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内容模块
以纵向角度为主(配有横向)考察
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一些大思路如下:
一、 幼儿入园适应工作
幼儿入园准备
新生入园适应指导
二、 班级环境创设
教室环境 活动区环境
生活区环境 心理环境
三、 班级一日常规工作管理
一□生活常规 一日教育游戏活动常规
四、 班级安全管理
入园离园的安全问题
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的安全问题
生活环节的安全问题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
五、 班级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主题的选择与开辟 (如:六一庆祝活动)
主题活动目标的确定
主题活动内容和形式的确定
主题活动方案的设计、实施与评价
六、 幼儿良好品格的培养
幼儿的自信心、合作行为、诚信品质、规则意识等
幼儿常见问题行为的姓理
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那些与普通个体的普通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者不恰当的行为。
问题行为有不同的种类:
内部问题行为(内隐问题)焦虑抑郁社会退缩
外部问题行为(外显问题)多动攻击违纪
此外的分类方法:
社会行为问题(说谎攻击自私任性破坏性等)
情绪问题(冷漠抑郁焦虑易幻想过分敏感等)
习惯问题 (吸手指头咬指甲眨眼等饮食睡眠 排泄等方面的不良)
精神问题 (恐怖症 忧郁症 狂躁症 多动症自闭症 精神分裂症前兆等)
七、 家庭与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
家庭教育资源的利用
社区教育资源的利用
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活动的开展
八、 班级特的创建
班级特创建的准备工作
特班级创建的成果展示
九、大班幼小衔接的准备
幼小衔接方案的选择、实施与评价
横向上看:内容结构
按照管理的七大因素来划分,即从人、财、事、物、时间、空间、信息七慷慨面来思量和 构建班级管理的内容。
鉴于幼儿园班级中“财”管理机会希少,故而减少为六个子方面来分析班级管理要管些什么。
1、 人的管理
涉及:教师、保育员、幼儿、家长
人是有千差万别的,管理要人性化,园长对职工如此,教师对孩子和家长也应以人为本。 教师要做到眼中有孩子。追求职业精神和专业化成长。 孩子是有个别差异的,要有爱心 和耐心,竭力匡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2、 物的管理(教学、游戏和生活所需的所有物资)
幼儿园班级的物质要素是班级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对保教质量也有直接的影 响。
(1) 空间条件
室内条件 人均面积普通不宜低于2平方米,总面积不能低于50平。此外综合功能活
动室为90平摆布。
(2) 室外条件
户外活动场地 室外绿化率15%以上 角落布置
班级管理的任务主要有:
(1) 管理并使用好班级硬件资源
(2) 全面的幼儿保育和教育任务
(3) 班级环境管理
(4) 班级安全管理
(5) 家园一体化教育
幼儿班级管理与实践
一、幼儿班级管理的概述
(一) 班级管理的含义
(二)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三) 幼儿班级管理的方法
(一)班级管理的含义
1、 管理的作用就是把人、才、物、事件、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合理地组织起来,形成 有效的工作过程。
2、 态势分析:又被称为SWOT.
S(strength)代表优势
W( weakness) R 表劣势
O(oppoimnity)代表机会
T(thieat)代表威胁
3、 “木桶效应”
又称“短板理论”,即一只桶的实际容量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板子。
4,“指头理论”
在幼儿园的管理上要突显比较优勢,因此幼儿园管理的变革要有利于幼儿园核心竞争力的形 成,有利于幼儿园特的形成。
4、班级管理的含义:幼儿教师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学前教育原则与观念为指导, 实现班级中的人、事、物的互动,进而实现各种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动态过程。
(二)国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 英国的相关研究:
早在1980年,菲尔徳(T.M.F此Id)就提出了教室空间管理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1986年,琼斯等人(VEJones)明确提出,在教师的教育技能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学环境 的组织和管理。
2、 美国
蒙台梭利提出的“有准备的环境”的教育思想深深影响着美国的学前教育。
具体包括:
A.活动区设置的要求
B.活动区设置挙例
3、 日本:五常法
可以作为幼儿园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工作的现代规范化管理模式,也可以引导幼儿的生活逐 步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从口常生活过程中的基本环节来约束幼儿的行为,最终使外化的规 则变为内化的习惯。
要点:需按小朋友的能力去指定标准,而非成人要求,过高过低都不宜。
五常法的具体实践方法:
(1) 常组织
(2) 常整顿
(3) 常清洁
(4) 常规范
(5) 常自律
(1) 常组织:
扔掉不需要的物品(例如一年没实用过的物品),并将保存的物品分层管理,要点在于集中 存放及尽量减低存量。
好处:训练小朋友的观察能力,限制物品数量.够用就可•:腾出空间,空间活用:防止误 用、误送: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方法:强调“一就是好”建议小朋友惟独一个放置玩具的架子、让小朋友学会自己筛选,从小 学会取舍。
(2) 常整顿
首先决定物品的“名”及“家”,以致能在短期内取得或者放好物品,提高效率。
好处:做个有责任感的小朋友,晓得将物品分类,用完放回原处。
实行方法:让小朋友学习一个分类的概念,每件物品都有一个家,并贴上卷标,让小朋友自 行将物品放回原处。
(3) 常清洁
小朋友要保持个人清洁,也有贵任去负责保持清洁,使其树立“我不会使东西变脏”,而旦“我 会即将清理东西”的概念。
好处:每天清洁身体及衣服,保持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
实行方法:可特殊将镜子挂在适合小朋友的高度上,匡助他进行自我检査,此外,可鼓励小 朋友分担班务,吃完东西要收拾餐具及臬椅。五常指的是什么
(4) 常规范
经过与孩子沟通后,利用及时反馈的方式以及园林式环境,为孩子提供规范化的环境。 好处:让孩子及时指导自己行为的准确性,乐意与人沟通。
实行方法: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及时的反馈,并放置小盆栽,让小朋友学习照顷,更可以营造 一种和谐环境。
(5) 常自律
持续、自律地执行上述四点,在了解孩子的优缺点之后,按情况作出适当的奖赏,让孩子从 他律发展到自律。
好处:做个自尊感强的孩子,懂得自我管理生活。
实行方法:当孩子做到以上某点,就可以得到一个,取得若干个以后,就可以实现自己
的一个愿望。
1、 规则引导法
规则的内容要明确且简单易行
要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掌握规则。
教师要保持规则的一贯性
2、 集体与个体相结合的管理方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