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思想在故宫建筑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开始,至今已经流传了数千年的时光。自从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后,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占据主流地位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至今都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中国古代建筑,从陕西半坡遗址的发掘成果算起,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匠人艺术的结晶,在世界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本文就以故宫为对象来分析其对儒家思想的体现。纵然故宫建筑于元大都的遗址,本文暂不对北京城的历史渊源考究,仅以明清两代为背景进行论述。
故宫的营建原则受到了儒家经典
《周礼》的影响。《周礼》为儒家经典,“三礼”之一,是中华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做了权威的记录和解释,对历朝历代的礼制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永乐元年(1403年),朝中有大臣上书,指明燕京北平是皇帝的“龙兴之地”,故于1406年始建故宫。故宫依照《周礼》而建,《周礼·考工记》中指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是帝都营建原则。“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将皇城四面的功能一一交代,皇城的前面是朝廷,是帝王上朝听政的地方;后面是市场,是城市进行贸易的地方;左边是太庙,也就是帝王们祭祀祖先的地方;右边是社稷坛,亦即帝王们祭祀神明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这样的建筑布局中国最高建筑
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历史。而故明清时期皇家建筑的最高成就之一,在故宫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思想。从故宫的建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故宫的建筑和命名;从故宫建筑的彩和装饰来说,儒家的思想影响了故宫建筑的彩和装饰。不仅如此,儒家文化在故宫建筑布局上也发挥着举作用。
关键词:故宫;天人合一;皇权至上;贵和思想;礼制中图分类号:B222TU-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584(2022)02-0110-07
儒家文化思想在故宫建筑中的体现
孙卫平,崔雪茹
(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611130;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四川成都611130)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南财经大学2021年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培养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项目编号:2021YJG0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孙卫平(1979—),女,山东烟台人,硕士,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为文学法学学科服务
及资源建设。
崔雪茹(1980—),女,河北石家庄人,哲学博士,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伦理学。
110
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宫整体的建筑布置上也有高低起伏,贴合居住者的身份地位,符合传统的阶级制度。
一、故宫建筑风格和命名原则体现天人合一和贵和思想
彭一刚在《建筑空间组合论》中说:“由于人不同于一般的动物而具有思维和精神活动的能力,因而供人居住或使用的建筑应考虑它对于人的精神感受上所产生的巨大影响。”[1]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建筑并不是砖块的堆砌,而是有着很大的讲究。故宫也是如此,它的建筑风格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一)故宫建筑风格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
中国传统建筑历来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追求人与自然融合的境界。其中,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中保存完好的高艺术性建筑。儒家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对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中国传统建筑有深远的影响,是奠定中国古典建筑思想的基石。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建筑中表现为追求“人——
—建筑——
—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中国古建筑在类型上丰富多彩,主要包括:宫殿、宗庙、公府、馆榭、地下宫室、离宫、坛、祠、警鼓台、舞台、观景楼阁等。它们的种类和使用功能虽不相同,但始终体现着天人
合一的思想。[2]
故宫又名紫禁城,紫禁城就体现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皇帝自命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天宫是天帝居住的地方,也自然是天子居住之地。而紫微星也出现在古代书籍中,如《广雅·释天》记载:“天宫谓之紫宫。”《晋书》中记载:“紫微垣十五星,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所居。”因此皇
帝住的宫殿被称为“紫宫”。后来,明代修建皇宫时就命之为“紫禁城。”紫微星是北极星,位于天空中间,被恒星包围。“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3]紫微、紫垣和紫宫都是古代皇宫的别称。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古人有独特的规划思想。天空中的星宿与皇宫的规划一一对应,从而可以表现出皇权的至高无上,政权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古人认为紫微星是天帝居住的地方,皇帝掌权和居住的地方是其在地面上的对应位置,因此故宫被称为“紫禁城”,这就是紫禁城名字的来源。
北京故宫的总体规划蕴含着“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对人造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的追求。日精门是乾清宫东廊的中央门,象征着太阳;月华门是乾清宫西廊的中央门,象征着月亮。“日精门”和“月华门”的名字象征着紫禁城与日月同辉。此外,承乾宫作为紫禁城东六宫之一,其名称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承乾”的意思是“遵循天意”;景阳宫也具有良好的寓意,“景阳”的意思是“尊重光明”。类似的命名方式还有很多,这些都反映了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
(二)故宫宫殿名字体现儒家的贵和思想
“中和”出自“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4]儒家认为“和”意味着人们应该公正,一切都有自己的位置,世界上的一切都应该是和谐的。古人认为“和”是最高的理想状态。孔子强调“中庸之道”,后董仲舒结合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各家学说,进一步将“中庸之道”演变为“和”的思想。这一思想融于中国人的骨血之中,现于中国人的实践之中:在为人处世上,中国人强调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在政治治理上,中国人则强调国泰民安、百姓祥
111
和;在国际关系的处理上,中国更是始终和平共处,共同进步。在故宫建筑的命名之中更是让人一览无余。最显眼的便是位于整个建筑中央,代表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的三殿都有“和”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殿相拥,井然有序。更有“太和门”“熙和门”“协和门”等带有“和”字命名的宫门,这就是中国儒家“贵和”这一思想的完美例证。在布局上,三大殿是紫禁城建筑的核心,是最高统治者——
—皇帝处理政府事务的地方,也是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但是,它们被连续地命名带有“和”字,这表明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和”,并以“和”为最高理想和行为准则。除了三大殿的名称外,北京故宫还有一块牌匾,上面写着“中正仁和”字样。由此可见,“和”字在故宫中随处可见。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最高统治者认为只有和谐的王朝,他的统治才会、绵延不绝。
梁漱溟谈到中国哲学形而上学时说:“中国这一套东西,大约都是具有《周易》,对《周易》又有许多家
的说法,却有一个为大家公认的中心思想,就是‘调和’。”[5]中国古代建筑理论受到儒家中和思想的极大影响,儒家的“适形论”也反映在古代建筑的各个方面。西汉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高台多阳,广室多阴,远天地之和也。故人弗为,适中而已矣。”在此他明确地提出“适形论”思想,其核心是“和”与“适”。“和”要求符合天地、阴阳之和,符合儒家礼教之和,而“适”则指建筑的大小、高低应适合人的居住要求,建筑物过高、过大、阴阳失调,人就会感到不适,因而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这可以看成是以人为本。总之,“和”思想体现在故宫建筑,当下,无论在建筑方面还是生活方面,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和”思想。
位居故宫建筑中心位置、亦处于中轴线之上的交泰殿,寓意是清朗阔大的天空与宽厚包容的大地相交和,康泰美好之意。“乾”在八卦中对应的是“天”,“坤”对应的则是“地”,“否极泰来”,“泰”则指的是“美好”之意,寓意为希望皇后和皇帝互敬互睦,皇后作为六宫之主,管理好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皇上则处理好国家政事,一国之君和一国之母如左右手相互合作,以换得一太平盛世,和乐美满,岂不妙哉?这应亦是历代君主之期望。
二、故宫建筑彩和装饰的运用体现了皇权至上和礼制思想
地球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颜文化,而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古老的民族,也有自己的民族颜。我们的颜文化来源于对自然的观察。“东方属木,青;南方属火,红;西方属金,白;北方
属水,黑;中央属土,黄”[6]。颜与阴阳五行、万物变化相属,最终形成独有的“五体系”。作为封建等级体系下的产物,颜也被赋予了等级。简而言之,贵原,贱间。故宫大量使用原,朱红的宫墙,明黄的琉璃瓦描绘出了故宫独特的风景。
(一)故宫彩运用体现的皇权至上和礼制的思想
在中国封建社会,明黄并不只是作为一种颜存在,它被人为地赋予了政治意味,象征着皇权。从“至唐高祖,以赭黄袍、巾带为常服……遂禁臣民服”[7],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明代洪武年间数次下诏禁黄,赭黄、赤黄为帝王常用袍,到清代帝后朝服确立为明黄,黄与皇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故宫许多重要建筑屋顶的琉璃瓦的颜都是黄,显得庄严肃穆而华贵辉煌,皇帝专用
112
的物品也多为黄,这都显示出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
故宫的三大殿,由于它们极其重要的政治地位,着重使用黄。明清两代皇帝的专用是黄,皇帝的礼服都以黄为主,黄是皇权的代表。北京城唯独皇宫一片明黄。而且前文提到过,中国古代社会贵原,贱间,黄恰是五原之一。故宫的彩运用充分遵循儒家礼制,也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儒家经过长时间的改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天下的需求,统治者也通过遵循儒家礼制放大儒家的影响,
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在当时的时代下,民众苦于生计,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往往成为他们心中认定的事实和行事准则。颜是具有阶级的,明黄作为皇帝的专用彩,大量使用极具冲击力,也声势浩大地彰显了皇权至上,体现了儒家礼制的盛行。
故宫在彩运用上以黄、红为主,并有其他颜点缀其间,“中央属土,黄”,因此黄是故宫的主调。藏书阁——
—文渊阁,其顶上主要是黑的琉璃瓦,因为黑为水,意为防火。事实上,故宫的库房多用黑。[8]清朝阿哥所的琉璃瓦多用绿,这寄予了长辈对晚辈茁壮成长的期望。故宫的彩运用与阴阳五行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是出于信仰,希望借此来维护统治,保佑子孙后代顺利长大和宫内平安无事;另一方面,皇室的行为也具有引领作用,借此愚民,维护统治。
儒家思想中“礼”包含了严格的等级制度。中国古代传统的儒家礼制思想,在人们的观念中形成了鲜明的等级制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建筑的内容和形式,这种影响在宫殿建筑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儒家的等级秩序成为北京故宫规划和设计时时刻刻要注意的重要因素。[9]孔子认为“贵贱无序,何以为国”[10],国之根本离不开贵贱等级秩序。儒家将等级制度的建立看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与要素。由此可见,“礼”在封建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立国的根本,也是国家和谐的前提。“没有礼,则难分曲直;没有礼,则没有言行的准绳,没有了规矩方圆。”[11]“中轴对称,中为至尊”“则都之中而立宫”,故宫正是
建在了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而故宫中的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作为皇帝理政之所均坐落于中轴线上。后宫的布局也以中轴为线,形成对称的东西六宫。这就符合儒家礼学,体现了封建等级的森严和皇权为中心的政治伦理。
(二)故宫的装饰体现了儒家的礼制等级思想
故宫建筑的隔扇门根据殿的等级分为几种。太和殿的隔心,有三条木头交叉起来变成一个菱花,叫三交六椀菱花窗;次一等的由两根木头十字交叉,变成一个菱花窗,叫双交四椀菱花窗;再次一等的是仓库房,由两根木头组成正方格、斜方格,没有菱花;再次要的一些房子,就变成步步锦了。
殿堂的壁画也有等级之分。大殿的彩画是金龙和玺——
—中间为二龙戏珠,两边是升龙或降龙,再两边是圆形的团龙。次要的殿就变成旋子彩画了,它的两边就没有龙了,而是变成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旋子,旋子彩画里又分若干个等级。在园林建筑中,素彩画就没有龙的装饰了。
故宫的大小宫殿、楼堂馆舍大都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等级选择不同形式的屋顶,比如太和殿的殿顶是最尊贵的重檐庑殿式,正脊两端装饰着
113
龙形大吻,檐角有龙、凤、狻猊、獬豸、斗牛等小兽;而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屋面装饰的琉璃构件和檐角小兽均次于太和殿;至于坤宁宫、东西六宫和其他配殿,装饰物则再次之。
屋脊兽是中国古代传统建筑中放于宫殿房脊上的雕塑作品,数量越多,表示等级越高。古代建筑喜欢以陶瓷或琉璃制成的小兽来装饰屋脊,一来可以提升屋主的建筑品位,使其更为高雅,令人于细枝末节中得到一种点睛之笔的微妙之美;二来,不同的材质和小兽形状的装饰以及小兽个数更是屋主身份地位的体现;三来,可以改变屋脊雨水的滑落轨迹,使其更加具有美感的同时,更快地排去积水,延长木质房屋的使用寿命。
由于中国人崇“九”观念的存在,如“九五之尊”等词,故宫之中屋脊小兽的规格由高到低是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九种。[12]乾清宫有九个,坤宁宫作为皇后的寝宫有七个,随着地位的降低其他妃嫔宫中只有五个。地位较低的中和殿、交泰殿根据屋脊装饰旧制和宫中规定,则只能用七个小兽装饰;太和门的地位相对较为重要,因而也用七个小兽来装饰,由此则可以推知,地位更低一点的乾清门则应只能用五个。而遍布春的御花园,作为后宫女子常去游玩嬉戏的为数不多场所,地位自然要低上一些,亭台楼阁上则只用三个走兽装饰。抬头见屋脊装饰之不同,平视见宫门、宫殿规制之不同,故宫的每一处都被深深地刻上“等级”二字。
此外,藻井的有无也与建筑等级高低挂钩——
通常只存在于庄严尊贵的殿宇内,如太和殿、养心殿、斋宫、皇极殿等,像后妃所居的东西六宫囿于等级限制,是不能装饰藻井的。
三、故宫建筑布局体现的儒家思想
(一)故宫的建筑布局体现儒家皇权至上的原则
故宫作为皇帝的居所,其规制无处不凸显“皇权至上”这个观念。北京城沿袭了中国都城建筑史上传统的三重城结构,由外到里分别是京城、皇城和宫城,使宫城位居整个建筑的核心位置。皇帝在宫城之内处理政务、居住歇息,宫城之外是护卫皇帝的禁卫大军,进出宫城有着严格的身份要求,见到天子不允许直视圣颜,众星拱卫,万人朝拜,将皇权推至难以企及的高度。
再来看故宫之中宫殿的布局,故宫始建于明朝,但故宫之地却又有元朝留下的那条中轴线,即子午线,是一天之中太阳位于正南方,物体影子最短的时刻,在古人眼中,正午是一天之中正气最为旺盛之际,与夜晚的阴气最盛的子时相对,因而它与威严、尊贵、龙气相对应。因而故宫的三殿和三宫这最核心的六座建筑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左右对称,严谨有致,就连皇帝的宝座也位于这条元朝留下的子午线上,而其余的宫殿主座未有像皇座这样位于整个建筑的中心位置的,这也进一步凸显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二)故宫建筑布局体现了儒家封建礼制等级观念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雄并起,礼崩乐坏,周天子权威不再,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强调“恢复周礼”,周游各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儒学礼制观念在后世由“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进一步发展为“三纲五常”。位于故宫建筑最中心位置的是在封建社会中统治地位最高的皇帝的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太和殿的建造更是融贯建
11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