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蟹经
蟹不肉是什么意思作者:吕雪萱
来源:《烹调知识》 2020年第9期
吕雪萱/文
刮了一夜西北风,气温骤降。早晨起来打开窗户,顿时感到一阵寒气逼人,赶紧拿了一件薄绒衫穿上。此时身在异乡的我,想到了故乡的螃蟹。刮西北风是深秋气候变凉的召告,在故乡,往后的一段日子就是吃螃蟹的最佳时期。
说最佳,是因为此时的螃蟹最肥,所以才有“西风起,螃蟹肥”一说。如何知道螃蟹肥呢?只要捏一捏蟹脚就知道了。如果蟹脚硬实,不瘪不软,那蟹肯定肥,所以民间又用“西风起,蟹脚硬”来表示到吃螃蟹的时候了。另外还有一说,叫“西风起,蟹脚痒”。那是说螃蟹忙着交配,还是说蟹脚正长肉呢?众说不一。我看倒不如说“西风起,人心痒”,“痒”就是馋螃蟹了,像我现在这样。
这儿说的是河蟹,即有别于海蟹的淡水蟹的统称,包括湖里、河里、水田里的蟹。在我祖籍地上海和江浙一带,河蟹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大闸蟹”。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有几种解释,我觉得都有些牵强,不如不去追究,专注其美味。
大闸蟹的美味,雌蟹和雄蟹又有区别,雌蟹好吃在蟹黄,雄蟹美味在蟹膏。雄蟹体内也有蟹黄,但不如雌蟹多。蟹黄熟后结块,橘红,味道鲜美,蘸上醋,更是别有风味。素食馆的仿荤菜“炒蟹粉”,就是一道模仿炒蟹黄的素菜,用胡萝卜为原料,乃仿蟹黄之,搁醋调味是傚其味。此菜虽为仿荤菜中的佼佼者,但其味道却与真蟹黄差之远矣。蟹黄之美味,岂是模仿得来的!
雌蟹的蟹黄是由卵巢和消化腺生成的,是蟹可食用部分中的精华。雄蟹中最好吃的部分也是其生殖腺及其分泌物,它是一种胶冻状的物质,俗称蟹膏,灰白透明,煮熟后成黏膏状,不腥不腻,吃到嘴里则口味醇厚。清人李渔曾说:“予于饮食之美,无一物不能言之,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竭其幽渺而言之。”但是唯独对螃蟹,他“心能嗜之,口能甘之”,却“绝口不能形容之”。蟹黄和蟹膏之美味,正如李渔所说,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品味蟹黄和蟹膏要抓住时机。俗话说“九月团脐十月尖”。雌蟹脐部的盖,大而圆;雄蟹的盖小,呈尖状。故此句话的意思是,食雌蟹和雄蟹的最佳时期分别为农历九月和十月。九月为雌蟹的繁殖成熟期,故肉实而黄满;雄蟹成熟稍晚,农历十月它体内膏脂才最为饱满。食河蟹的“九雌十雄”说,是我们的老祖宗总结的,或者说吃出来的食蟹经。唐代诗人唐彦谦在《蟹》一诗中就已经提到,在“十月清霜堕”的时节,“尖脐犹胜团脐好”。
故乡人并非只在被李渔称之为“蟹秋”的季节才食河蟹,烈日炎炎的夏季,他们也吃被誉为“六月黄”的河
蟹。“六月黄”实为未成年的小蟹,雄性居多,他们个小、壳软、脚细,但味道鲜美,不输于成年蟹。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小小的躯壳中,蟹黄还很饱满。上海人都爱吃“童子鸡”,即还未长大的小公鸡,以为滋补,而“六月黄”就是蟹中的“童子蟹”,亦被视作美食中的补品。
食河蟹有一条禁忌,就是死了的蟹绝对不能吃。都说河蟹一旦死了,体内细菌或寄生物就会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我对此说没有研究,但我确实知道,死蟹的味道和活蟹有天壤之别。去年秋天,我在上海,友人买了几只大闸蟹送我。如今卖蟹的,都用绳将蟹脚和蟹钳捆得紧紧的,看不出他们的死活来。蒸熟后发现,其中有一只壳内的蟹黄不是常见的橘红,而是黄绿,放到鼻子底下闻,有些许腥臭味,挑出一点蟹肉来尝一尝,不仅肉质如渣,且毫无鲜味。我断定那只蟹在上锅蒸之前已死,马上扔掉。食蟹就为那一口鲜,既然鲜味全无,弃之毫不可惜。
活蟹最好现蒸现吃。如果太多,一时吃不完,又怕搁久了蟹会死去,就只有蒸熟了冷藏。但切不可将活蟹直接冰冻储存,因为这等于是将他弄成了死蟹,之后再拿出来蒸煮,蟹肉的鲜味会大打折扣。
把蟹脚和蟹钳捆绑起来卖,是给食客行方便,一是绑住蟹脚后蟹无法逃跑;二是好拿,不用担心那两大钳子伤人。记得在我小时候,卖蟹的可没有将螃蟹五花大绑的,最多也只是用草绳将蟹拦腰扎一下,还可用此方法将几只蟹绑成一串。到了洗蟹的时候,就给他松开了,此时一只手要小心翼翼地捏住蟹壳两边,另一只手持小刷子刷洗蟹的身子,还得将蟹的脐盖掀开清洗。被洗澡的蟹,张牙舞爪,两只大钳,总是冷不防地出手,想咬住刷子和我的手指。因为有危险,家里大人不让我们小孩子干洗蟹的活。
蟹洗干净后,就搁锅里蒸。在这过程中也是将蟹捆起来为好。因为热气上来,未绑住的蟹就想往外逃,垂死挣扎力气大,足以将锅盖顶起逃出。以前我母亲都是用重物,如砧板,压在锅盖上。有一回忘了这样做,锅里的蟹爬出逃逸,害我们在厨房满地蟹、抓蟹。但将蟹脚捆绑住去蒸的最大好处,其实是“保质”。蟹在挣扎时会导致自身的消耗,就像人在运动后体质量会减轻一样。谁也不想美味流失吧,所以要将蟹捆住,蒸时让他动弹不得。
蟹蒸熟了就可以享受了。但吃蟹其实挺费事的,吃蟹黄或蟹膏时,得小心别把裹在它们中间,俗称“蟹和尚”的蟹胃吃下肚,相传它就是藏匿在蟹壳中的恶僧法海。光听这名声,就让人厌恶。当然“蟹和尚”不能吃,是因为那里面是蟹的排泄物。藏在蟹黄中不能吃的,还有蟹心,得知道它什么样,在什么位置,方能避免吃下肚。蟹腹部两边须状的蟹肺,也不能入口,得先去掉。吃蟹肉也不容易,它是在被软组织层层隔开的蟹腔内,要挑出来吃。大蟹钳和蟹脚的肉也不是张嘴就能吃的,它们在硬壳里,得剖开吃。真是够麻烦的,所以我小时候不爱吃螃蟹。
为了吃蟹,先人发明了许多食蟹的工具,有所谓的“蟹八件”,有的还不止八件工具。一般来说都有垫、锤、剪、斧、叉、勺,还有剔肉的针以及盛器等。一般人家,没有那么多讲究。我吃蟹就用普通的餐具,如小勺、筷子,加上我的手指、牙齿;还可以利用蟹身上的部件,蟹背壳可做盛器,蟹的小脚尖可用来剔蟹肉,算算也有几件。
我吃蟹脚,就是先用手将它从蟹身上掰下来,然后用牙齿咬去两头的关节,再用嘴将里面的肉吸出,或用筷子将肉捅出。吃蟹的大钳,我也是先用牙将硬壳咬开,再掏挖里面的肉。用我的那“几件”食蟹,吃相可能是有点难看。从前人们称用“蟹八件”吃螃蟹为“文吃”,我那吃法大概就是“武吃”了。
不管是“文吃”还是“武吃”,食蟹的麻烦其实也是其乐趣所在,这就如同吃瓜子,要“嗑”才觉得香。如果将现成的瓜子仁往嘴里送,那吃瓜子的趣味就全没了。丰子恺在《忆儿时吃蟹》一文中,饶有趣味地描述了他父亲吃蟹的本事,说“吃得非常干净”,而他家女佣的话更精采:“老爷吃下来的蟹壳,真是蟹壳。”如果不是乐在其中,是不可能将蟹肉吃得一点都不落下的。
拆吃蟹是有顺序的。我一般都是先吃蟹黄和蟹膏,因为这精华部分我认为要趁热才好吃,然后吃蟹身上的肉,最后啃蟹脚和蟹钳。但也有人将此顺序颠倒过来,他们是将他们认为最好吃的部分放到最后吃。所以我妈说,如何食蟹,能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来。
河蟹一般都是清蒸吃的,吃的是蟹的原味。李渔认为蟹“已造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和以他味者,犹之以爝火助日,掬水益河……”这就是说,蟹味之美已是极致,无需再用什么调味。话虽不错,但如今人们食河蟹,一般还是要用醋和生姜伴之。蟹肉性寒,姜性温可抵消,醋也有去腥增香的作用。
日前上海电视台一著名主持人在一档节目中说,他们家是将蟹放在啤酒中,加生姜和盐煮出来吃的,据他说,用此法烧熟的蟹肉有甜味。对此我将信将疑,不过古人是有过一些不同的加工和烹饪蟹的方法。宋代人高似孙在《蟹略》中提到,将蟹“沃之盐酒,和以姜橙”,称其为“洗手蟹”。书中还说到“盐蟹”“糟蟹”“糖蟹”等其他加工方法,并且讲述了“蟹羹”“蟹饭”“蟹包”这些用蟹烹饪的佳肴。
古人加工蟹的一些方法可能已经失传,如今比较常见的就是醉蟹了。做醉蟹比较费工夫。蟹买来先要在清水里浸泡,让蟹出尽泥沙,然后刷洗蟹身。醉蟹是生吃的,所以做之前将蟹洗干净非常重要。接着将洗净的蟹放入大玻璃瓶,往瓶里倒入白酒或黄酒,要淹没蟹身,盖紧盖,不时晃动瓶子,将所有的活蟹都“灌醉”,这叫“呛蟹”。蟹“呛”好后,已半死不活,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汤水中再浸泡几天,就可以食用了。用什么酒、汤水用什么料,各人的做法不完全相同,做出来的口味也有差异,看各人的喜好了。但酒香和咸鲜应该是醉蟹都有的风味。
用整只的大闸蟹做菜,古往今来都比较少见。如今我能想到的,就是“毛蟹炒年糕”,但用来炒年糕的也都是较小的蟹。“毛蟹”按我的理解,就是指小蟹,人们舍不得将大个的螃蟹来做此菜。
河蟹入菜,大多还是用分离出来的蟹黄、蟹膏和蟹肉。剔蟹肉是很费时间、很需要耐心的。先要将蟹蒸熟,然后从蟹身到蟹脚,一点一点拆解剔肉。我在苏州的姨妈,生前每年都要花两周时间来做此事。剔出的蟹黄和蟹肉用油炒,冷却后装瓶,在没有冰箱的年代,十天半月都不会坏。我妈和我舅都去她哪儿拿现成的。
将蟹黄和蟹肉直接烧制就叫“炒蟹粉”。对于那些喜欢蟹的美味,却又嫌吃整只蟹麻烦的人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一道名菜是“蟹斗”,此菜是将蟹肉和斩成泥的猪肥肉(膘)拌和,加上其他一些配料炒制后,放入一个个蒸过的橘红蟹壳中,摆盘上桌。淮扬名菜“雪花蟹斗”,将蒸熟的蛋清泡覆盖在一只只蟹斗上,十分养眼,当然也很好吃。用蟹粉做的菜肴和点心,常见的有蟹粉豆腐、蟹粉炒蛋、蟹粉狮子头(大肉丸)、蟹粉小笼包、蟹肉馄饨等。
用河蟹做的菜样式不多,中餐的30多种烹饪方法,对于河蟹来说,似乎大多都用不上。原因很简单,对于鸡、鸭、鱼、猪、牛、羊肉这样的食材来说,用煎、炸、爆、溜、烩、卤、煨等烹饪方法,是为了变着花样,让这些食物变得更加美味。
但河蟹不同,无须借助烹饪变成美味,反倒是他本身的美味常被厨师看中,用他来给其他菜调味增鲜。用蟹粉烧豆腐,是为了让豆腐更好吃;炒蛋里有蟹粉更香;狮子头里加入蟹粉,味道和身价也马上抬升。至于点心类的小笼包和馄饨,加入蟹粉就鲜美无比。即便用毛蟹炒年糕,那也是为了让炒出来的年糕更有滋味。我发现此菜上桌,最先吃完的总是年糕。食客不傻,知道蟹的美味全进到年糕里去了。
一年我们去上海七宝古镇游玩,在镇上最有名的老饭店品尝他们的招牌菜鱼头汤。他家用的鱼头特大,汤也很浓,盛在特大的砂锅里。我们先分食鱼头,之后舀汤喝。汤快见底时,惊见有两只小螃蟹卧于锅底。或许这正是这家饭店的鱼头汤特别好吃的秘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