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犯罪练习试卷4 (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未遂犯成立要件是:
A.犯罪分子已着手实行犯罪
B.犯罪未能既遂
C.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D.犯罪分子已经进行了准备行为
正确答案:A,B,C         
解析:根据《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知识模块:犯罪           
                           
2. 关于未遂犯,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未遂犯和预备犯区别的标志
B.“着手”实行犯罪指开始实施分则各条规定之行为
C.未遂犯也是法定量刑情节之一
D.犯罪没有既遂指犯罪行为尚未完整地满足刑法分则某条规定的全部犯罪构成事实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根据《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知识模块:犯罪           
                           
3. 关于犯罪未遂,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以是否实行终了为标准划分为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B.以实际能否达到既遂状态为标推划分为能犯的未遂和不能犯的未遂
C.通常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而出现不能犯未遂
D.我国通说认为不能犯应按未遂犯处罚,但外国学说中不能犯的可罚性及可罚范围是争论的焦点之一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犯罪           
                           
4. 外国学说在不能犯的可罚性及可罚范围的争论中往往考虑:
A.绝对不能
B.抽象危险
C.具体危险
D.相对不能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犯罪           
                           
5. 我国确认不能犯应按未遂犯处罚的通说,较接近于采取什么标准确认不能犯的犯罪性?
A.抽象危险
B.具体危险
C.主观说
D.客观说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犯罪           
                           
6. 甲乙二人勾搭成奸,预谋杀死乙的丈夫丙后两人结婚。甲买来毒药交给乙,乙将毒药投入丙的酒中,并为丙炒了莱,让丙喝酒。丙将酒喝了后,安然无恙。后得知毒药存放时间太长,已经失效。乙对甲说,丙如此命大,不能再害他了,甲也表示同意。但是二人继续保持通奸关系。甲乙二人行为属于故意杀人罪的哪些类型?
A.手段不能犯的未遂
B.实行终了的未遂
C.未实行终了的未遂
D.中止
正确答案:A,B      涉及知识点:犯罪           
                           
7. 甲为了盗窃支和子弹潜入到某武装部的库房,只到了支但未到子弹,只好拿走两支空。第二次甲专为盗窃子弹潜入到另一武装部库房,因为无法打开装有子弹的保险柜,只好空手而回。则:
A.第一次盗窃支罪既遂
B.第二次盗窃弹药罪未遂,属于能犯未遂
C.以盗窃支、弹药罪既遂一罪定罪处罚
D.以盗窃支罪既遂和盗窃弹药罪未遂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A,B,C      涉及知识点:犯罪           
                           
甲、乙、丙共谋将丁扣押作为人质,钱财,并约定如遭警察追捕,引爆自杀,为此,三人事先窃取了一辆面包车,自制3个包放在车上。某日到丁家门口,将丁往车上劫持。丁呼叫,小区保安及众闻讯赶来,甲、乙、丙弃下丁,驱车逃跑。警察接警后紧迫,
甲、丙、乙三人看无路可逃,各自引爆怀中的包。甲、乙二人当场死亡。丙点燃,但未发生爆炸,丙被甲乙的炸伤。                       
8. 甲、乙、丙构成何罪?                   
A.罪
B.盗窃罪
C.爆炸罪
D.非法制造爆炸物罪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犯罪           
       
9. 对甲、乙、丙应当如何定罪处罚?                   
A.以罪一罪定罪处罚
B.以罪和爆炸罪二罪数罪并罚
C.以罪、爆炸罪、盗窃罪三罪数罪并罚
D.以罪、爆炸罪、盗窃罪、非法制造爆炸物罪四罪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犯罪           
犯罪未遂
       
10. 甲、乙、丙数罪各属何种形态?                   
A.罪未遂,对该罪行可以依据《刑法》第23条(未遂犯规定)比照既遂犯(《刑法》第239条)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盗窃罪既遂,依照《刑法》第264条处罚
C.爆炸罪既遂
D.非法制造爆炸物罪既遂
正确答案:A,B,C,D      涉及知识点:犯罪           
                           
11. 关于犯罪未遂,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甲进入银行将保险柜撬开,发现里面只有10元钱,甲取钱离去,盗窃未遂
B.甲从行驶的火车上将盗窃得来的一箱货物抛下,价值1万元。而后甲返回抛货地点寻,没有到,盗窃未遂
C.甲从银行取款5万元,在回家的路上遭到乙的殴打。甲回家后将钱藏起,到公安机关报案,称乙抢劫了自己刚从银行提取的5万元钱。公安人员经调查发现破绽,最后从其家中将该5万元钱搜出,致使其诬告陷害他人抢劫的行径败露,诬告陷害罪既遂
D.甲唆使乙杀害丙。乙从家中取出私藏猎,在去杀害丙的途中因持遭盘查被逮捕而案发,故意杀人未遂
正确答案:A,C         
解析:关于A项,以窃取巨额财产为目标,只窃取微不足道的财物的,按照盗窃未遂定罪处罚;关于B项,盗窃失控为既遂;关于C项,诬告陷害罪是行为犯;关于D项,尚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            知识模块:犯罪           
                           
12. 成立犯罪中止的要件是:
A.时间性:在犯罪过程中。所谓犯罪过程,就是从犯罪预备开始到犯罪既遂以前的全过程
B.自动性: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C.客观性:有客观的放弃犯罪或阻止结果发生的实际行动
D.有效性:有效地阻止了犯罪结果发生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根据《刑法》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
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知识模块:犯罪           
                           
13.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自动性是中止犯与未遂犯、预备犯区别的根本标志
B.自动性不以具有悔过之心为必要
C.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D.中止犯也是法定量刑情节之一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自动性指犯罪分子在自认为能够完成犯罪的情况下,由本人自主地决定停止犯罪,无论是否具有悔悟之心。            知识模块:犯罪           
                           
14.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根据中止发生的阶段,可分为预备阶段的中止、实行阶段的中止和实行终了的中止
B.根据对中止犯中止行为的要求,可分为消极中止和积极中止
C.实行终了的中止通常要求积极中止
D.预备阶段的中止通常只是消极中止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查中止的分类。            知识模块:犯罪           
                           
15. 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后仍鉴定为重伤。乙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正确答案:A         
解析:乙行为性质是“故意杀人”。故意杀人罪保护的法益是生命权,以发生死亡结果为既遂,故在杀人过程中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特指防止“死亡结果”发生,乙有效防止该结果发生,符合故意.杀人罪中止的条件。尽管发生了重伤的结果,但这不是杀人罪既遂的结果,不妨碍成立犯罪中止。假如乙的行为性质是“故意伤害”,则在造成伤害结果的情况下,无成立中止的可能。此题提醒注意:中止的自动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该犯罪结果因犯罪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别。            知识模块:犯罪           
                           
16. 甲拦住回家途中的乙(女),欲行。乙提出愿意给其400元钱让甲去“女”,甲同意。因乙身上没带现金,甲遂逼乙回家去拿,途中遇到巡警,乙大声呼救,警察将甲制服。则甲:
A.抢劫罪(未遂),属于吸收犯
B.抢劫罪(未遂),属于牵连犯
C.罪(中止)和抢劫罪(未遂),数罪并罚
D.罪(未遂)和抢劫罪(未遂),数罪并罚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犯罪           
                           
17. 甲和乙将已经处于深度醉酒状态的女青年丙带至浴室包间内,趁丙酒醉无知觉、无反抗能力之机,实施奸淫。甲奸淫得逞,而乙由于其饮酒过多未能实施。案发后,乙协助公安人员抓获甲。则:
A.甲乙不构成罪
B.甲乙构成罪(既遂),且属于加重情节的
C.甲既遂,乙未遂
D.对乙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B,D      涉及知识点:犯罪           
                           
18.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甲男与乙女通奸,二人为达到结婚的目的,共同谋害乙丈夫丙。甲向乙提供毒药,但乙没有按约定的办法实施毒杀行为,而是将毒药抛弃,甲乙都是犯罪中止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