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歌曲的美学风貌
108美学2019/01
一、李健及其歌曲宏观介绍
李健被人称为音乐诗人。他的作品,以曲调的清新与歌词的优美独树一帜。加之本人儒雅,浑身洋溢一股书生气,可谓人歌合一。李健的作品,基本都是自己作词填曲。这也保证了他诗歌整体美学风格的一致性。但从诗歌主题方面看,可以看到李健关注的焦点是有些微改变的。从早期的追求爱情回忆童年(例如《为你而来》《回到从前》),转变成近几年的关于古典诗词的谱曲以及宗教情感的渗透(例如《临江仙·夜归临皋》《众妙》)。当然,这个转变并不是十分明显。像早期的《心升明月》就蕴含一种自然跟主体互相融入的道家风味,而对真爱的寻索,一直贯穿于他绝大部分的作品当中,或明或暗,若现若隐。
应该说,李健的歌曲,所表达的内容是十分广博的。对亲人的思念、对爱情的向往、对自然的沉醉、对宗教的顿悟,等等,都有所涉及。这跟他喜欢读书的爱好、个人的生命体验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正如李健所说,那些作品是他表达欲望与渴求的喷发,所谓有感而作,因而才显得珍贵、值得一听。
宏观来看,李健歌曲的美学风貌呈现出两大特征。其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追求;其二,“克制”这个主题的隐约渗透。
二、古典意境的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涵盖甚广,但大部分的古诗词都追求一种艺术效果——“意境”。刘禹锡说:“境生于象外”[1],这是关于“意境”最早的论定;尔后严羽则在《沧浪诗话》中讲道:“盛唐诸人惟在兴趣……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2]这强调了盛唐诗歌的一种难以用语言描述的妙味。要而言之,“意境”勾画的是主观情志和客观对象浑然统一所构建的一片天地。恰如宗白华先生所说:“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产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3]而李健的很多歌曲,也都追求这种效果。像他那首很有名的《贝加尔湖畔》,从旋律的角度而言,大致是三个部分,主歌、副歌、主歌。副歌的部分音调高亢婉转,到了结尾,又回到主歌的旋律,趋于平缓,人的心理也跟着这节奏游弋转换。最后结束的拖长的尾音“畔”,充满着留恋、伤感,给听众无尽的哀思,“曲”有尽而意无穷。黑格尔在论述音乐时说道:“但是它这种表现正因为它是外在现象而随生随灭。耳朵一听到它,它就消失了;所产生的印象就马上刻在心上了;声音的余韵只在灵魂最深处荡漾。”[4]我们说,李健的歌曲就存在这种特质:余韵在听众的灵魂深处荡漾。
李健的歌除了在歌曲旋律方面制造韵味,李健在演唱活动的形式上也下了一番苦功,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适宜的氛围,以便将观众的情绪导引到一片悠远的境地。他在《我是歌手》上所唱的大部分歌曲,开头,都是
一段乐器的独奏。譬如,《在水一方》的长笛、《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的吉他、《故乡山川》的鼓声,等等,它们都很好地设置了一定的场域、营造了一种特定的氛围,使得观众可以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意境。此外,他的很多歌曲,所加入的元素也让其古典韵味更加浓厚。譬如,《月光》里所加入的《送别》,《故乡山川》里所加入的《乌苏里船歌》等,都让歌曲哀而不伤的气质增不少。
相比于其他流行歌曲词意表达和曲调鲜明之间交错着矛盾,李健的歌曲,在词意和曲调上都保持了某种一致性。他的作品也不像某些流行歌曲那样,为了旋律或押韵,牺牲掉汉字本身丰富的文化内涵。像那首很有名的歌曲《涛声依旧》,其中有这样两句词: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基本是将男女感情强硬套进一个历史框架,
李健歌曲的美学风貌
文/詹文伟
摘 要:李健被称为音乐诗人,他的作品以歌词的优美和曲调的清新而在流行乐坛独领风骚。其歌曲的美学风格,一方面体现在对中国传统文化“意境”的追求,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克制”主题的隐约渗透。
关键词:李健歌曲;美学;意境;克制
109审美与音乐
在化用张继《枫桥夜泊》的过程中完全丧失了那首古诗安静、孤独的感觉,而李健的词就不同了。他作品的词对古典诗境的移入是浑然一体的、不加雕琢的,就像废名的诗化小说也是建立在古典诗情的氤氲内化之上。譬如《心升明月》这首歌,其中有词这样写道:我心深似海/你宛如明月/这般美如画/却遥不可及/为何要可及/彼此共天地/海上升明月/已尽收眼底。其中的“彼此共天地/海上升明月”无疑是化用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句,但化用得却毫无雕琢之感。将古典诗意与恋人之爱,融汇在五字一句的节奏里,十分适宜。
李健营造“意境”的另一大方法,就是在歌曲结束的时候,往往以某个“意象”结尾,事实上,这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的艺术表达技巧,从中也可见李健的艺术天赋。譬如,在他自己填词的《假如爱有天意》这首歌的结尾部分,是这样的句子:当天边那颗星出现/你可知我又开始想念/有多少爱恋今生无处安放/冥冥中什么已改变/月光如春风拂面。歌词最后描绘的画面是“月光如春风拂面”,给人一种月光吹拂万物平静的感受,而这种平静越深沉,就越能衬托出曾经爱恋的铭心刻骨。无独有偶,《贝加尔湖畔》最后部分的“你清澈又神秘/在贝加尔湖畔/你清澈又神秘/像贝加尔湖畔”也颇值得玩味。前一句指的是某个个体,存在于贝加尔湖畔,而后一句则把前面所指个体比作了贝加尔湖畔,这样,就把整个境界给提挈了,把整个韵味给拔高了。这种背景映衬下的“你”,尤为动人,堪比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
三、“克制”主题的渗透
李健歌曲中,另外一点让我感受较深的,就是“克制”主题的隐约渗透。他的这种克制主题,既表现于歌曲的曲调特征,同时又呈现于他的歌词所传达出的诗歌美学与人生哲学。
像他那首《故乡山川》,如果我们仔细去听,发现这首歌最大的特征就是高低抑回。每当曲调稍微高一点的时候就低下来,在这种克制和隐忍之中,歌的曲味更耐人寻索和咀嚼。李健在访谈中论及《故乡山川》的创作时,谈到那首歌是他一个下午的成果,没有打磨、没有进一步的编排,等等,言下之意,这首歌曲不像后期的歌更有一种值得玩味的意思存在。事实也确实如此(当然这也可能是个人品味的问题),我在第一次听《故乡山川》时没有很大的感受,但随着听的遍数的叠加,我越发能体会出那种高低抑回之美,加之歌词的乡愁感,十分触动人的心髓。
李健不单在创作中讲究一种歌曲旋律的“克制”,在演唱中,他也贯穿着这一原则。他在一次采访中曾经说过:“情感浓郁的歌曲更应该藏而不露,更应该含蓄,要懂得节制,不动声观众才能为之动容。”因此,在《歌手》某期节目中,李健选择演唱《父亲写的散文诗》这首歌时,他是克制、沉稳的,娓娓道来,看不出情感的波动,但结果却令全场泪崩。事实上李健自己在听这首歌时也是泪流满面。之所以采取这样一种演唱方式,是因为李健有很高的艺术素养。他采取的是如朱光潜在《文艺心理学》中所讲的“旁观者”的表演方式,也就是让自己不陷入歌曲的情感的漩涡,而能以局外人的身份熟练地演绎、歌唱,因此才能达到让全场听众落泪的完美的表达效果[5]。
此外,克制在李健的诗歌美学和人生哲学中,讲究的是一种忍耐的精神,一种因为对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所以不惧困难有所坚守的态度。
在他的很多歌词中,都表达过这种忍耐的精神。譬如,《完美坚持》里的“在漫长的守候里/忍耐就是最坚强”;《消失的月光》里的“相爱的人啊怎能不悲伤/我可以为了你放弃所有欲望/也可以不顾一切奔赴战场”;《一往情深的恋人》里的“我多想给她我的真/我心疼的爱人/我愿为她守候寂寞/就像这夜晚深沉”;《在每个想你的夜里》的“我曾度过寒冷的冬天/有过多少难熬的夜晚/我为自己坚强而骄傲/以为从此一往无前”;《眷恋》里的“我听过见过也拥有过/爱恨情仇交错/可我从未放弃过/对真爱的执着”;《异乡人》里的“有许多时候/眼泪就要流/那扇窗是让我坚强的理由”。等等,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李健在访谈中,曾谈及单飞后住在北京的那段生活,天气很冷,经济拮据。生活虽说没有那么巨大的挫折困难,但是孤单、寂寞的心绪想必是常伴随左右的。从这种背景下所萌发出的那种克制忍耐的精神就显得可贵。因为有远方的亲人,因为有思念的恋人、有理想的期许,所有眼前的一切,终将会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这让我想起宫崎骏电影中曾表达过的意思:想到了你,一切的磨难都是值得的。事实上,这不单是对真爱的执着,也是一种理想主义精神的折射。在现今的时空背景下,理想主义精神更加难能可贵,这个维度下李健的歌曲就拥有了一份更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268.
[2]严羽.沧浪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4:23.
[3]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上)[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332.
[4]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51.
[5]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26.
作者简介:詹文伟,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典美学、文论研究。
编辑:刘贵增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