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老城 千年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榆次老城 千年古城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榆次老城是中国城市文化和中国古建筑艺术的自然融合,占地1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整个老城如明珠含碧,韵味深长。其主要景点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西门瓮城、明清街、清虚阁、大乘寺、遗园、东西花园等将自然、人文、历史、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各类专题民间艺术博物馆点缀其中,徜徉其间,古之思、民之魂、历史的沧桑、民族的归宿,各种情感油然而生。古城名刹城隍庙,更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之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公布为全球最精美的古建筑之一。其历经风雨,风姿依然,雕梁画栋,异彩纷呈,其独特的艺术匠心,别致的建筑构成,将中国古代太原区号人神共治的思想内涵体现无遗。整个老城集古城墙、古县衙、古寺院、古街道、古商铺、古民居等人文景观和山、水、林、泉、瀑等自然景为一体,熔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晋商文化、市井文化、民俗文化于一炉,全面展示了这座古城的深厚文化底蕴。
  历史文化]
  榆次是山西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太原的南大门,素有并南重镇之称。早在战国时期,史书就有了榆次城郭的记载。现在榆次老城是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在汉城旧址上修筑起来的,
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这座周五里、高三丈、基广四丈、上广两丈、池阔与高等、深半之的老城一直较完整地保留到20世纪40年代。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新兴的城市化建设中,榆次老城才逐渐消失。21世纪初,开始修复的榆次老城,西至西门瓮城,东至俞家街,南至清虚阁,北至小井巷。老城可谓结构严谨、布局合理、建筑宏伟、功能齐全。南北大街市场繁荣,店铺林立,是古城经济中心。城隍庙、县衙、凤鸣书院等建筑相依而立,是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充分体现了榆次老城历史文化和城的意向,初步构成了榆次老城的城市体系。
  修复后的榆次老城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古建筑和园林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老城内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东西花园、遗址花园、褚趺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千年老城在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记载着无数个守土卫乡的忠臣英烈的豪杰壮举,也演绎出了许多民间传说、故事。
  建筑文化
  榆次老城的建筑以清代、民国时期建造的居多,而一些建筑修建的年代更为久远,如文庙中的棂屋门修筑于明代。这些建筑历经岁月的沧桑,向世人展示了历史积淀的厚重美。从榆
次老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建筑中,可以大致领略到中国古建筑由粗简到繁细,由保守到开放两条线索交织发展的脉络。榆次老城宋、元历史时期的建筑格调是粗犷而质朴的,明代的建筑风格则相当成熟,朴实中洋溢着高雅的美。清虚阁和玄鉴楼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玄鉴楼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公布为全世界最有价值的100处建筑之一。
  榆次老城中的园林布局紧凑有序,手法灵活多变,亭、台、楼、阁、廊、轩、榭点缀其间,将北方建筑的大气与江南水乡的灵韵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出了老城园林豪放与秀美的风韵。
  榆次老城古建筑中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绘多以民间历史故事喜庆吉祥的图案为表现内容,娴熟的工艺着力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的艺术品位。
  晋商文化
  20世纪初,石太铁路开通后晋商在家乡的商业活动中心逐渐移向榆次老城。在榆次老城,以南北大街为中心的商业街上,众多的店铺门面悬挂着的楹联匾额,均散发出浓厚的商业文化气息。南北大街分界处的市楼,是清中后期榆次老城市场繁华、商业鼎盛、金融发达的标
志性建筑。市楼上天下第一楼的匾额有力地显示了晋商第一街历经的辉煌。北谦亨老店是享誉三晋的名烟店,而瑞隆裕、德新成、祥记公司、吉生庆……众多老店当时都与常家、王家、孔家、宋家等晋商大户密切相关。
  老城街上那一块块厚重的条石,就像以财取天下为抱负的晋商厚实的性格,给人沉稳的感觉,显示了一种力量。街两旁林立的店铺高雅气派,显示了晋商成功的经营之道和骄人的业绩。长虹砺的金饰、广云集的颜料、达生春的草药、大隆号的头脑,无论哪一行,其成功秘籍都在于晋商深知生财大道,处世守中和的大义。
  晋商创造的辉煌业绩虽然已成过去,但他们留下来的商业文化精神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永远激励着后人在变幻莫测的商海中把握航向。
  市井文化
  榆次古为交通要冲,境内有两处古驿站。早在唐宋时期榆次老城就是有名的繁华富庶之地,有相当规模的商业街市。
  榆次县衙记载:向有粮集、年集、果木集分单双日举行万商云集,经日不散。可
见,到了明清时期老城街市已相当繁荣。街市中有店、铺、馆、行等商贸建置,贸易商品品种繁多,有粮食、铁器、蔬菜、水果、布匹、皮革等,街中店铺毗邻,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穿过了漫漫的历史时空之后,那种市井生活的温暖与适意,仍浸染着每个人的身心。
  如今的老城商业街仍不失当年日中为市的遗风,茶庄、饭店、药店、粮店、烟店,店铺林立,其中往来商货,品种齐全,让人目不暇接。逢年过节,高跷、秧歌、旱船、背棍等传统民间表演精彩纷呈,夜晚,灯光映衬下的老城更显绚丽壮观。倘徉其中,感受有别于都市繁华的另一种氛围。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国人民世代相承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传统的积淀。山西地处黄河流域腹地,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其特有的地域环境和历史环境,不仅孕育出特有的民俗现象和地方语言,而且还形成独具特的山西民俗文化。榆次老城千年的历史文化与山西的民俗文化熔于一炉,在进一步延续山西民俗文化和弘扬中国民俗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俗文化已逐渐成为榆次老城的旅游资源。
  2003929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博物馆在榆次老城挂牌开馆,以老城为依托平台,与老城景区馆园合一。馆内分为六个景区:民间文化博展区、民间传统文化演示区、民居文化区、市井商贸文化区、宗教文化区、文物古玩区。各展区展品丰富,内涵深厚,展示出中国文化多彩厚重的底。在各景区内,以单元形式分别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仪、商贸饮食、服饰居住、社火小戏、祭祀信仰、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形象具体地阐述出民间习俗和民间文化是维系中华五千年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情结。
榆次
榆次古称魏榆中都,早在战国时就已设立县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赵国重臣蔺相如
、后汉高祖刘知远、宋朝名相寇准生于斯;中国儒商第一家常家庄园建于此。漫漫历史长河,积淀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更多>>
榆次位于山西中部的晋中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五十三万,辖649街道办事处283个行政村、61个社区,是晋中市委、政府所在地,是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榆次素有省城门户之称,是山西省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距北京约540公里,距天津约600公里,距省城太原约25公里。距新扩建的太原空港行程不到10分钟,该空港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降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0余条,年旅客吞吐量194万人次。境内石太、南同蒲、太焦三线交汇与此,太旧、大运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榆长、榆邢、榆盂、榆清省级公路纵横交错。
  榆次地处东经112°34’113°8’,北纬37°23’37°54’,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
编辑本段发展历程
  榆次(Yuci),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就称榆次。秦隶太原郡。北魏、北齐两
度易名中都县。公元 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置并州于榆次,越三年,复迁唐明镇,榆次复县制。以后历代县名不改。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1958年设榆次市,是晋中行署、晋中地区所在地。1999924日,行政区划改革,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中地区,设立晋中市(地级市),榆次市撤销,改称为晋中市榆次区。
  榆次位于山西中部的晋中盆地,东与寿阳县交界,西同清徐毗邻,南与太谷县接壤,西北与太原市相连。全区面积1328平方千米,人口约五十三万,民族以汉族为主,辖649个街道办事处,283个行政村、61个社区,是晋中市委、政府所在地,是晋中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标志性建筑:晋商骆驼雕
  区花:月季
  区树:国槐
  电话区号:0354
  :030600
  代码:140702
交通区位
  榆次素有太原南大门省城门户之称,是山西省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距北京约540公里,距天津约600公里,距省城太原约25公里。距新扩建的太原空港行程不到10分钟,该空港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备降机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50余条,年旅客吞吐量194万人次。境内石太、南同蒲、太焦三线交汇与此,太旧、大运高速、108国道穿境而过,榆长、榆邢、榆盂、榆清省级公路纵横交错,在区内有榆次北集装箱堆场,交通的便利,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气候特点
  榆次的气候为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年平均气温9.8℃,降雨量418483mm,年日照时数2662小时,无霜期158天。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