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的储藏方法
大豆的储藏方法
发布时间: 2010-3-22 16:26:36 被阅览数: 201 次 来源: 哈尔滨市粮食局
文字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
  大豆的储藏方法
  1.干燥除杂:
  充分干燥是保管大豆的首要措施。长期储藏的大豆,水分要控制在12%以内,如超过13%即有生霉、浸油、赤变的危险。短期储藏的大豆,水分也不应超过13.5%,否则其脂肪酸就会迅速增加,豆粒很快变软,即使是在春季,也易引起发热变质。根据多数省储藏大豆的经验,通常认为大豆水分在12.5%以下为安全,12.5%~13.5%为半安全,13.5%以上为不安全。凡接收入库的大豆,水分超过安全标准(i2.5%)时,就应迅速降水。
  大豆干燥方法有四种:
  带荚暴晒:大豆带荚暴晒是我国农民的成熟经验。通常应在豆叶枯黄脱落,摇动豆荚互相碰撞会发出响声时收获,带株暴晒二三天,至荚壳干透有部分爆裂时再进行脱粒,冷凉后人仓储存。这样暴晒,因有豆荚保护,可以防止豆粒裂皮皱纹,保护大豆的颜、光泽、发芽率与品质,并可延缓和减轻浸油、酸败与赤变。
  脱粒暴晒:入库大豆水分高,为防止变质,确保安全储藏,也可采用日光暴晒法降低水分。脱粒大豆暴晒降水,一般不会降低出油率(图表),但在强烈阳光下暴晒,易使子叶变深黄并发生脱皮、横断等现象,品质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发芽率降低、脂肪酸增加等,见图表。因此脱粒大豆暴晒降水,应尽量争取在春、秋季节进行,暴晒时豆温不宜超过44℃—45℃以免影响大豆的品质。
梅雨季节是几月份
大豆暴晒后出油率变化情况
处理方法
含油量(%)
出油率(%)
2月
5月
9月
2月
5月
9月
晒后热进仓
17.40
16.59
17.34
14.39
13.16
12.56
原始样品
17.53
16.34
17.09
’14.20
12.14
11.98
(南京粮食经济学院粮油贮藏系,1985年)
大豆暴晒后发芽率与脂肪酸变化情况
处理情况
日晒时间
水分
发芽率(%)
脂肪酸值KOH毫克数/100g千重
原始样品
日晒处理
日晒处理
 
4月中旬
15.26
13.16
11.13
86
71
73
30.54
42.74
41.53
(南京粮食经济学院粮油贮藏系,1985年)
  机械烘干:机械烘干是降低大豆水分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降水快、能清除杂质和不受气候影响等优点,但操作不善则易发生焦斑和裂皮,增加破碎粒,而且会使大豆光泽减退,脂肪酸增加。大豆蛋白质在高温下容易变性,降低使用价值。如烘干时豆温达到50℃—60℃以上,则会引起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的速度和程度,与大豆的含水量、受热时间和温度高低有密切关系。水分高、温度高、受热时间长,蛋白质变性就严重;如果温度相同,水分高的比水分低的以及受热时间长的比受热时间短的更易变性。因此,在烘干大豆时应根据水分高低采用适宜的温度(通常烘干机出口的豆温应低于40℃)和受热时间,以保持大豆的质量。
  采用日光暴晒和烘干降水的大豆,都应经过充分冷凉降温后才可人仓储藏,以免堆内积聚热量引起大豆发热变质。
  整仓通风干燥:整仓通风干燥也是降低大豆水分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降水效果好,操作方法简单,能节约能源,节省劳力与费用,有利于保持大豆原始品质等优点,是一种经济有效、简便易行的降水方法。其操作方法是:将大豆装入(散存)有通风地槽或通风竹笼的仓房,选择在大气温度湿度符合干燥要求(大气温度高于32℃,相对湿度低于70%)或采用简易辅助加热设备使气温升至32℃—35℃时,间歇性地用通风机将热空气送人豆堆,使大豆因轻度加热而蒸发部分水分。通常每天在温度高、湿度低时通风数小时即停止通风,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利用平衡水分原理,使豆粒内的水分不断缓慢地向外散发,进行新的平衡,通过多次间歇通风,即可达到干燥降水的目的。待豆堆平均水分降至安全标准后,再选择适当时机将冷空气通入豆堆,进一步均匀散湿并降低豆温,以利安全储藏。江西省波阳县和江苏省江都县粮食局的试验证明,采用这种方法处理大豆,可以在半个月左右使大豆水分由15%—16%下降至13%左右,确保安全储藏(图表)。
  清除杂质也是安全储藏大豆的一项重要措施。因为大豆中杂质多,特别是破碎粒多时,容易感染虫害、吸湿转潮,引起大豆发热、霉变、生芽、浸油赤变和酸败变质。因此,在脱粒整晒时要尽量减少破碎粒,晒干后要及时把杂质清除干净,以保持大豆纯净、完整,增加耐储性。
  2.通风散热:
  新收获的大豆,人库后由于进行后熟作用,生理活动比较旺盛,堆内湿热容易积聚,同时正值季节交换,气温逐渐下降,故甚易出现表层结露和局部转潮的现象,往往引起大豆发热霉变。这时应切实加强通风管理工作,在晴天开启仓房门窗,翻扒粮面或进行机械通风,以及时散发堆内湿热,防止粮堆结露、返潮、霉变。如在入库后3—4周进行倒仓通风并结合过筛一次,清除豆堆中的杂质与破碎粒,则更能提高大豆的储藏稳定性,确保安全储藏。
  3.防潮去湿:
  大豆吸湿性强,散湿性也强。在相对湿度高的条件下储藏,极易吸湿转潮;在相对湿度低的条件下储藏,也容易散湿降水。因此,储藏期间应切实做好防潮去湿工作。首先,应做好铺垫隔湿和覆盖防潮,通常多采用数层芦席、草席或塑料薄膜进行铺垫隔湿和覆盖密闭防潮,使大豆保持干燥。其次,在春季相对湿度高,豆堆表层容易吸湿返潮时,应及时将密封豆堆的覆盖物抢晴天晒干,待冷凉后再覆盖在豆堆上,以吸收表层大豆的水分,保持干燥。
  高水分大豆,在春季梅雨季节,可以装包堆成通风垛,采用去湿机吸湿降水。江西省宜黄县粮食局试验证明,五六月份将大豆堆成宽2米,高3米的长条非字形通风垛,垛间及靠墙处留有0.5—1米的走道,走道上设置一定数量的去湿机(仓房容量每1500立方米约设置2台kQF—5型去湿量为3ks/h的去湿机),去湿机凝结的水用塑料胶管引出仓外,然后用塑料薄膜严格密封仓房门窗,每天间歇性地开启去湿机4-6小时(最多8小时),将仓内相对湿度控制在56%—70%(在去湿过程中,应定期更换去湿机放置的位置,以保持全仓相对湿度均匀一致),应用水分平衡的原理,使大豆水分逐步下降,经过30—40天,大豆水分即可由17.4%下降至14%,待气温上升后,选择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低的天气,敞开门窗进行自然通风,通风一段时间,水分可由14%降至13.5%以下,确保大豆安全储藏。采用这种方法储藏大豆,不仅比人工翻晒降水储藏节约费用,而且不受气候条件的限制,晴天雨天都可进行,解决了高水分大豆在多雨的春季不能及时翻晒难以安全保管的问题,是一种储藏高水分大豆的有效措施。
  4.低温密闭:
  低温密闭储藏对防止大豆浸油赤变,保持大豆原始品质甚为有效。原国内贸易部四川粮食储藏科研所试验证明,安全水分的大豆,在20~C条件下,能安全储藏2年或2年以上;在25'E条件下,能安全储藏18个月左右;在30~C条件下,只能安全储藏8-10个月;在35℃条件下,则只能储藏4~8个月。据江西省的经验,在冬季将干燥的、已冷冻的低温大豆装入隔热保冷低温仓内密闭储藏,使豆温长年保持在15~(2以下,可以有效地防止大豆浸油赤变,保持其原始品质;如在冬季冷冻入库的低温大豆堆上覆盖已消毒的旧麻袋或其它隔热材料(雨季覆盖材料返潮时,可于晴天取出晒干,待冷凉后再覆盖在豆堆上),对减缓豆堆上层返潮和升温都有一定的作用,能相应地保持大豆低温干燥,一般已覆盖麻袋或其它隔热材料的豆堆比未覆盖的豆堆,上层水分低1.5%,豆温低2—4~C,过夏后豆粒品质正常,没有发生红眼、浸油和赤变的现象。
  5.防治虫害:
  大豆在储藏期间,主要遭受印度谷蛾、地中海螟蛾和粉斑螟蛾等蛾类害虫的危害,通常采用的防治措施是:
  压盖防治:将豆堆扒平,在堆垛面上紧压一层席子,席子与席子以及席子与仓壁之间用牛皮纸严格密封,然后在席子上压盖5厘米厚的干河沙或10厘米厚的糠灰,即可防止蛾类交配、产卵、繁殖、危害。
  长效杀虫块防治:长效杀虫块有效成分为DDVP,对蛾类害虫杀伤力强,药效持久,长期使用能杜绝蛾类交配、产卵,控制害虫繁殖,达到灭虫的目的。通常采用的施药方法有二种:
  (1)悬挂法:按仓内空间体积计算用药量,每30-40立方米均匀悬挂一块100克(或两块50克、三块约30克)的长效杀虫块,适当密闭门窗,经一定时间后即可将害虫杀死,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连续长时期悬挂长效杀虫块(每2—3个月更换一次),防治效果更好。
  (2)诱杀法:按仓内豆堆面积或仓房总面积计算用药量,通常每7-10平方米面积施放一块100克(或两块各50克、三块各30克)的长效杀虫块,并适当密闭门窗,经一定时间后即可将害虫杀死,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避免长效杀虫块直接接触大豆,造成污染,杀虫块应施放在预先置于豆堆上的陶瓷器皿或玻璃器皿上,以策安全。
  6.推陈储新:
  大豆短期储存,可以保持其出油率和发芽率,青素也不会减少。储存时间延长,虽然没有出现发热、生霉的现象,但其品质也会逐渐劣变。通常储存一年以上的大豆,出油率与发芽率都会降低,子叶内部的泽也会加深,品质明显下降。因此,储存大豆时应认真做好推陈储新的工作,切实做到先进先出,及时轮换,以保持大豆的品质与新鲜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