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理论基础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理论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1)唯物史观为科学社会主义铺垫了一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运动规律,为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现象、正确认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哲学基础。(2)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二块理论基石。剩余价值学说“使明亮的阳光进了经济学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从前社会主义者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就足以此为起点,以中心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的设想
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的方法论特征: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展望未来社会的基本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许多思想家,包括近代空想社会主义者,都对社会未来作出了预见,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预见未来的科学方法论,不懂得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他们的预见往往带有浓厚的神秘性质和幻想
彩。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2)在剖析资本主义的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马克思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末,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
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不作空想的详尽描绘。马克思恩格斯致力于现实社会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在资本主义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中,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留给未来的实践去回答。科学社会主义者把预见未来当作自己的主要职责,借助于想象和猜测详尽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预见未来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他们不同意人们抽象地看待他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看法,反对把这些看法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正如恩格斯所说:“我所在的党并没有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展望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1)未来社会的俩个阶段。根据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度和成熟程度的不,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区分为两个不同阶段:一个是“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列宁称之为社会主义社会:一个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了的”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列宁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
2)两个阶段的成熟程度和发展程度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国家的职能和作用、精神文明发展程度等方面的不同。第二,两个阶段互相衔接,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高级阶段的必要准备:高级阶段是第一阶段发展的必然趋势。
3)展望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1生产资料公有制2各尽所能,按劳分配3社会生产有计划发展4阶级将被消灭,国家逐步消亡5逐步实现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