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温铁军教授的8次危机与3次圈地运动
(2012-12-18 15:11:09)
标签: 杂谈 | |
温铁军教授梳理了1949---2009年建国后60年时间中计有8次危机与开放后有三次圈地运动
观点一:四次4000万人大失业
第一次:1960年代的青年大失业而上山下乡,
1970年代是隐性失业的
第二次:1980年代初期的知青大失业从而十亿人民九亿商还有一亿在观望即用倒爷解决了就业问题,
并且直接导致了1984年严打
第三次:1990年代国企大下岗并且同时伴随民工潮只能用用国际市场解决就业问题了即全国打工搞外贸了,
并且直接导致了1996年严打,好在解决问题是迅速的从而犯罪并没有太过份,因为人们可以有新的就业方式如服务业,如一夜之间什么歌厅,足疗之类的,如长三角与珠三角的就业,因为从1995---2005年是外贸的黄金十年
第四次:2010年代之后事实上是再次出现了失业潮即大学毕业生失业潮,
这个失业潮也是极其的严重,源于1999年大学扩招年1000万人高考,680万人大学生毕业,并且海归也变成了海待了。好在低端劳动力在2004年峰值出现,即质变为用工荒了,可以解决一部分就业
但是这不足以解决就业只有发展服务业与城镇化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如目前大规模地招收了社区工作者。
美国人需要每个月提供33万个就业岗位才能满足失业率在5.5个点以下,而中国人却是需要至少要提供100万个岗位以上才能基本保持社会稳定。即年新就业达到1200万人以上。
这个失业潮事实上在10年代相当的明显的
这与中国的人口高峰相关联。
观点二:两大雁阵产业转移模式:苏式与美式,
苏式是大陆型的三线转移,苏式是2.5条线即东欧线(10国)与东方线(中蒙朝越四国)0.5线就是印度线,经互会为载体,易华贸易为主体,最终是失败的
美式是海洋型的二线转移。西线与东线(日本,四小龙),经合会为载体,美元货易为主体。最终是成功的。
输出的是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
观点三:国际格局的演变
1列强纷争1945年前到2双寡头垄断1945---1991,再到3一超多强1991---?。最后是什么呢,是中美双寡头吗,肯定不是的,是东西区域吗,也不是的,而是南北陆海即南北区域与陆海两个领域,主要的是在海洋领域也
目前进入到第4国际格局历史时期,当然目前不能肯定是不是一超多强格局就结束了
但是可以讨论新的格局是什么
本人认为是南北格局,而不再是东西格局。与陆海格局了。原因在于,世界地图也。
即8大战国说:1欧2美3拉4印5黑6俄7华8伊
伊斯兰世界有三大势力突厥人,波斯人,阿拉伯人,事实上印尼与马来的伊斯兰并不是真正的伊斯兰也。而是华式伊斯兰而已。它是分裂的
印度估计也会分裂
黑非目前是分裂的
俄国人也会分裂为东俄与西俄。
观点三:中美货币化的不同去向
中国的货币化是沉淀到基本建设中的实体资产,而欧美日的货币化是吹金融泡泡。
金融泡沫事实上就是创造创新而已,否则这个泡泡是吹不起来的。
这只是阶段的不同而已并没有好坏之分,中国人搞实体经济的原因在于它的基建太落后,美国人搞虚拟经济的原因在于它要搞创新即发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即信息化革命而已。各有不同发展阶段而已
观点四:60年8次危机周期,这意思是总结过去60年的发展而已。60年计有8次危机。
事实上这60年只分做两个时期而已即1949---1979,1979---2009年而已。
从60年的GDP的数据曲线可知
前三十年即1949---1979年的计划经济有巨大的波动,即暴涨暴跌
后三十年即1979---2009年的市场经济也有波动动但是波动波幅是一次次地缩小的。社会伤害的程度一次比一次小。
一个是经济发展有波动周期而且在计划经济的波动周期最短,波幅更大,伤害更大,代价更大也
但是中国经济均能软着陆的。并没有不能承受之重,原因在于中国的二元体制即农村可以减震即代价由农民买单了
危机是一直存在着的,而且中国的危机程度也是相当的频繁的60年中计有8次,平均每7.5年就有一次的。这个比欧美资本主义的周期时间还要短
观点五:四次外资与外债背景与逻辑演变
50年代的苏资,70年代的国际资本,90年代的日韩港澳台侨资。00年代的西方主流资本。
外资外债说明了什么,这就是本人的钱吴赖之问了。
观点六:资本是什么,是怎么来的,如何形成及演变
这个没有说,但是这个是主要的
观点七:政府是与资本最亲的
即无论是什么政府或是主义政府均是与资本最亲的
观点八:现代化就是货币化与资本化的过程而已,
什么是货币化呢就是可以用货币定价的交换物即商品扩大
什么资本化呢就是增值与保值的东西可以资本化,公益性的东西是无法资本化的。
观点七:中国农业只能是小农场而不能是如美国俄国一样的大农场
欧洲与日韩台均是小农场体制
本人也认为
农村人口要保持在2亿以上,但是要在4个亿以下
城市化人口呢则要保持在10个亿以上
流动人口要保持在2--3亿区间波动。这个流动率是必要的
观点八:可持续的基因
这个思想与本人相同的本人认为是黄金70年的现代化时期
观点九:如何克服第8次危机
事实上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克服此次危机的准备了即从取消农业税赋就开始做准备如农业9年大丰收
作者没有说如何克服第8次危机
目前仍然没有看克服第8次危机的质变事件出现
本人认为克服第8次危机五招即
一个是货币与国际化主题,这是第一位的
二个是分配与民主化主题,这是第二位的,没有选举就没有政治改革,不改革国企与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就没有分配体制改革
三个是城镇化主题,这是第三位,因为这是投资方向,工业化的投资方向就是工厂与生产
四个是信息化主题,这是第四位,如商业模式改变方面的电商革命,如新能源质变
五个是私有化与市场化主题,这是第五位的。如土地私有化改革,如全国统一的物流体系
未完待续
三次圈地运动
第一次是搞乡镇企业的以地兴企
事实上是从80年代到90年代初的事而已,1994年大邱庄事件终止
第二次是搞开发区的以地变现,
直接地卖地收入,搞开发区是1992年以后的事了,一直在持续着
三次是搞土地财政的以地生财
即经营城市即用土地作用杠杆搞金融开发了,扩大了货币从而才能经营城市也
这个从1998年停止了福利分房之后的事了自2004年土地招拍挂后步入到的黄金时期。
一直持续到2010年达到最疯狂时期
第一章发展陷阱和中国经验
一、从外资外债视角解析“中国经验”
二、从危机化解视角思考中国发展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 1958-1976:工业化初期的3次危机及其外资外债背景
一、第一次借助外资走出民国危机的背景及其逻辑演变:二战后地缘战略的重构及演变
二、危机一:1958-1960年苏联援华投资中断之后,中国发生了什么
三、危机二:1968-1970年“三线建设”中的国家战略调整与经济危机
四、第二次更大规模借助外资调整结构的背景及其符合逻辑的危机演变——20世纪70年代来自西方的外债:从“四三方案”到“八二方案”
五、危机三:1974-1976年最后一次“上山下乡”
第三章 1978-1997:改革以来3次内源性经济危机及其化解
一、危机四:1979-1980年改革以来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及借助“三农”的复苏
二、危机五:1989-1990年改革以来的第二次经济危机及“三农”应对
三、第三次外资外债背景及其逻辑演变:1988-1994年:“关键要把出口创汇搞上去”
四、危机六:1993-1994年改革以来第三次经济危机及其外向型转化
第四章 1997和2008年中国2次“输入型”危机的发生、应对及影响
一、现象归纳:60年4次引进外资各伴生2次危机
二、危机七: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及影响
三、第四次外资外债背景及逻辑演变:1997-2008年国内外两个“产能过剩”的碰撞
四、危机八:2008年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及影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