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荆州市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2023荆州市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増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属予作文以记/有良田美池桑竹
B.至若春和明/四时之不同
C.进亦忧,退亦忧/实欲界之仙都
D.锦游泳/沉竞跃
(2)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阳楼是滕子京在贬谪的情况下重修的,这构成了这篇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的背景。
B.作者没有花大量笔墨描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因为前人记述详尽。
C.文章描写了 “迁客骚人”登临此楼时,面对或雨或晴下的湖景,感受到的悲喜之情。
D.文章的重心是探求古仁人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先忧后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2.阅读下面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xiè),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
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①公之余与文士畅饮咏诗________
任之日________
(2)有人阻止郑板桥开仓济民,理由是什么?从郑板桥开仓济民这件事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3.阅读下面两则选文,完成小题。 
    (甲)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下划线词。 
伛偻提携________
颓然乎其间者________
③孟子曰________
民之乐者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孟子主张统治者:________。请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欧阳修作为滁州的父母官,是如何践行孟子这一主张的。 
________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
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代的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的意思。 
①云归而岩穴(________)
②佳木而繁阴(________)
伛偻提携(________)
筹交错(________)
(3)“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这句话来表示什么意思?   
(4)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   
(5)“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通过这个场面,联系全文你能感受的什么?   
5.课内阅读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石兽于水中(________)
于沙上(________)
③转转不(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是语言描写。讲学家议论时“尔辈不能究物理”的目中无人、“不亦颠乎”的自以为是;老河兵分析时“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胸有成竹以及“不更颠乎”的反唇相讥,都尽显人物性格。
B.本文层次清晰,行文结构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极力渲染打捞石兽的神奇过程,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的哲理。
C.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也要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
气象万千的意思D.文章最后一句以简短的议论作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6.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凡造竹纸,事出南方,而闽省独专其盛。当笋生之后,看视山窝深浅,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节届芒种,则登山砍伐。截断五七尺长,就于本山开塘一口,注水其中漂浸。恐塘水有涸时,则用竹枧①通引,不断瀑流注入。浸至百日之外,加功槌洗,洗去粗壳与青皮(是名杀青)。其中竹穰形同苎麻样,用上好石灰化汁涂浆,入楻桶②下煮,火以八日八夜为率。
(注释)①竹枧:毛竹做的水管或水槽。②楻(huáng)桶:大木桶,但在这里指连同下面受火的铁锅在内的楻桶。
(1)“恐塘水有涸时”中“涸”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竹以将生枝叶者为上料。
(3)本文主要介绍了竹纸的制造过程,阅读选文,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关内容。 
上山砍竹________用木棒敲打________放入楻桶里煮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迷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画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朝夕阴,气象万千________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也________
③山间之四也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前人之述备矣。
②野芳发而幽香。
(3)[甲][乙]两段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写出来。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4)[甲]写登楼所见,[乙]写登山所见。除此之外,两段文字所写的景物还有哪些不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