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明,产业兴
特明,产业兴
特优势产业 带动增收致富
“风吹石头跑,遍地不长草。”这是人们对戈壁滩的普遍印象。然而,当记者来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莎车县城南部的戈壁滩时,却见到了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千余座温室大棚里辣椒、西红柿等优质高效蔬菜长势喜人,不远处的羊良繁中心里上万头绵羊即将出栏,林果区上千亩的核桃等果树丰收在望……这里是近期开始规划建设的莎车戈壁产业园,规划总面积达2万亩,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当年见效,惠及3000余名在家门口就业的众,实现了“向戈壁要产业”。
这是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一年来,新疆各地深入学习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兴旺,乡亲们收入才能稳定增长。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如今,从新疆到中原粮仓,从西南山区到鱼米之乡,现代种养、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乡村特产业正在希望的田野上“拔节生长”。告别千篇一律,各地打造富有乡土
特和本地特的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展特产业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农民增收致富。
新疆特优势产业 带动增收致富
新疆特优势产业手绘地图
095
过培育壮大特优势产业,带动当地众增收致富的一个典型案例。新疆“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电力、纺织服装、电子产品、林果、农副产品加工、馕、葡萄酒、旅游等“十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馕产业助力脱贫致富
揉面、打馕、烤制……一张张喷香扑鼻的馕饼在打馕师傅的手里做成。作为新疆的特美食,馕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如今,泽金黄的馕,还成了助力当地各族众脱贫致富的“小金饼”。
第一次来新疆的青海游客桑女士搭乘旅游专列来到位于喀什市的喀什味道馕产业园,现场观摩制作馕的全过程,和同伴们品尝各种不同口味的馕,并购买了一大包馕准备带回去送给家人朋友。“我已经在这里逛了一个多小时,这种体验式的旅游非常有意思。”桑女士笑着说。
喀什市喀什味道馕产业园建于2020年5月,分为文化展示区、产品加工区、美食品鉴区、歌舞区、电商销售区、民族特体验区等6个区域,吸引了大批外来游客参观。喀什地区馕产业办公室主任阿布都艾尼·斯地克告诉记者,从去年年初起,喀什地区开始布局发展馕产业,已建成馕产业园14个、馕产业合作社201个、馕小屋2300个、馕食品企业54家,解决就业3.7万人,日产馕达654万个。
截至目前,新疆全区日产馕约2325万个,吸纳就业人员11.3万人,日销售额约5752万元,产业带动就业、脱贫致富效果不断凸显。林果产业铺就致富路
金秋时节,新疆的大街小巷摆满了各种各样
的新鲜水果,其中泽金黄、呈扁圆形的“金皇后”无花果是当地特有的一道风景。然而,由于无花果为鲜食果,保鲜期很短,一度只能销售到附近地区,无法走出新疆,产值很低。
当记者来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松他克乡阿孜汗村,当地的果农告诉记者,如今通过采用先进的“气调保鲜技术”,抑制了无花果的呼吸作用,达到健康锁鲜,无花果保鲜期延长至20天以上,可以飞出新疆。据介绍,去年该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用2个月时间,销售新鲜无花果货值58.1万元。此外,通过制作无花果酱、无花果脯、无花果罐头等多种耐保存的食品,拓宽销售渠道,无花果成了当地农民的“摇钱树”。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处于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是世界上较早种植葡萄和用葡萄酿酒的地区之一,也是新疆四大葡萄酒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酿酒葡萄产业,规划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0万亩,目前实际
种植面积达4.8万亩,先后引进种植企业(户)28
新疆特优势产业带动增收致富
096
家,建成各类酒庄酒堡15家,葡萄籽皮下游精深加工企业1家,葡萄酒加工能力达到3.5万千升,并形成了集葡萄种植、苗木繁育、技术研发、加工贸易、葡萄酒文化展示、餐饮住宿、旅游度假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年综合产值突破2.5亿元。“得知自治区党委将葡萄酒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后,我今年计划追加投资,新建酒庄二期和游客接待中心,发展特农产品、旅游住宿、户外餐饮等项目建设。”位于焉耆县七个星镇的新疆天塞酒庄负责人陈立忠表示。旅游业增强众获得感
走进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的国家5A级景区博斯腾湖景区大河口景点,一个锅底直径4米、高0.856米、锅体净重3吨、容积10立方米的大锅格外引人注目。景区讲解员萨日古丽·达吾提介绍,每逢开湖节、冰雪节等重大节庆活动,4吨的新鲜野生有机鱼再配上5吨优质的博斯腾湖水,一锅鲜香美味的鱼可供1万人同时享
用,场面非常壮观。
体现人多热闹情景的成语近年来,博湖县积极推动“非遗进景区”,使更多人了解并走近了非遗,也让全域旅游有了更丰富内涵。
记者走进毗邻大河口景区的东归西海部落民宿体验区,感受原汁原味的东归民俗文化生活。“这里的民宿很有特,能欣赏到独具特的民族演出、民俗音乐,品尝到特美食,感受到非遗文化,住在这里肯定别有一番乐趣。”来自乌鲁木齐的游客刘小杰说。
位于喀什市西北侧的北湖和盘陀湿地公园花草繁茂、景怡人,不少新人专程来此拍摄婚纱照、举办婚礼庆典。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却是废弃砖厂、杂乱鱼塘、家庭养殖场、仓储库房、加工厂和私搭乱建的棚户区,环境脏乱差。喀什市近年来对此区域进行大规模改造,建设了绿道19公里、木栈道12671平方米、游步道11.1公里,增加城市绿地面积158.27万平方米,解决了当地约500人就业问题,游客纷至沓来,大家都称赞这里的景“亚克西”(维吾尔语,意为
“好”)!
新疆特馕产业园的天下第一馕
097
宁陵县赵村乡农民在制作葫芦工艺品
“葫芦压窗台,福禄自然来。”元宵节前夕,各大庙会上的葫芦又热卖了起来,成为民众的抢手货。烙着精美福牛、花开富贵、福娃迎春等图案的葫芦,作为摆件置于桌边案头、门庭走廊,寓意福禄无边。
说起葫芦,豫东商丘宁陵县赵村乡的翟楼村值得一提。千余人的翟楼村,用小葫芦做出了大产业。
“这是欧洲客户前来购买我们的葫芦。”近日,记者一行在翟楼村采访时,该村葫芦产业带头人、商丘市葫芦烙画非遗传承人翟志伟展示了一张他与海外客户的合影。
近几年,以葫芦烙画、葫芦雕刻、镂空葫芦灯等为代表的翟楼村葫芦产品,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展会上。而以葫芦产品带动的葫芦种植产业目前在宁陵县部分乡镇及周边多个县乡普及。
据了解到,每到葫芦种植季节,除了大面积种植,当地村民房前屋后的废地、空地也都会种上葫芦。
“乡亲们种植的葫芦,我负责回收。”翟志伟还承担着葫芦产品的开发、加工及展销,将村民的葫芦回收后,他的团队再将葫芦加工成葫芦烙画等产品进行销售。
葫芦烙画、葫芦雕刻目前是葫芦的主要产品。翟志伟以翟楼村为基地举办葫芦烙画、雕刻培训班,免
费培训村民。此举不仅让村民增加了一项就业的技能,丰富了村民的“钱袋子”,还对传承传统技艺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翟志伟将每一期培训班的学员拉进一个,葫芦产品订单多的时候,他将产品要求发到,学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接单,最后根据产品的制作难度、工艺等,向学员支付报酬。
村民李傅华就是其中一员。已经学习近4个月葫芦烙画的李傅华,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钱。“刚学的时候没考虑过能挣钱,只想专心学一门手艺,没想到现在既学了手艺还有钱挣。”
像李傅华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从翟志伟手里领走烙画设备,在各自家里烙画,挣钱、干农活两不误。
翟志伟说,“村民从事葫芦烙画一天最少能收入80块钱,最多能收入200多块钱。”
尔冬升姜大卫秦沛是什么关系
房前屋后种葫芦、家家户户烙葫芦……在翟楼村和附近乡村也是普遍现象。葫芦产业让当地村民们过上了好日子。
宁陵县赵村乡党委书记李诗伟向记者介绍,以赵村乡为中心的葫芦种植已经辐射周边
突出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而不是一哄而上、盲目发展,更要避免陷入同质化、低水平竞争。
河南宁陵“葫芦村”:葫芦产业画出美好生活
098孙悟空大闹天宫概括
在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龙台村,小蚯蚓让村内的不同产业形成了生态循环,让村民看到了产业致富的希望。曾经深度贫困的龙台村,如今花果吐香,蜜蜂飞舞,地下、地上、空中的“立体产业”格局,让全村脱了贫、众增了收。
龙台村位置偏远,距离巫溪县城2个多小时车程,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过去,由于交通不
便、海拔较高,村里一直缺乏产业,众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2018年,小蚯蚓开始“进驻”这个小山村,悄然撬动了村里的“立体产业”。
别那么骄傲歌词
“当时我们去村里扶贫,分析了村里的特点后,决定发展蚯蚓产业。”中建二局西南分公司党工作部部长陈柯宇说,蚯蚓产业不需要太多劳动力,又可以消化村里几家养牛户的牛粪,
水果美容
广袤农村天地宽,自然气候、资源禀赋、种植传统各不相同,因地制宜挖掘潜力、开发潜能,才能让农业筋骨更强健,让乡村特产业真正连接城乡,富裕农民。
小蚯蚓带来了“立体产业”大循环
乡镇,种植面积还在继续扩大。葫芦产业已经是翟楼村、赵村乡乃至宁陵县的一张名片,慕名者越来越多。这一来,葫芦还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发展。翟楼村葫芦园成了周边民众的周末休闲“打卡地”。
目前,仅翟楼一个村种植的葫芦种类就有18个,翟志伟计划将32个葫芦品种全部引进到翟楼村,在村里打造一个融入葫芦文化和葫芦展示的“葫芦大观园”。
“我们争取在三五年内,将翟楼村打造成‘中原葫芦第一村’。”翟楼村党支部书记翟建国告诉记者,翟楼村是古村落,村里有一些古寨墙等遗迹,村里已经计划开始修复古寨墙,同时围绕村里的河道、水库,打造千米“葫芦长廊”和“葫芦广场”。
产业带动起来后,翟志伟有了更多思考。葫芦烙画是传统文化,如何创新葫芦产品,塑造葫芦文化,他到了思路。关于三八妇女节的演讲稿
“我们现在与一些高校合作,将专业艺术人才引进到葫芦行业。”翟志伟说,翟楼村和高校合作就是想不断创新葫芦产品,让葫芦的花样越来越多,让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
大学即将毕业的翟珂是翟志伟的女儿,翟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一出生就掉入了葫芦世界”。深受熏陶的翟珂,非常喜欢电烙铁烫在葫芦上的香味。“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小葫芦承载大梦想。翟楼村以小小的一只葫芦为切口,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的同时,蹚出以产业带动乡村旅游的路子,成为中国万千乡村振兴的缩影。
“把乡村振兴写进葫芦里,把美好生活画在葫芦上。”在李诗伟看来,当地的“宝葫芦”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099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