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社1959:遭遇严重自然灾害
人民公社1959:遭遇严重自然灾害
谨以此文,敬献给伟大的人民公社
一.
1959年到1961年,史称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在这时期,受不可抗拒的连年自然灾害影响,中国农业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引起我国经济全面衰退。刚刚成立的人民公社在1959年遭遇到了严重困难和挑战。
1959年,中国十大主产粮区省份包含了受灾面积最严重的九大受灾区,粮食减产最严重的七大减产区省份
《人民公社1959:遭遇严重自然灾害》
制作:假如是你,日期:2013-8-20
排序
十大主产粮区
十大产粮区
年均产量
(万吨)(1)
九大受灾区
受灾面积
(万亩)(2)
七大减产区
减产产量
(万吨)(3)
1
四川
1335
6121
-428
2
山东
1173
9411
-177
3
河南
1116
11535
-290
4
江苏
1038
3904
-136
5
湖南
1011
3466
-119
6
安徽
900
5653
-184
7
广东
879
(4)
8
湖北
826
6000
-223
9
黑龙江
752
2743
10
河北
715
3325
合计:
52158
-1555
全国总受灾面积:
65571
九大受灾区占总受灾区面积:
79.54%
十大受灾面积占总受灾区面积:
82.67%
1959年比1958年粮食总减产:
-2797
七大减产区减产量占总减产量:
55.60%
注释:
(1) 十大主产粮区是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计算1950-1958年粮食产量年平均值进行排序的。
(2) 九大受灾地区是依据《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28 1959年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统计"进行排序的。
(3) 七大粮食减产区是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计算1959年比1958年粮食减产量排序的。
(4) 广东是第11大受灾区,受灾面积为2050万亩。第十大受灾区是陕西省,受灾面积是2201万亩。
1959年,农村农作物受灾面积为66,944万亩 [65,571万亩],受灾面积占到耕地面积的42.67%,占到播种面积的31.34%。在所有自然灾害中(旱、涝、雨、雹、洪、虫、病、冻、霜、疫等等),旱灾是主要灾害,它波及到豫、鲁、川、皖、鄂、湘、黑、陕、晋等二十个省区,旱灾面积达到50,711万亩 [50,710万亩],占到全部受灾面积的75.75% [77.3%]。旱灾面积超过5亿亩,远远超过50年代平均每年受旱面积数1.74亿亩 [1.73亿亩],也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每年受旱面积数3.13亿亩 [3.22亿亩](依据1950199542年间统计)。新中国成立之后的42年里,农作物受旱面积超过5亿亩的年份仅有三次 [四次],这是其中一次(另外二次[三次]19601961 [1978] 年)。1959年是建国10年来旱情最重的年份。(注:这里是依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的数据计算。而括号[]中的数字则是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中的数据,两者有些差异。)
更严重的是,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在全国主要产粮区省份:1959年受灾最严重的十大灾区省份包含了中国十大主产粮区省份的九个,这九个主产粮区省份的受灾面积合计占到了总受灾面积的79.54%。自然灾害集中分布在主产粮区无疑对1959年粮食生产和收成造成严重影响:十大主产粮区省份中包含了十大粮食减产区中的七个,这七个粮食减产区共计减产粮食2,797万吨,占全国总减产粮食的55.60%(见表)。重灾区与重减产区也呈现出相同的匹配
态势:受灾最严重的十大灾区省份中包含了十个粮食减产最重的七个省份,这七个重减产区的减产量也占全国总减产量的55.60%196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
以河南省为例:河南省是当时第三大产粮区,也是全国受灾面积最重的省份。428日,河南省2520万公顷小麦遭风雹袭击,约半数成灾,死伤183人;6月下旬,河南省高温少雨;7月下旬,河南省44.2%的秋田(324.5万公顷)受灾;8月上旬,河南省旱灾面积达到531.3万公顷(东部、南部为主),最终受旱面积达到666.67万公顷,受灾面积769万公顷。旱灾同时(59月),伴随而来的就是农田蝗虫大发生,华北平原有316.4万公顷农田蝗虫成灾,是1949年以来发生面积最大的一年,山东、河南两省灾情较重。粮食总产量974.5万吨,比1958年减产290万吨,粮食减产量在全国排在第二位。
河南省長葛县坡胡人民公社记录下了这场旱灾:“一九五九年,坡胡人民公社遭受的干旱,程度之重,时间之久,都大大超过了一九四二年。全社从六月中旬,晚秋作物的禾苗刚刚出土,直到十月二十日种麦结束,前后持续了一百二十多天,只下雨一百四十毫米,特别是从六月十四日到八月二十日,六十多天的酷暑季节里,只下了十点八毫米雨,连地皮都没有湿
透。
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是当时第六大产粮区,也是受旱灾影响最重的地区之一。620日至1026日全省平均降雨量293.5毫米,比历年同期平均少234毫米,有64个县受旱,受旱面积5,400万亩,占秋作物8,605万亩的63%,有2,180万亩因缺少水源成灾。旱灾同时(59月),安徽省的蝗虫也十分严重。粮食总产量701万吨,比1958年减产183.5万吨,粮食减产量在七大减产区之中。
安徽省桐城县石河人民公社记录下了这场旱灾:“石河公社在夺取双季稻大丰收中,遇到了百年未有的特大干旱。一九五八年,这里虽然九十天未落透雨,但在立秋前五天就解除了旱情;而一九五九年干旱延续了一百二十多天,一直到秋立后七十天还没有落透雨,而且干旱得最厉害的时候,也正是晚稻抽穗扬花、灌浆结实最需要水的时候。特别是象石河这样的丘陵山岗地区,旱情就更为严重,抗旱斗争的任务也更加艰巨。天气特别热,蒸发量特别大,八百七十多口水塘,绝大部分塘底都干得开了大裂缝杨桥大队地处高岗,在晚稻抽穗的紧要关头,本大队的水源已全部用完,近千亩晚稻眼见就要干得出不来穗子
再以四川省为例:四川是当时全国最大产粮区,也是受灾面积位居第三的受灾区。1959年在
春旱基础上,夏、秋又受旱,在4月至9月的几个月中仅7月中旬至8月中旬川西、川西北和川东南各降过12次大雨,其余时间降水稀少,旱情不断发展,10个专区和2个市的83个县(区)受旱面积达5,8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1.2%,成灾1,500万亩。万县、达县、绵阳、江津(今重庆市)4个专区的部分干旱严重的地方有的种上、旱死再补种达67次。粮食总产量1,177.6万吨,比1958年减产427.5万吨,成为全国粮食减产量最大的地区。
四川蓬溪县紅旗人民公社记录下了这场旱灾“初生的红旗人民公社,就遇到了三十年来未有的大干旱的严重考验。这里,在一九五八年冬天就没有下过透雨,一九五九年一月到七月也很少下雨。很多棉花芽子生出来就被太阳晒死,一般棉花地都经过三四次补种,红苕有的重栽过五次。旱象严重时,有百分之七十的田缺水,有些田土龟裂一指多宽,稻苗干得卷起了索索。
山西省左云灯塔人民公社用“节骨眼”一词十分精确地描述了50年代的农业干旱:“这地方的所谓‘旱’,并不是旱年就一概不下雨,而是下不到‘节骨眼’上,正要雨它不下,等庄稼旱死了,它偏偏下得挺多呢!”。但是,1959年的干旱对中国农业来讲,远远不止是“节骨眼”上的干旱了,全国许多农村地区都出现了百日无雨的大旱,河南省的干旱更是在时间、范围、强度上超过了一九四二年。
除去农业旱灾,1959年还有许多农村地方遭遇到了其它形式的自然灾害,甚至多种自然灾害轮番出现。例如四川省简阳解放人民公社(以种植棉花为主)记载:“解放人民公社的棉花,一九五九年不仅遭受到病虫害,而且先后遭受到旱灾和几十年来未有的水灾的严重袭击”
中国中部的湖北省石首县团山人民公社发生旱灾和涝灾的记载:“一九五九年上半年内,全社降雨量达到八百七十九毫米,比一九五八年同期多百分之五十二,超过常年同期降雨量百分之三十左右。在五月间,还曾出现过一次连降二百八十毫米的暴雨接着,公社又遭遇了七十多年不遇的、持续达三月之久的特大旱灾。…… 这里本来是个既怕渍水、又怕干旱的地方。因此,当这样的特大旱灾袭来后,尽管一九五八年冬和一九五九年春兴修了大批水利工程,但局面仍然很严重。这次大旱是从六月底开始的,到八月中旬,由于许多塘堰和较小的湖泊都已干涸,江河和较大的湖泊,水位也大大下降;全社受旱面积发展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有十个岗地较多的生产队受旱面积接近于百分之百。
南方的广东省增城县石滩人民公社发生涝灾的记载:“一九五九年石滩公社的早稻,经过深翻、密植,辛勤经营,到六月上旬黄熟的时候,公社党委估计每亩至少可收三百斤,农民欢
天喜地,磨镰刀,腾仓库,准备丰收。想不到天有不测风云,这里和整个东江流域一样,从六月十一日起,日夜暴雨,江河泛滥,山洪齐发,洪水漫过所有堤围,象千万只脱笼的猛兽,扑向村庄、田野。三、四日内,石滩公社一带洪水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一点八米,绝大部分地方洪水深达五米至七、八米,浅处也有二、三米。全公社五万七千七百八十多亩早稻,浸死五万零二百九十多亩;一百五十八个村庄,被淹浸了一百四十八个;全公社一万八千四百八十八间房屋,倒塌了一万二千一百九十六间。石摊公社遭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
北方的北京大兴县黄村人民公社发生涝灾的记载:“公社庆祝了夏季大丰收以后,从七月下旬开始,大雨连绵不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降雨量达九百九十毫米,为百年来所未有。每次降雨的集中程度,也是罕见的。八月六日一次降雨就达二百六一毫米,在狼垡竟达四百毫米。一时境内河库猛涨,加之上游丰台等处沥水下泄,使平地积水深达二、三尺。全社百分之九十的耕地屡次积水,除水稻和高粱等作物外,花生、豆子、白薯几乎全部无收,玉米减产八成以上,粮食损失达四百五十万斤,夏季蔬菜损失价值达三十六万元。整个农作物因灾减少收入达一百零五万元。许多村庄被水包围,全公社倒塌房屋四千一百多间。”这一年,北京全年降雨1406毫米,超出北京历年平均降雨量600毫米的一倍还多,为建国63年以来最高
记录,造成密云水库上游洪水来袭达37.4亿立方米。洪涝灾害使北京粮食产量比1958年粮食产量减产31.40%,成为全国粮食减产比率最高的地区,北京居民粮食供应出现紧张状态。
四.
1959年的自然灾害不仅对农业作物的种植带来破坏,还对整个脆弱的农业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据统计,1959年全国范围的夏荒人口2,570万,成灾人口达到8,043万,倒塌房屋857,726间,死亡牲畜138,732头,毁坏水利工程23.6万座(内中型水库59),形成1960年春荒人口12,977万。同时,自然灾害造成粮食损失378亿公斤,其中以旱灾为主造成的损失约260亿公斤,超过全国平均每年因旱灾减产的粮食数(约为100亿公斤)。最终全国粮食产量仅有1,697亿公斤,比上一年减少280亿公斤,棉花17.09亿公斤(170.9万吨),比上一年减少2.6亿公斤(26万吨)
由于农村大面积的地区遭灾歉收,使得城乡人口的口粮标准都不得不有所降低。与此同时,国家从其它产粮区调运粮食进行救济;人民公社组织灾区社员展开自力更生、生产自救,非灾区社员实施节约用粮、增产粮食以支援灾区;国家根据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生产的实际情况,重新下调了粮棉油生产指标。
三年困难时期在严重自然灾害、粮食生产遭灾歉收的大背景下由此展开。1959年的人民公社也由此成为奋力抵抗自然灾害的中流砥柱,成为背负灾难与希望的脊梁,成为记载中国五亿农民艰苦与勇气的丰碑。
参考:
1949-1995中国灾情报告》1995
《农村人民公社调查汇编》1960
《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1960113
作者:假如是你
修改2013-5-227-127-277-308-068-178-209-29-11
图片: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