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阅读】马原思考题及详细答案
1.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1)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的革命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
(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 19 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4.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5.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
立场?
(1)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决定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根本特性。
(2)这是由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
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1)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2)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3)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7.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期盼过宗教的或世俗的“救世主”,但从来没有过人类解放理论的真正阐述者。
(2)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
(3)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但又是十分艰巨的事业。
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1)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前提;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
(2)二者统一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
第一章
1.什么是世界观?为什么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1)世界观: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2)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3)哲学既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①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②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2)意义:①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的基本问题。
②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③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意识的起源、本质
和作用是什么?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包括:①物质是哲学范畴。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具有可知性。
(2)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①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②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
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③作用—— 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a 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c 意识的能动性突出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上。 d 意识能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主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
关系各是什么?
(1)物质和运动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
不可分。
(2)运动与静止①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②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时间和空间与运动物质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属性,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①时间空间离不开运动物质②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空间
5.怎样理解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形式?什么是实践的主体、客体和
中介?
(1)本质: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特征:①客观物质性;②自觉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
(3)形式:①生产实践②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③科学实践(4)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
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5)客体是指进入实践领域、为主体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
(6)中介(手段)是指将主体(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连续起来的各种工具系统及其操作、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7.唯物辩证法的特征是什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哪些?联系
的概念、特征是什么?发展的实质是什么?联系和发展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
(1)唯物辩证法的特征:①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②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③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2)基本范畴: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形式和内容、可能性和现实性
(3)联系: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事物、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4)联系的特征:①联系的客观性②联系的普遍性③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5)发展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意义:①联系:观察处理问题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全局观点,反对孤立的观点。②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把一切事物都如实地看作是变化、发展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事物。它要求我们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地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8.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的原理?
(1)新事物代表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2)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
(3)在社会领域,新事物符合大众的根本利益,最终会得到他们的支持。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