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11)
(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
A1/A2题型
1. 据《灵枢·水胀》内容,因腹腔肿瘤,在疾病后期,症见腹大如怀孕状,但不影响月经者,是
A. 鼓胀 B. 肤胀
C. 肠蕈 D. 石瘕
E. 积聚
2. 据《素问·痿论》五脏合五体的理论,肝之所合为
A. 皮毛 B. 血脉
C. 肌肉 D. 筋膜
E. 四肢
3. 某女,32岁。壮热神昏身痛近两周,现上症俱退,但出现小腹高突,拒按,小便淋漓不尽,大便闭结,脉弦滑。结合《素问·痹论》分析,其诊断应为
A. 脾痹 B. 肠痹
C. 胞痹 D. 心痹
E. 肝痹
4. 《营卫生会》所述,“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的意思是
A. 营气不足,卫气内争
B. 营弱卫强,卫气内争
C. 卫气郁而化热,煎熬营阴
D. 营卫不足,卫气内争
E. 以上均不是
5. 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 风池 B. 风府
C. 百会 D. 大椎
E. 阳维
6. 下列不属于传化之腑的是
A. 胃 B. 膀胱
C. 大肠 D. 三焦
E. 胆
7. 《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天寿过度"的原因是
A. 肾气有余
B. 三阳脉盛
C. 气机畅通
D. 天癸未竭
E. 肾气实
8. 《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与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相通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长夏 D. 秋
E. 冬
9. 据《素问·调经论》所述,导致内热的原因是
A. 感寒
B. 感热
C. 伤于饮食
D. 伤于情志
E. 有所劳倦
10. 《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治温病用凉药,服药宜
A. 凉而行之
B. 温而行之
C. 冷而行之
D. 热而行之
E. 冷热饮之都可
11. 《素问·五藏生成》曰:"指受血而能"
A. 视 B. 步
C. 握 D. 摄
E. 行
12.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诸胀腹大"者,病所属的是
A. 热 B. 火
C. 寒 D. 脾
E. 肾
13. 《痹论》“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是
A. 心痹的症状
B. 肺痹的症状
C. 肾痹的症状
D. 脾痹的症状
E. 肝痹的症状
14. 《热论》“热遗”产生的原因是
A. 热甚而强食
B. 单感寒邪
C. 两感于寒
D. 劳倦过度
E. 以上均是
15. 据《素问·痿论》,肺热而致的痿证,可出现的症状是
A. 白而毛败
B. 赤而络脉溢
C. 黄而肉蠕动
D. 苍而爪枯
E. 以上均不是
16. 某男,40岁。过食肥甘厚味多年,现口甘,中满。结合《素问·奇病论》分析,其病机为
A. 湿热困脾
B. 痰浊阻滞
C. 水饮内停
D. 脾气虚弱
E. 气机郁滞
17. 以《营卫生会》为据,老人夜不瞑的原因是
A. 年老体弱,肾气不足
B. 心气不足,心神失养
C. 心肾亏虚,水不济火
D. 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E. 以上均不是
18.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之域人们的饮食特点是
A. 食鱼而嗜咸
B. 食杂而不劳
C. 华食而脂肥
D. 野处而乳食
E. 嗜酸而食胕
19. 据《灵枢·百病始生》篇中"三部之气,所伤异类"的观点,"喜怒不节"所伤的部位是
A. 上部 B. 下部
C. 五脏 D. 经脉
E. 络脉
20.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下列不属于传化之腑的是
A. 胃 B. 大肠
C. 小肠 D. 胆
E. 膀胱
2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
D. 津液
E. 卫气
22. 《素问·痹论》"肺痹"的症状是
A. 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B. 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C. 烦满喘而呕
D. 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E. 中气喘争
23. 《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
A. 基 B. 本
C. 檐 D. 根
E. 标
五常指的是什么24.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对"留者"病证的宜采用
A. 削之 B. 除之
C. 散之 D. 攻之
E. 润之
25. 《素问·热论》"热病已愈,时有所遗"的原因是
A. 热甚而强食之
B. 劳作过度
C. 又犯房事
D. 七情刺激
E. 复感外邪
26. 《痿论》“治痿独取阳明”应理解为
A. 治痿补阳明即可
B. 仅理论上强调阳明
C. 主要用于后天化生不足之瘘
D. 除治受病之脏腑外,还应顾及阳明
E. 以上均不是
27. 《水胀》认为出现腹大身尽肿、皮厚、按之凹陷不起、腹不变者,其病证当属
A. 肤胀 B. 鼓胀
C. 水胀 D. 肠覃
E. 气胀
28. 外感热病的一般传变规律是
A. 太阳→少阳→阳明→厥阴→太阴→少阴
B.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C. 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厥阴→太阴
D.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
E. 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
29. 《素问·五藏别论》中称为“满而不能实”是指
A. 五脏
B. 六腑
C. 奇恒之腑
D. 传化之腑
E. 以上都不是
30. 《灵枢·本神》肾气实的证候是
A. 便秘,小溲不利
B. 胀,五脏不安
C. 阳强易举
D. 全身浮肿
E. 以上均不是
3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浊阴"指的是
A. 粪便和尿液
B. 水道中的阴液
C. 化生的精血津液
D. 浓厚的营养物质
E. 痰饮等病理产物
32. 据《素问·评热病论》,风厥的应"表里刺之",其中"里"是指
A. 五脏 B. 阴分
C. 少阴 D. 厥阴
E. 太阴
33.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段经文中"一"是指
A. 一致
B. 离合
C. 一阴一阳
D. 一元
E. 气
34. 据《灵枢·水胀》篇所述,肠蕈是因寒邪客于
A. 子门
B. 肠内
C. 肠外
D. 子宫门
E. 胸腔
35. 据《素问·五常政大论》,能毒者当以
A. 厚药
B. 薄药
C. 无毒药
D. 针石
E. 食治
36. 下列各项中,属《灵枢·邪客》提出的卫气循行及分布规律的是
A. 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
B. 贯心脉
C. 注之于脉
D. 出于喉咙
E. 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