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易错题检测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易错题检测卷-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位官 吏(lì)一下子拽住了马 笼(lóng)头。
B.这家 作(zuò)坊生产的“驴(lǘ)打滚”糕点十分美味。
C.小商 贩(fàn)不小心撞上了对面来的一 乘(shèng)轿子。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清明上河图》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了。
B.作者选择了两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
C.《清明上河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3.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是 ( )
A.减轻重量 设计方案 建造桥梁
B.减轻压力 设计路线 建造梦想
C.减轻石料 设计图纸 建造铁路
4.“总把新桃换旧符”的上一句是____________ 。( )
A.爆竹声中一岁除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春风送暖入屠苏 D.千门万户曈曈日
5.“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王安石的《____________ 》这首诗。( )
A.《泊船瓜洲》 B.《梅花》
C.《书湖阴先生壁》 D.《元日》
6.下列句子加点部分意思与括号里词语意思不同的是( )
A.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在国内外都有名气的画。(举国若狂)
B.他是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学富五车)
C.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栩栩如生)
D.画上的人的样子和神态都不一样,或喜或悲,有的遛狗,有的逗鸟。(形态各异)
二.填空题(共6小题)
7.给加点的字注音。
屠苏 欲断魂 ___________ 借问 ___________ 倍思亲___________
8.火眼金睛。
淡___________ 喻___________ 绳___________ 状___________ 苔___________
洼___________ 愉___________ 蝇___________ 妆___________ 吉___________
9.下列各句描写的是哪个节日?在横线上写出来。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0.选词填空。
寒食节是几月几日 研究 研制 精致 精美 智慧 聪明
(1)今天的会议,我们只___________三个问题。
(2)栏板上雕刻着___________的图案。
(3)我们必须不断地___________新产品。
(4)这些工艺品件件都很___________。
(5)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___________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6)老师们都夸奖小刚是个___________的孩子。
1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①争奇斗 ②画蛇 足 ③源源不
④无边无 ⑤ 舟求剑 ⑥没精打
(1)根据词语③④的特点,照样子写词语。
③: ④:
(2)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 、 ,我还能写两个: 、
(3)用词语⑥写一句话:
12.你知道怎样包粽子吗?请根据生活经验按顺序排列下列句子,并填空。
___________在洗净的糯米里加入白砂糖。
___________将红糖和面粉拌匀,加少许水或油,团成小球。
___________按“一勺糯米,一个红糖球,再一勺糯米”的比例,将其放进粽叶里并包起来。
___________将糯米洗干净。
我能分别用一个字来概括包粽子的顺序:
(洗)﹣ ﹣ ﹣ ﹣ ﹣
三.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
13.课内阅读。
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选文中画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举例子
D.作比较
(2)用“ ”画出第一段的中心句,用“_______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选段中突出赵州桥什么特点?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雄伟
B.坚固
C.历史悠久
D.美观
(4)“这种设计”指的是___________。
A.桥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B.桥全部用石头砌成。
C.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5)“这种创举”的作用不准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
B.看起来比较美观。
C.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6)栏板上雕刻的龙栩栩如生。用上“有的……有的……”,想象其他形态的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外阅读。
___________
陶瓷是如何产生的呢?传说中,它和一个叫宁封子的人有关。
宁封子是黄帝时代的人。 那时的人们已经知道用火来烧食物吃, 没有锅碗瓢盆,只能用手抓着吃。口渴了就到河边趴下,用手捧着水喝。
有一次,宁封子从河里捕回很多鱼,放在火堆上烤。就在这时,树林里传来了喊杀声,原来有敌人来了,宁封子让大家赶紧跑。快烤熟的鱼怎么办呢?宁封子灵机一动,用烂泥把鱼裹住,扔到火堆里。
三天之后,宁封子回来了,到火堆里鱼,结果发现鱼早没了,只剩下一个坚硬的泥壳,用手一敲,还发出当当的响声。大家都觉得很可惜,宁封子拿着泥壳左看右看,对大伙
说:“虽然鱼没了,可烧出了一个有用的东西。”说着,他拿着泥壳到河里盛水,发现装在泥壳里的水(果然、居然)没漏。宁封子高兴地说 大家看 这下我们可以用它来舀水喝了 大家听了也很高兴
自从(偶然、必然) 间烧出了这个泥壳后,宁封子开始尝试烧各种各样的泥壳。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他终于发明了陶器。宁封子把这个情况向黄帝作了汇报,黄帝听了也非常高兴,于是就任命他为“陶正”。
因为陶器的出现解决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困难,所以人们便把宁封子奉为陶器的创始人。
(1)在文中划线的句子上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划去文中括号中不正确的词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