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七损八益
五常指的是什么七损八益
七损八益,是中国古代房中养生文化的重要概念。所谓七损,是指七种性生活中有损人体健康长寿之事;所谓八益,是指有益于人体身心康寿的八种做法。七损八益之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
“帝曰:调此二者(指人体之阴阳)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对“七损八益”指的是什么,历来注家纷纭,说法不一。如唐代王冰认为是“女子以七七为天癸之终,丈夫以八八为天癸之极。然知八可益,知七可损,则各随气分,修养天真,终其天年,以度百岁。”这种说法,是以《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二七天癸至,月事以时下;丈夫二八天癸至,精气溢泻”为依据,所以王冰以为系指“阴七可损”,“阳八宜益”。这种解释对后世影响很大。尽管这种解释纯属主观之臆测,但古今注家都公认,《内经》上述话是在谈论男女房中养生之理。并且,《内经》对“七损八益”的评价很高,说是“知之则强,不知则老。”王冰也说:“谓知七损八益,全形保性之道也。”
这一千古之谜一直到本世纪上半叶方才初见端倪。本世纪初,有人从日本带回了宋太宗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日本大医学家丹波康赖所撰《医心方》,中间收有中国本土早巳亡佚的房中典籍《素女经》、《玄女经》
、《素女方》、《玉房秘诀》、《玉房指要》、《太清经》、《产经》等,由长沙人氏叶德辉将其析出归类,收入其《双梅景丛书》中,刊行于世。其中,《素女经》中首次披露了“七损八益”的具体内容。根据《素女经》的记载表明,第一,“七损八益”的确是古代房中养生治病的方法。八益为固精、安气、利脏、强骨、调脉、蓄血、益液、道体;七损为绝气、溢精、杂脉、气泄、机关厥伤、百闭、血疾。第二,八益,是指八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性交姿势;七损,是指七种房事损伤疾患,并以七种性交姿势加以。第三“七损八益”属古房中养生家之秘传,《内经》的作者有所研究,但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均未提及,唐代王冰等医家更未涉猎,仅是宋代时的日本学者丹波康赖收集到该书并将其收入《医心方》中,这不能说不是一个较奇怪的现象。第四,“七损八益”在古房中家“玄(女)素 (女)之道”这一系统独受重视,是“玄素”一派房中养生术重要内容。《素女经》中阐述这一派房中术主要内容道:“凡欲接女,固有经纪。必先和气,玉茎乃起。顺其五常,存感九部,女有五,审所足扣。采其溢精,取液于口。精气还化,填满髓脑。避七损之禁,行八益之道,毋逆五常,身乃可保。正气内充,何疾不去!”
以男女不同的性交姿势及动作来养生治病,是早期房中家的技术特点。看来古房中家是深信这种技术的疗效和用途。否则不会有如此周详的研究记载。尽管现代医学科学体系尚不到支持这一技术方法的根据,但诚如《素女经》和其它房中典籍所论,考虑到这种性交姿势往往要配合以气功、导引,再加上心理情感方面的因素,能够达到某些治病效果也并不是不可能。
《素女经》所载“七损八益”似乎解决了《黄帝内经》的这一千古之秘。但疑问接踵而至:《素女经》之
一书,最早见于西晋葛洪《抱扑子》,综合其它史料,最早喊书大致在东汉时期。而《黄帝内经》,照一般医史家认为,大约出书于战国末到西汉。那么,在相差数百年的时间内,其记载的“七损八益”是否就是《黄帝内经》所提到的“七损八益”?更何况另一个问题也不是十分有把握,即《医心方》所载的《素女经》是否就完全可以肯定是葛洪所载之汉魏《素女经》?如此等等,都使“七损八益”这一古房中养生学重要内容真实容颜的揭示变得尚有几分扑朔迷离。
有幸的是,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之汉简房中书《天下至道谈》中竟然保留了完整的“七损八益”全文!这顿使重雾拨开,尘拂影现。汉简房中书成书时代正与《黄帝内经》大致相同,可以肯定它所记载的“七损八益”就是后者所提及的原文。下面是汉简“七损八益”:“气有八益,有(又)有七孙(损)。有能用八益、去七孙(损),则行年而阴气自半也。五十
而起居衰,六十而耳目不葱(聪)明,七十下枯上说(脱),阴气不用,泣留 (流)出。令之复壮有道:去七孙(损)以振其病,用八益以贰其气。是故老者复壮,壮(者)不衰,君子居处安乐,饮食次<;恣)欲,皮奏(腠)曼密,气血充赢,身体轻利。疾使内,不能道,产病出汗揣<;喘)息,中烦气乱,弗能治,产内热;饮药约(灼)灸以致其气,服司以辅其外,强用之.不能道,产痤 (肿)橐;气血充赢,九窍不道,上下不用,产痤雎(疽),故善用八益,去七孙(损),五病者不作。”
上面这一段文字是汉简“七损八益”的总论。《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关于“七损八益”的一段论述即据此而
来。照其作者看法,人年四十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年龄;因为这个年龄段正处于人的生命阴阳盛衰转折关头,事实上决定着人是盛年夭折还是长寿健康。因而古房中家认为,如不能行“七损八益”之道,注意房室养生,人到了40岁便会丧失一半的生理机能,50岁时起居生活能力便衰退,六十岁时便耳不聪目不明,到了70岁便下体枯萎而上体虚脱,丧失性功能,鼻涕口涎失禁。要想使人恢复盛壮也有办法,这就是除去“七损”以救治其病,采用“八益”来补益精气。由此而老者复壮、而壮者不衰。君子追求愉快的日常生活,食饮富有营养,促使肌肤细润,气血充盈,身体轻快便利。相反,房事过频,不能顺守法度,便会产生病变:体虚盗汗、气紧咳喘、内心烦乱;倘不能及时,即生内热之疾。有人靠服药艾炙来引导其气,但服食只辅助其外,勉强用它来刺激性兴奋却并不符合养生之道。人体内部精气上下不通,便会产生痤疖或阴囊肿痛等疾患。气血充盈而九窍不通,上下四肢麻木不仁,也会生痤疖及痈疽之疾。因而,只有善用“八益”,去除“七损”,方能避免上述五种疾病发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