,有杨、马、梅、洪、闪、哈、查等回族姓氏;还有完颜等满族姓氏。从淮南的姓氏上就可以看出民族融合的历史。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