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导语】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词汇丰富、含义深远,往往一词多义,需要仔细品味。本文将围绕“嵩”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进行探讨,以期对读者了解古代文化有所帮助。
【正文】
“嵩”字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
崇高的意思1.高大、崇高的意思。如《左传·宣公十一年》中记载:“山峻而高,谓之嵩。”这里的“嵩”字用来形容山峰的高大。又如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嵩山高,少林深”,用“嵩”字来形容嵩山的高大。
2.喻指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崇高。如《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到:“夫嵩高之山,其上有神。”这里的“嵩”字用来比喻道德品质的高尚。再如宋代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中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诗中的“嵩”字也用来形容道德品质的高尚。
3.指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是中国五岳之一,被称为“中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嵩山常常作为诗歌、散文描绘的对象。如唐代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其中的“山”即指嵩山。
4.借指名山胜景。在古代文学中,有时也用“嵩”字泛指名山胜景。如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里的“岳”即指嵩山,也泛指其他名山胜景。
综上所述,“嵩”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主要包括高大、崇高、指嵩山以及借指名山胜景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