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林业碳汇试点工作可行性分析
永兴县林业碳汇试点工作可行性分析
摘要:林业碳汇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多部门参与,专班推进,形成合力。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精神,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永兴县林业碳汇试点工作,打造以碳汇功能为主的多功能森林,将碳汇造林与石漠化地区综合整治相结合,提升永兴县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以增强生态系统的供给能力、改善区域的气候条件、维持美丽的生态环境、增强人民众的生活幸福感、提升生态系统综合碳汇价值。
关键词:林业碳汇、试点工作、可行性分析、永兴县
2022年1月31日,我县与湖南森海碳汇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碳汇林合作开发合同,先期在我县开发52万亩碳汇林;2022年3月10日完成了湖南省碳汇林工程试点县的申报工作。2022年4月29日,完成了碳汇项目开发林地的相关资料收集准备工作和52万亩碳汇林开发项目的边界区域划定、内业数据处理等工作。
1永兴县碳汇资源状况
全县土地总面积197900.0公顷,其中:林地136417.0公顷(包括耕地造林4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8.93%;非林地61483.0公顷,占31.07%。在136417.0公顷林地中,有林地面积90807.5公顷、疏林地33.3公顷、灌木林34500.9公顷、未成林造林地6348.3公顷、苗圃地78.8公顷、无立木林地1615.0公顷、宜林地3032.5公顷、辅助生产林地0.7公顷。是全省重点林区县之一,现有碳汇林面积为145.33万亩,其中乔木林116.39万亩、竹林22.25万亩、其他林地6.69万亩,具有良好的林业碳汇开发与交易基础。
2项目实施条件分析
永兴县林业碳汇试点项目实施的优势及条件主要体现在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工作机制健全、自然资源禀赋突出、专业支撑保障优势四个方面。
2.1 政府及林业部门领导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组织专家论证,成立碳汇林工作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对林业碳汇开发的高度重视为永兴县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建设提供了政治优势。
2.2 工作机制较为健全
近年来,县财政部门通过预算安排、向上争取、统筹整合、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广泛吸收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林业碳汇,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格局;积极探索林业发展新模式,使得永兴县拥有较为完善的相关工作机制,是永兴县开展林业碳汇试点建设的组织优势。
2.3 自然资源禀赋优势
生态是永兴县最大的财富、品牌和优势。永兴县森林资源丰富,统筹全县新时期林业工作,重点推进以长江防护林建设为主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对丹霞国家森林公园实施发展建设,已有5个村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永兴县的森林资源特征现状决定了其拥有巨大的碳汇提升潜力,自然资源禀赋。
2.4 专业技术支撑
通过开展林业碳汇项目,与国家和省级林业科研院校、国内知名的林业碳汇项目专业开发机构形成了长期良好的战略合作,拥有强大的林业碳汇开发专业力量;同时积极开展林业碳汇项目培训工作,积累了充足的碳汇开发经验,自身培养了一批熟悉林业碳汇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永兴县林业碳汇试点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支撑。
3主要建设内容
3.1完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
建立永兴县主要树种及乡土树种碳汇计量模型:以2021年永兴县森林资源现状为数据基础,选取主要树种及乡土树种(松、杉、楠竹等),对不同经营措施的林地进行监测。明确所需参数并通过实地调查收集相关因子,建立永兴县树种碳汇模型。通过完善永兴县树种碳汇计量模型,建立永兴县森林碳汇量数据库,总结数据库制作工作流程及成果运用。
细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计量方法和监测方法:选取合适的示范区对森林地上生物量(含地下生物量)、枯落物、枯死木、土壤有机碳等要素进行监测,通过传统调查与新技术的应用对比,平衡精确度与经济成本,对碳储量的动态化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在示范区收集的数据,总结碳汇项目的计量方法和计算模型,简化监测和计算过程。
通过多维数据提升碳汇计量能力:碳汇计量监测体系建成后,通过定期收集国内外同纬度其他通过CCER注册成功项目相关参数、方程,丰富监测体系,保持监测体系动态更新。
3.2 创新林业碳汇交易模式
碳汇交易制度建设:
开展“生态司法+碳汇补偿“、”碳汇+大型会议碳中和“、“碳汇+公共机构碳中和”等消纳渠道的创建及推广。探索“碳汇+工业碳排放”激励政策,引导鼓励工业排放企业参与碳汇交易。
建设林业碳汇项目库和信息平台:为加强信息共享和提升项目开发水平,缩短项目开发时间,建设林业碳汇项目库和信息平台。平台可分类整理不同阶段的林业碳汇项目信息,提炼关键内容,帮助项目业主和碳汇需求方更好的达成交易意向。省内交易机构、基金公司、国企等战略投资者,充分发挥各方优势资源,全面拓宽全市林业碳汇交易市场。
建设区域碳汇综合交易平台:永兴县具备相关资源条件,可以开发多类型碳汇项目,有带动区域碳汇项目开发和碳汇交易的能力。以永兴县本土项目为主,周边项目为辅,建设区域碳汇综合交易平台,探索优化开发流程,搭建一套碳汇综合交易的“永兴模式”,向全省推广。建设和规范碳汇交易规则,助力永兴碳汇综合交易平台运转有效、影响广泛,交易量和成交额稳步提升。
4项目建设期限
致富好项目
准备工作阶段(2022年8月—12月):完成项目申报及方案编制工作。在各个项目建设分区内根据各乡镇单元实际情况,筛选出项目建设试点示范区。完成示范区内当年森林碳储量及碳汇计量监测工作。开始碳汇交易制度建设的文件起草等准备工作。
项目建设启动阶段(2023年1月—3月):在永兴县全部碳汇项目林和储备林区全面开展森林数据收集,包括树种信息、乡土树种生长参数等,建立健全相关数据收集标准。建立永兴县森林碳汇量数据库;对森林经营碳汇区内小班进行调查,规划森林抚育具体措施。开展森林经营碳汇提升活动记录工作;结合最新的永兴县林业发展规划,调整碳汇造林工程区及试点示范区范围。开展碳汇造林活动记录工作;全面启动碳汇交易制度建设工作。
项目建设阶段(2023年3月—2024年12月):对森林经营碳汇区内郁闭度大于0.5的试点小班,共计5333.33公顷,开展间伐并进行高固碳树种组补植,完成森林抚育措施。统计分析相关工作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提升量,并归纳整理为标准的碳汇计量方法和监测方法;在碳汇造林区内开展造林6666.67公顷。建立多维数据模型,综合评价造林完成效果,评估碳汇提升水平;完成所有碳汇区内当年林业碳汇计量监测工作,完成碳汇项目库建立和信息平台搭建;完成碳汇交易制度建设工作,使碳汇项目交易有据可循;将已搭建的碳汇量计算方法
在周边市县进行复用,进一步细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计量方法和监测方法;开启并完成已有基础的碳汇项目开发工作,签发部分碳汇量。开发过程和签发过程同步到林业碳汇项目库和信息平台;项目签发碳汇量,在区域碳汇综合平台上进行销售。
项目完成验收阶段(2025年1月-12月):发布乡土树种碳汇量计算模型;使用乡土树种碳汇量计算模型完成新的碳汇项目申报,其减排量计算部分得到第三方认证机构认可;使用森林生态系统 碳汇量计量方法对永兴县和周边县市的森林碳汇资源以及提升潜力进行评价;永兴县区域碳汇综合交易平台的扩展和宣传;完成《永兴县完善林业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报告和《永兴县创新林业碳汇交易模式》报告,组织专家进行项目验收。
5投资估算
5.1森林经营项目
根据项目建设措施进行估算。森林经营碳汇32万亩、碳汇造林10万亩、竹子经营碳汇10万亩,合计52万亩。碳汇造林1760元/亩,森林经营碳汇提升抚育400元/亩,低产林改造1500元/亩。项目规划设计费、招标监理费、咨询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分别按总投资的3%、1.5%
、1%、和1.5%估算。经计算,森林经营项目建设投资45400万元。项目建设运行费为3178万元。
5.2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搭建
测树因子选择、数据库搭建、项目PDD编制:2600万元(50元/亩);审定费:1040万元(20元/亩);测量因子、碳汇数据库、标准化方案:1300万元(25元/亩•次);核证费:100万元/项目•次;碳汇量动态监测:100*520000=520万元(10元/亩•次);设备费用:312万元(6元/亩•次);运行费:,预算1560万元(10元/亩•年、3次);合计7432万元。
5.3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创新体系搭建
创新总投资5720万元,其中用于平台建设投资3610万元(按70元/亩),制度创新及推广2080万元(按40元/亩)。
5.4项目总投资为61730万元。其中森林经营项目建设费45400万、项目建设运行费3178万元、碳汇计量监测体系搭建费7342万元、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创新总投资5720万元。
6资金筹措
通过中央基本建设投资、林业发展改革资金、企业建设、地方财政配套和社会民间投资等多渠道提供资金保障。项目总投资6.173亿元。其中50%来自中央基本建设投资合计3.0865亿元;28.84%来自地方财政配套合计1.7803亿元;9.27%来自林业发展改革资金,合计0.572亿元;11.89%来自企业投资,合计0.7342亿元。林业碳汇交易模式创新总投资5720万元,其中用于平台建设投资3640万元,制度创新及推广2080万元。资金计划通过引入企业建设交易平台及地方财政配套(市级)提供。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