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探析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摘 要:在各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普遍存在着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想化的“理想社会主义”的倾向和做法,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过重大损失。深入分析理想社会主义的特征,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 理想社会主义 特征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充分认识到他们的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因此反复告诫他们的后继者:“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我们是不断发展论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然而,在各国社会主义运动早期的实践中,却普遍存在着违背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髓,将马克思恩格斯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具体结论理想化的“理想社会主义”的倾向和做法,导致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和损失。深入分析和把握理想社会主义的特征,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表象的现实性与实质的空想性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建立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一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二是经济文化水平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确立的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态。
历史并没有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轨迹去运行,社会主义不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在俄国、中国等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现实与设想之间的巨大差异,客观上要求采取不同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政策与做法。但是,实践中,理想社会主义却不顾本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资本主义发展很不成熟的现实条件,而是把取得政权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决定性条件,希望通过覆盖全社会的国家计划,依靠行政力量迅速改变落后的面貌,尽快迈入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列宁的“战时共产主义”、斯大林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中国的“”等,无不来自于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理想化。历史证明,“要处于较低经济发展阶段的社会来解决只是处于高得多的发展阶段的社会才产生了的和才能产生的问题和冲突,这在历史上是不可能的。”
二、形式上的超前性与本质上的滞后性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计划经济,是针对他们所处时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严重弊端而提出来的,是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辩证否定。他们已经科学地预见到,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存在一个过渡时期。由此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并不认为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是水火不容的。社会主义是否实行商品经济,要依将来各国的实际条件而定。
令人遗憾的是,理想社会主义并没有准确地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而是过分强调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弊端,不顾实际条件,急于实现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过渡。
斯大林所推行的工业化和集体农庄等措施,对于在二战中战胜德国法西斯以及二战后的经济恢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很显然,这一政策是在战争和医治战争创伤这种特定条件下的非常举措。当社会转入和平时期正常轨道之后,理应进行调整。但是斯大林却忽视了生产力的根本作用,把重心放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上,希望通过政权的力量尽快建立起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斯大林的这些举措,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造成了生产力的极大破坏,苏联经济发展长期脱离人民的
需要,动摇了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斯大林采取对号入座的方式照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主义的设想,把本来处于建设中的社会主义宣布为“已经建成”,否认建成的社会主义还需要有一个巩固阶段,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尽管他的主观愿望是要尽快完成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超越,但实际结果却是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阻碍了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理论的激进性与实践的保守性
斯大林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这些理论,有的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有的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其中也有许多理论超越了苏联社会发展阶段,脱离了苏联的国情。当实践已经显露出这些激进的理论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时候,面对复杂激烈的国际国内矛盾和斗争,处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目的,斯大林的思想逐渐变得僵化保守,禁止对改革理论进行自由探讨,将实践中符合社会实际和人民众愿望的改革举措定性为修正主义加以批判。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上,同样存在着激进的理论与保守的实践的尖锐冲突。从1955年
促进农村社会主义的高潮,1956反对“反冒进”,1957年反右派,1959年反右倾机会主义,1964年开始的城乡四清,十年“文化大革命”反走资派、反资本主义学术权威等等,都是对实践中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做法的批判。由于理论严重超越了社会实践发展的现实可能性,表面上看是用先进的理论来引导社会的发展,而实质上是用调节自然经济的方式来调节已经进入商品经济发展阶段的我国经济,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规律,阻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
理想社会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各国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理解和运用的不成熟,它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机械地理解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忽视了实践对理论的检验和推动作用,丢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灵魂,窒息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活力。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应从中汲取教训,以科学发展的思维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理论不断向前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