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 课时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1.下列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 )
A.分歧(qí) 委曲(qū) 鱼塘(táng) 熬(áo)过
B.拆散(chāi) 散步(sàn) 温馨(xīn) 嫩(nèng)
C.粼粼(lín) 蹲下来(dūn) 毕竟(jìn) 水波(bō)
D.稳当(wěn) 责任(zé) 习惯(guàn) 铺着(p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主任善于发挥每个同学的长处,大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地为班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B.这一天,青海省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挤满了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
C.这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藤条虬枝交错,沟壑纵横如网,每行走一步都很困难。
D.人民公园的郁金香,花枝招展,引来游客们的一片赞叹。
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②摄影师一再告诉我,要尽量放自然些。
B.①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②这篇文章从头到尾他都仔细看过。
C.①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②她对这里的生活还不习惯。
D.①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②我始终不明白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十三届省运会即将在衡阳举行,体育健儿们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扬水平,取得佳绩。
B.为了防止结核疫情不再反弹,上级要求各学校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C.眼前的油茶树含翠吐绿,摇曳生姿,把天堂山装点得生机盎然。
D.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真谛。
5.对《散步》这篇文章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南方初春田野景物的描写,为一家三代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环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B.“分歧”往往指彼此之间重大的思想、意见等不一致,课文中却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
C.文章对妻子虽然着墨不多,却写出了她的贤良,尊老而。
D.结尾的那句话“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明人到中年,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和使命。
6.根据课文《散步》内容,将下面的文章情节补充完整。
“我”劝母亲散步——全家一起散步——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7.学完本课后,班委会在班内做了一项课堂调查,得出了如下数据:
全班人数 | 每年父母为孩子过生日的学生数 | 知道父母生日的学生数 |
54 | 48 | 12 |
(1)上表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父母为你过生日时,你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今天是爸爸或妈妈的生日,请你编写一条短信发给他(或她),为他(或她)献上生日的祝福。(5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内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散步
莫怀戚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
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8.阅读第③段,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9.指出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10.文章多处运用对称的句子,如第⑤段中的画线句,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1.阅读第⑧段,具体说说作者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综合性学习】
家,是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家,是夜归时窗口亮起的灯;家,是母亲低回绵长的唠叨……家里永远充满浓浓的亲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亲情悠悠”的综合性学习中吧。
12.请你写一句描写“亲情”的古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是一首表达母爱的小诗,请你补充完整。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盛在书包里,背着它,沉甸甸;
长大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本文运用了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用一家人一同散步这件极为普通的生活琐事,表达出“尊老,中年人要肩负起承上启下的历史责任”这一深刻的主题。请你也运用这种写作手法,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短文。
参考答案:
1.D【详解】A.委曲——委屈;
B.嫩(nèng)——(nèn);
C.毕竟(jìn)——(jìng);
故选D。
2.D【详解】A.各得其所:意思是表示各如其所愿,后表示各个都得到适当的安排,符合语境,正确;
B.人声鼎沸:人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符合语境,正确;
C.人迹罕至:意思是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符合语境,正确;
D.花枝招展: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艳丽,使用对象错误;
故选D。
3.C【详解】A.①副词,表示理所当然;②形容词,不呆板;
花枝招展的意思B.①形容词,小心:②形容词,认真、细心;
C.动词,常常接触某种新的情况而逐渐适应;
D.①名词,情趣趣味;②名词,语言文字的意义;
故选C。
4.C【详解】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词语搭配不当,“水平”不能“发扬”,把“
发扬”改为“发挥”。B“防止”与“不”的使用,导致表达的意思相反,去掉“不”。C正确。D缺少主语,去掉“在……中”或“使”。据此,答案为C。
5.B【详解】B项,“属于用词的贬词褒用”说法有误,应该是“大词小用”,不是“贬词褒用”。故选B。
6. 走大路小路的分歧; “我”决定委屈儿子; 母亲却依从了孙子;【详解】根据第②段“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得出:“我”劝母亲散步;
根据第①段“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得出:全家一起散步;
第一空:根据第⑤段“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得出:走大路小路的分歧;
第二空:根据第⑤段“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得出:“我”决定委屈儿子;
第三空:根据第⑥段“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得出:母亲却依从了孙子;
根据第⑦段“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得出:“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走小路。
据此填空即可。
7. (1) 示例:说明孩子对父母关心得太少。(言之有理即可) (2) 示例:感觉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人等。(言之有理即可) (3)示例:爸爸(或妈妈):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为辛勤的您送上最诚挚的祝福:生日快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能力。(1)通过数据可以说明孩子对父母关心得太少。(2)写出父母生日时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要求感情真挚,言之有理。(3)关于生日的祝福短信,要写出最诚挚的祝福,表达对父母的爱。
8.(1)“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
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2)“熬”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出“我”的欣慰(庆幸自己的母亲“挺住”了严冬)。 9.这段景物描写,点染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传达出万物复苏的生命感慨,还展现了一家人散步的美好情景和幸福心情。 10.从语意表达上看,增加了思想内涵的张力,引人注意,耐人寻味;从语音美感上看,句式整齐,富有对称之美,两句互相映衬,很有情趣。 11.作者通过再次描写一家人在田间小路上散步的情形,与题目和前文相照应(照应前文);同时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点明主旨);又揭示了寓意: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重任(对家庭的使命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