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1.1949年首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副主席6人中,党外人士3人;在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在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2人;在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在政务院所辖34个部、会、院、署、行的正职负责人中,党外人士14人。这说明新政府( )
A.使人民当家作主 B.得到民众广泛拥护 C.是民主联合政府 D.实行无产阶级政权
2.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前的宴会上,说道:“我们这一桌什么都齐了,有无产阶级李立三,有无党派人士、文学家郭沫若,有民主教授许德珩,有工商界前清翰林陈叔通,还有妇女界廖夫人及华侨两老人。这是统一战线的胜利呀!”这说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A.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人员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D.制定了新中国的施政纲领
3.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曾说:“中国人走向民族复兴是从跨过鸭绿江那一刻开始的,敢于和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较量,还能战而胜之,对于新中国和近代中国人来讲,都是极为了不起的事情。”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
A.使中国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B.打破了西方对华封锁的状态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D.使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
4.到1952年底,“三反”“五反”运动行将结束,全国范围内的基本完成。同时,国营经济成分从33.9%上升到50%,私营经济成分从62.7%下降到42%。这些变化说明( )
A.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已经开始 B.“一化三改”路线正在有序推进
C.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基础 D.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
5.1964年1月,中法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第一个与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一事件在当时被称为“亚洲的一次核爆炸”。就中国而言,这一突破的重大意义在于( )
A.有力地回击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 B.创造了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外交环境
C.推进了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进程 D.打破了长期以来所面临的外交僵局
6.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重庆对全民所有制的累计投资达8.269亿元,其中重工业投资达4.91亿元,轻工业投资达5514万元。重庆塑料厂、长寿电、长寿化工)等7个建设项目被纳入全国“一五”计划的156个重点工程。这体现了( )
A.重庆战略地位的突出 B.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
C.三大改造的重要成果 D.合理的工业布局形成
7.从1956年开始,中国“向外国学习”的对象逐渐有选择地从苏联转向包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更多国家,甚至美国也隐约成为被关注的目标。这一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苏关系的恶化 B.社会主义建设需要 C.美苏关系的缓和 D.中国外交政策转变
8.出席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千多名代表中有机关干部、劳动模范、部队英雄、宗教领袖、工矿技师、教师,还有艺术家、科学家记者、作家、学生、医务工作者、民族资本家、华侨、合作社人员等。这反映了( )
A.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 B.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C.我国人民民主的广泛性 D.社会主义民主具有阶级性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组织和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或者单行条例规定。”这一规定有助于( )
A.消除民族间的差异 B.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C.少数民族高度自治 D.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10.1949年,《共同纲领》指出,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各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作政治报告时称:“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出( )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建立
C.人民已成为国家的主人 D.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
11.1958年底,二机部和地质部第三局主持召开“全民办铀矿”现场会,推广土法炼铀经验:至1960年,全国共得到八氧化三轴含量仅为20%左右的“黄饼”150余吨,成为1964年试爆成功的中国第一颗的重要原材料。由此可知,这种“土法炼铀”的做法( )
A.违背当时经济建设的需求 B.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C.是取得核突破的必然途径 D.带有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征
12.20世纪50年代后期,我国文坛上爆发了一股探索性的创作潮流。它以肯定生活的复杂性与丰富性为前提,突出小说创作表现生活的多侧面、多视角的审美功能,打破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以颂歌为主调的文学创作模式。由此可知,这一潮流( )
A.得益于国家文艺方针的贯彻 B.开启了社会主义文学的新篇章
C.继承了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 D.彰显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
13.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太空出差183天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终于回到地球的怀抱。这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
务圆满完成,中国将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多开拓性贡献。下列关于现代中国空间技术取得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1967年,“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升空
B.1980年,向南太平洋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C.1999年,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D.21世纪以来,成功掌握“一箭多星”技术
14.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 )
A.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 B.祖国强大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
C.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 D.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
15.某学者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 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 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16.有学者研究指出,关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不仅需要注意与中国建交国家的数量(从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而且还要注意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该学者意在强调,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突破( )
A.根源于中美关系的改善 B.宣告了西方封锁政策失败
C.加强了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出现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计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1928年,苏联工业发展已经超过1913年沙俄帝国的水平,但与同期西方国家的差距过大。围绕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苏联政府开始实行“一五”计划,明确工业化战略的核心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强大的国防基础。国家通过一系列国有化法令,集中一切资源,投入到国家最需要的工业部门。“一五”计划还注重经济增长速度,新建了许多工厂与工业城市,从美国和德国引进工业装备、技术和管理方式。但轻工业品生产计划仅完成了80%,消费品生产投资下降,城市各类商品供应紧张,苏联不得不再次实行商品配给制。
——摘编自王云龙、刘长江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
材料二 1952年,中国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为26.7%,人均钢产量为2.37公斤,人均发电量为2.76度。1953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以苏联帮助中国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围绕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开展建设。在东北建成鞍钢等重工业企业,在上海重点发展机器制造业和轻工业,西北和西南地区成为国防工业建设要地。通过公私合营,用和平的方式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改造。在这一时期,中国许多尖端科技项目,如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喷气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等开始起步。“一五”计划完成时,全国居
民消费水平在五年内提高了1/3。1955年8月,工资制代替供给制。1956年,职工工资有了大幅度提高。劳动保险、公费医疗等费用大幅度提高。国家掌握了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工业经济,为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奠定了物质基础。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与新中国“一五”计划中工业化战略异同。(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在“一五”计划中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意义。(9分)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由于美军在仁川登陆后进展过于顺利,战线一路拉长,再加上先入朝的四十二军有意且战且退诱敌,围歼美军的时机已经初步出现。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正在福建备战的九兵团,在(1950年)11月10日被紧急通知入朝。兵贵神速,宋时轮的九兵团在第一时间入朝,但也造成了一个大问题,虽然“满员”,但不“齐装”。1950年11月27日22点,气温降到了零下30
℃以下,几乎每一位美军官兵,都能清晰地回忆起那一夜的恐怖经历:一个晚上,从地底里冒出来的10多万中国军队,把美军分割包围成了5块。长津湖的黑夜属于志愿军,白天属于美军。因为美军拥有绝对的制空权,一到白天,就会出动大量飞机对志愿军阵地进行狂轰滥炸,尽管如此,此战仍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记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志愿军战士在长津湖战役中的优劣势。(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津湖战役的影响。(8分)
1960年中国发生了什么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50年7月3日,艾寺逊指示奥斯汀:“鉴于朝鲜的局势,国务院认为此刻在安理会提出中国代表权问题不可取,一旦发现有提出这一问题的可能迹象,你就应向各国驻联合国代表表明美国政府这一立场。除此之外,你可向有关国家指出,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政府更不愿看到中国代表权的变更。”
材料二 1971年4月26日,一个特别的总统委员会建议美国“尽早”支持北京进入联合国而又不开除国民党当局代表。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准备,罗杰斯在1971年8月2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
正式公布了美国政府的新政策,他说:“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运动。”关于中国安理会席位问题,“根据联合国会员国作出的一项决定得到解决”。美国最终放弃了战后20年来实行的坚决反对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政策,而实行有条件的支持,即同时保留在联大的席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