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读写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的读写能力
作者:何倩倩
来源:《东方教育》2013年第12
        和着轻负高效的呼声,作为小学高段课堂练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越来越深入人心。然静心观之,却不难发现,在众多的课堂练习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一是练习内容简单,只在数量上做文章,很少结合文体特点去思考练什么怎么练;二是练习指向不明,更多的课堂练习侧重于内容的理解感悟,至于语言形式的挖掘、转换和运用则联系得不多。因此,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遵循小学高段语文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的教材特点,立足文本独特的语言现象,创设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型课堂练习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进行具有高段特的以读促写,读写交融的课堂练习呢?
        一、在比较中练习
        1.在语言相似处比
        人教版教材收编的课文题材众多,文质兼美。在遵循文体表达的需要和学生认知规律的需
要时,课文中会出现许多相似或相同的表达。如重复使用某个字、某个词、某个标点,或者重复出现某种句式、某种段式等。此时,教师若能抓住这些反复出现的语言符号进行读写比较,往往能引起学生对此类语言现象的关注,有助于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的转化。
墩怎么读        例如,人教版五下《金的鱼钩》通过对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致描写,揭示了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其中,描写老班长的多处语言中均有含义深刻的省略号。那么,如何根据文本的这一表达特点,开展语言读写活动呢?教学中,我重点抓住老班长最感人的三处语言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①读一读下面三处语言,说说表达上的相似处。
        ②写一写下面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
        我发现老班长嚼草根和鱼骨头后,老班长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我劝老班长跟大家一起吃一点时,老班长摇摇头说:不行,太少啦。”“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
皮也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一暗,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③比较读,想一想:大家都写得不错,可作者为什么偏偏省略这些内容呢?
        至此,几个普普通通的省略号因读写比较成了一道亮丽的语言风景线,清晰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促进了学生对反复类语言现象的思考。
        2.在语言反差处比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采用了对比式的描写,这种截然不同的描写手法,为课堂读写练习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契机。
        例如,人教版六上《大瀑布的葬礼》中,有两处对大瀑布不同景象的描写。
        第一处用写实的手法,描绘出瀑布昔日雄伟壮观的景象:这条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汹涌的河水紧贴悬崖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尤其是每年汛期,大瀑布的气势更是雄伟壮观,每秒钟有1万立方米的水从几十米的高处飞流直下,落地撞开万朵莲花,溅起的水雾飘飘洒洒,水声震耳欲聋。第二处则用拟人的手法,展现其今天奄奄一息的
老年景象:它在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般,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学生朗读感悟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读写练习,引导学生学习语段的表达特点。一是让学生模仿第一处的写实手法,用一段话真实描绘大瀑布奄奄一息的画面;二是运用第二处的拟人手法,用一句话想象昔日胜景中的大瀑布又是一位怎样的青年。
        这样,通过关注文本前后的不同描写,对瀑布前后发生不同变化的两段话进行比较式读写练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这两个语段的表达特点,更在今昔对比的描写中,感受到强烈反差所带来的极具震撼力的表达效果。
        二、在改换中练习
        《心理学纲要》指出:人们对外界的刺激有趋新、好奇的特点。新奇的东西才能唤起人们的兴趣,才能在新的视角、新的层面上发掘出自我本质力量的新层次并保持它。
        例如,《珍珠鸟》是人教版五上的一篇散文,文章语言亲切优美,情感细腻愉悦。那么,如何让学生领略冯骥才这如拉家常般温馨美好的表达特呢?教学中,我发现文章是从作者的角度描绘他与珍珠鸟之间相处的和谐与愉悦的,至于鸟儿对作者的感情则隐含其中。
因此,在学生初步理解感知的过程中,我以第8自然段为例,让他们进行分步改写。
        一改人称:把小家伙改成,把大鸟改成父母
        二改心理活动:起先,我想,所以只在笼子四周活动,但是我看看他,于是,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的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父母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我就立即飞回笼里去。那是因为,父母在向我发出警告。
        此时,学生化身为可爱的小珍珠鸟,充分调动自身的语言库存,与文本语言进行积极链接。他们在兴趣盎然的语段填写和改换交流中,自然而然地领悟到散文这种自我感悟式的写作特点以及亲切自然、优美流畅的语言特。
        此外,凭借教材的不同体裁,还可以进行不同形式的改写。例如,教学完《清贫乐·村居》,我让学生把它改写成一篇语言优美的记叙文,让他们在想象的天地中挥笔驰骋。
        三、在迁移中练习
        1.语言材料的迁移
        词语是组成语言材料的最小单位。到了高段,学生尽管在词语方面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能自如运用的学生却并不多。这时,我们不妨通过提取文本情境中的某些言语材料,用来表现其他生活情境的内化移植。
        例如,人教版五下《人物描写一组》中,描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时的那些语句极其生动,极具迁移运用的价值。当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一番品味之后,我让学生选用课文中的相关语句描绘一下自己和同学比赛跑步时的情景。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们精神抖擞地站在起跑线上,老师刚一挥手,我便眼疾手快地冲了出去。谁知脚下一滑,差点摔了个迎面朝天。等我调整好姿势向前跑时,发现其他跑道的同学已占了上风,他们个个跑在了我的前面。我心急如焚,把一身牛劲儿都使了出来,第一圈快结束时,我已经追上了两个,围观的同学开始为我加油鼓劲。这时,跑在我左侧的蒋勇有些沉不住气了,想跟我抢跑道,不料被跑在后面的同学撞了一下,抢跑计划落空,自己反而落在了后面……
        细读这篇课堂练笔,我们不难从画线处发现学生对课文语言材料的灵活运用,其语言学习的价值可见一斑。
        2.语言组合形式的迁移
        在语文教材中,词、句、段的不同排列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及特点。因此,我们要针对教材典型的组合方式,适时地进行迁移训练,在高段尤其要关注篇的迁移训练。
        例如,人教版六上《索溪峪的》一文,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是学生进行篇章结构迁移的好范例。教学中,一位教师在学生列出课文提纲,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写什么作文时可以模仿它的谋篇布局呢?
        一个学生以剡溪的’”为题,列下了这样的提纲:
        题目:剡溪的
        开头:见到家乡的母亲河——剡溪,心中只剩下一个字:美。
        中间:剡溪的水是美的。(详写)剡溪两岸的景是美的。(略写)剡溪给家乡的人们带来幸福生活,使它变得更美。(详写)
        结尾:剡溪不仅景美,更美在它的贡献。
        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语言组织能力被提高,真正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