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曾作出过高度概括。党的十二大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党的十五大提出: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归根结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
(一)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是理论的基本问题,也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形态,应当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信得过理论预测。例如,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
社会绝对必须的实际前提;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是在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以用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等。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以后,由于当时必须以主要精力领导反对帝国主义武装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所以在论述社会主义社会特征时,除了进一步阐述马克思、恩格斯已经指出的以上几点外,主要强调了社会主义时期无产阶级专政的必要性,同时也十分重视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奠定战胜资本主义的物质基础的问题,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的著名论断。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主要是从经济和政治方面,即发展生产力、所有制关系、按劳分配、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无产阶级的政权等方面,来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
    党的十二大总结了前人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指出:过去在讲到社会主义特征时候,人们往往强调剥削制度的消灭和生产资料的公有,按劳分配,国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人们还强调,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最终结果,也是它的特征。这些无疑都是正确的,但是还不足以完全包括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还必须有一个特征,就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很单纯复杂的是人是什么歌.”党和十二大第一次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这是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不断探索的重要成果。它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特征的认识更加全面,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有了更加明确的标志,也为我们全面规划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的深刻说明。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题中应有之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既包括物质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也包括科技生产力、精神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也包括精神生活的普遍富有。因此,体现这一本质,实现这一本质,不仅需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对此,同志在199110月同巴基斯坦总统谈话时曾指出:建设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什么时候都必须做到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构成的统一整体;任何一个社会的特征,都应包括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过去人们主要是从经济和政治方面来认识社会主义特征的,较少注意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要求人们树立公有观念;劳动人民直接参加国家和社会管理,需要具备相应的思想文化素质。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只讲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特征,而忽视它的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不可能全面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社会的进步,从根本上说,体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上。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代资本主义,之所以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类型的社会形态,就在于它能够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必须是全面 的。物质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基础,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
    二、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标志
    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还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就是精神文明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为广大劳动人民所享用的。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仅是人民创造的,而且是人民所享用的,是为人民造福的。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越多,他们的精神生活就越富有。资本主义文明则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资产阶级不仅支配着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且支配着精神资料的生产用其成果。资本主义精神文明是维护资产阶级私利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是为其阶级利益服务的。
    第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集中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思想体系,是人类社会先进文化的代表。资本主义文明的核心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它贯穿于资本主义文明的一切方面。
    第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是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一方面,文化建设能够比资本主义更普遍更迅速地发展;另一方面,思想道德建
设能够确保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前进。在资本主义社会,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则是畸形的:一方面,教育、科学、文化得到巨大发展;另一方面,社会政治思想和道德却陷入危机之中。
    第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为目标。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们从事活动的主要动机是为了金钱,人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从事活动,应当首先考虑社会效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正是这样的新人,不断开拓人类精神文明的新境界。
    三、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朽和不公正现象。一方面,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资本主义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既表现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方面,也表现在社会主义的思想文化方面,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人类自从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已经经历了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和资本主义文明等三个文明时代一切
合理的有价值的成果的基础上,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创造了迄今最进步的、最高尚的精神文明。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助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是,要使这种优越性得到充分手发挥,还有赖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如果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腐朽、颓废的思想、道德、文化、生活方式毒害社会,泛滥成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不可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社会主义,即使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也必定要受破坏,走弯路。在这个问题上,如果陷入片面性,或者把注意力仅仅限于物质文明的建设,甚至仅仅限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从而漠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或者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估计不足,看不到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在某种意义上比物质生产领域里的斗争要深刻得多、艰巨得多,从而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措施不力,掉以轻心,就会造成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社会主义优越性就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也就难以充分有效地教育我们的人民和后代,难以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
    概而言之,理论用十分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社会主义?两上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反过来说,只有高度的物质文明,不抓精神文明,建不成社会主义。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
运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二)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什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怎样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这个问题搞不清楚,现代化建设就无从谈起,至少难以做到十分清醒和自觉。
    我们所说的四个现代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四个主要方面并不是说现代化事业只以这四个方面为限。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党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在总结世界现代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结论。早期的现代化几乎是工业化的代名词。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把工业化和由此产生的工业文明当作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单纯而片面地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
长,不仅使经济增长付出了环境污染、生态推移的巨大代价,而且引发了诸如分配不公、两极分化、社会腐败现象蔓延,以及思想文化和首先领域的许多弊病,造成经济增长与社会文明衰退的反差。一些学者把这种单纯的经济增长称之为有增长无发展。事实上,经济增长不是现代化的惟一目标。没有政治、文化教育、社会诸方面与经济的直辖市发展,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或危机之中,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就难以为继。因此,本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传统的发展观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反思,一种新的发展观即经济增长与社会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人对现代化的认识,已经从单纯的经济视角扩展到社会视角和人的视角,以及人与自然相和谐 的视角,从经济社会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方面重新界定现代化。许多国家的发展战略已经和正在经历着从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综合的社会发展、从以物为中惊扰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的转变。一些经过工业化浪潮洗礼的国家已尼和正在经历着从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综合的社会发展、从以物为中心的发展到以人为中心的发展的转变。一些经过工业化浪潮洗礼的国家已开始由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向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技术、文化和人的协调发展,倡导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必须指出的是,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决定了它们不可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但他们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借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不能仅仅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再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老路。我国的现代化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