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胡适到李敖2008年03月24日 14:26网易商业【大 中 小】 【打印】 李敖的大陆之行,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台湾历史嬗变的契机。台湾之所以有纷繁复杂之格局,李敖之所以有众说纷纭的表演,都可从历史中出一些伏笔。
一般来说,一个社会在特定的发展阶段,相应于它所面对的内外环境,会形成某种特定的政治论述,一则藉以澄清它所必须处理的政治问题,二则藉以凝聚关于政治价值的共识。这种论述的发展与演变、积累,构成了一个社会的政治集体意识的历史,对于其成员的自我认知与迈步方向有相当的影响。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钱永祥认为,五十年来对于台湾的政治意识起过较大定调作用的论述,大概主要是“自由主义”与“国族主义”。
从胡适到雷震、殷海光及李敖,这条思想脉络也许可以折射自由主义在台湾的起承转合。《自由中国》时代
“从1949年国民党来台湾,一直到国民党政权落到李登辉手上,这是一个由国民党统治的漫长时期。如果说台湾有过一股自由主义力量的话,这个力量的身份是非常明确的,就是因为国民党而生存、也因为国民党的失势而消失。”钱永祥说,“如果说台湾有所谓自由主义的论述、自由主义的思潮、自由主义的言论的话,那么,那是从《自由中国》半月刊开始的。”
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雷震与胡适、王世杰、杭立武等开始筹备《自由中国》杂志。11月20日,《自由中国》半月刊在台北创刊,胡适挂名发行人,雷震为实际负责人。
从创刊始,《自由中国》半月刊一直受到胡适的很大影响。胡适是20世纪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一位中心人物。从哲学、史学、文学到政治、宗教、道德、教育,无论是誉是谤,没有人可以完全忽视他的存在。
关于自由主义,他的阐述非常精到:“总结起来,自由主义的第一个意义是自由,第二个意义是民主,第三个意义是容忍——容忍反对党,第四个意义是和平的渐进改革。”这些理念无不体现在他的行为选择中。
总的来说,胡适与蒋介石之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但又不失其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立场,他几乎不接受政府的官职。惟一的例外是抗战爆发后,胡适为赴国难,出任中国驻美大使。抗战胜利后,胡适出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底,国共内战进入战略性的转折阶段,解放军即将进入北平,蒋介石派专机接胡适等北平学人南下。而后胡适赴美讲学。
1949年国民党迁台后,随着局势逐渐稳定,胡适于1952年11月及1954年2月,两次应邀去台讲演。而此时中国大陆正发起对胡适思想的全面批判,以清除胡适思想的影响。
1958年4月,经蒋介石力邀,胡适同意赴台定居并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以推动学术研究。在台北的最后五年,胡适主张自由、理性的思想在台湾发挥影响,并鼓舞出新的实践力量。他支持民主派人士雷震办《自由中国》半月刊,并肯定雷震联合李万居、高玉树等本省人士组织新政党的计划。
雷震等自由派知识分子创办《自由中国》的初衷,是宣扬自由和民主,对抗共产主义。一开始,蒋介石、陈诚均同意这种做法,甚至提供实质支持。但雷震对共产党的态度更多是出于思想和理论层次,而非权力之争。他认为,多党制、代议制度、反对党监督等民主政治的基本因素是社会长治久安的基石。而蒋介石与国民党右派人士却认为,这套体制不仅无法应对共产党的挑战,反而会为对方提供“进行分化渗透、遂行颠覆阴谋”的空间。
随着客观环境的变迁,双方思想和见解差距渐大,彼此冲突在所难免。
从1957年7月起,《自由中国》以“今日问题”为总标题,连续发表15篇社论,提出反攻无望
论,指出国民党借反攻大陆神话而一党独大,为所欲为,残害人权,浪费民族时光、精力。1959年3月,胡适撰写《自由与容忍》一文,表达“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甚至鼓励台湾能够出现一个反对党。1959196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年6 月起,《自由中国》还连续发表多篇文章,反对蒋介石寻求总统三连任动作。蒋介石当过两任总统了,按照当时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不能再当第三任。
而蒋经国则发动多次言论反击,包括用军方刊物批评《自由中国》。1950年代末,雷震开始跟本土的政治精英接触,组建新政党。1960年他终于遭到逮捕,国民党为其所陷构的罪名是“包庇匪谍”,《自由中国》也遭到停刊的命运。(相关内容见《“雷震案”始末》)
在1950年代,《自由中国》奠定了台湾日后谈论自由主义的基础,其主要诉求是宪政民主。钱永祥指出,当时的《自由中国》已经涉及到日后台湾政治上所有的问题,而且都讨论得很彻底。比如,有了一部“宪法”,要不要按照这部“宪法”去实行?有了一套司法体制,要不要容许这套司法体制独立?还有宪政法统、反对党、党与国家的关系、党与军队的关系、党与教育的关系、党与司法的关系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台湾到了1980年代还没有解决的问题,而《自由中国》从 1950年代就开始谈论。
从1949年创办到1960年停刊,《自由中国》前后11年,开启了台湾的自由主义思潮。
雷震与殷海光
在《自由中国》时代,雷震和殷海光是奠基者和启蒙者。
雷震青年时赴日本留学,并于1917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3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法学院政治学系,研究宪法学与政治学,接受现代民主理论的训练。在政治方面,他经验老到。1940年代,雷震深受蒋介石信任,从抗战末期到“行宪”之初,历任“参政会”、“政协”及“制宪国大”的正副秘书长职务,负责各党派的沟通协调,并参与“制宪”工作。即使到了台湾以后,他也几次去香港,与香港的所谓“第三势力”进行沟通和斡旋。
而殷海光没有雷震那样的复杂背景,他是一个学者、一个斗士,有很强烈的信念,很狷介的人格,在《自由中国》里扮演理论家的角。
殷海光毕业于西南联大,师从金岳霖学习逻辑学。其后曾任《中央日报》主笔、金陵大学主笔。1949年赴台,8月离开报界,被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聘为讲师(1958年升为正教授),11月担任《自由中国》编委。
除了为《自由中国》撰写过多篇逻辑严密、观点犀利的社论和书评、论文,他还翻译了哈耶克的著作《到奴役之路》(即《通往奴役之路》),1953年开始在《自由中国》连载。
殷海光以科学方法、个人主义、民主启蒙精神为准绳,批判当时的国民党“反攻大陆”等论调,为台湾第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在1960年中国民主党组党运动中,他曾提供理论分析,认为组党乃时势所趋。当时的殷海光与经济学家夏道平同为《自由中国》半月刊的两支健笔,也常因激越批评时政而与执政当局发生冲突。其中社论《大江东流挡不住》是最为有名的。但是在雷震入狱与《自由中国》被查禁后,殷海光的大部分作品也成为禁书。
此后,殷海光进入书斋,潜心进行学术研究。1966年1月,其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的展望》由文星书店出版,7月被台湾当局以“反对传统文化精神”等罪名查禁。台湾大学也由于受到当局压力,不再续聘殷海光。1967年,哈佛大学邀其前往研究中国近代思想,当局也不允许其出境。不久,哈耶克教授来台湾访问,台湾当局也禁止殷海光与之晤谈。同时,殷海光的生活起居也受到监视。殷不堪如此身心双重折磨,1967年不幸罹患胃癌,两年后病逝。
殷海光的思想影响了一大批台湾知识分子。其中不少人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台湾反抗国民党统治的风云人物,有的成为知名哲学家、作家、史学家,如李敖、林毓生、陈鼓应等。
柏杨、颜元叔、龙应台、司马文武等驰名台湾的言论家,无不受到殷海光思想的指引。
把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李敖,对殷海光却非常尊敬。他说:“先一代的蛟龙人物,陷在这个岛上的,我看来看去,只有两个人够格:一个是胡适,一个就是殷海光。我大学时代,胡适已经老惫,蛟龙气质,已经像丁尼生笔下的《荷马史诗》英雄,无复五四时代的风光;殷海光则如日中天,《自由中国》是1949年冬天创刊的,到1960年冬天停刊,前后11年,殷海光在这11年间,真是蛟龙得水……”
李敖写道:“国民党自从在大陆失败逃到台湾后,他们检讨失败的原因,可分两派:一派认为专制得不够,今后要多专制才行;一派认为自由民主得不够,今后要抛弃老套,要做深刻的进步的反省才行。做这种反省的人数极少,但最成功的就是殷海光。因为这种反省的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要有知识,第二要无政治野心。有知识,才知道大江东流挡不住,非得自由民主不可;无政治野心,才能维护理想主义的标准,不把自由民主当做争取政治地位的手段,而当做一种目的。我认为殷海光最有这两个条件,所以反省得最成功,在《自由中国》的表现上最出……”
《文星》与李敖
1957年创刊的《文星》杂志开始并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直到1962年前后,李敖在上面发表《播种者胡适》等文章后,才在台湾各界引起了轰动。胡适去世时,《文星》杂志纪念胡适的专号再版了三次。从此以后,《文星》成为了台湾最重要的文化刊物。李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1965年《文星》遭查禁,次年李敖本人的作品《孙逸仙与中国西化医学》、《传统下的独白》等书也开始被封杀。
钱永祥回忆说:“当时我正好刚开始念书,李敖的《传统下的独白》等,在学生圈里震动很大,好像眼睛一下子睁开了,那时的李敖是文化英雄,没话说的!对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比我大一些的那一代人,形成很大的冲击。”
钱永祥也是殷海光思想的追随者。当年他在台大哲学系读大四时,与陈鼓应、王晓波等老师一起,抗议,被校方以“大过处分”严惩,又被带往“警总”关押六天。这是震惊中外的“台大哲学系事件”前奏的一个小小插曲。而今日,他的研究专业是西方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哲学,另外也研究黑格尔与马克思,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尤有独到的观察。
钱永祥说,那时的李敖站在现代化的角度,批评中国传统的文化与社会。作为一个文化批评者,他不太谈论当时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议题。他对中国文化的批判,基本上是站在现代
化、西化的角度,其中有不少自由主义成分。
“是顽童、是战士、是善霸、是文化基督山、是社会罗宾汉、是侠骨柔情的大作家兼大坐牢家;另一方面,他是坦白的思想家、挖黑的历史家,同时是黑白分明的文章大家。”这是外界对李敖的总体评价。
而中国大陆的李敖研究者陈才生认为,李敖是当代一个比较典型的自由主义文人,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思想家。从梁启超、严复、胡适、蔡元培、傅斯年以来,自由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发展。李敖是在《自由中国》影响下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而且他有自己的思想,这些思想有继承胡适、殷海光的部分,也有超越前贤的地方,而且他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