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戏曲和京剧?
什么是戏曲和京剧?
一,什么是戏曲?
黄腔中国传统的戏剧艺术被称为戏曲。戏曲二字的组合,据考证最早可见于宋末元初人刘埙所著的《水云村稿》,这部书中有这样的文字:“至成淳,永嘉戏曲出。”这里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的“南戏”。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用戏曲一词来指称他所研究的中国传统戏剧形式,并对戏曲作了“以歌舞演故事”等最基本层次的解析。从此,戏曲一词逐步被社会
确认,成为对所有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通称。
戏曲最重要的特征体现在表演艺术中,其表演艺术一直遵循戏剧故事与演唱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基本模式,于是形成有戏有曲的最直观的形式特质,并且进一步划分出演唱、念白、做功、武打等四种演技手段,习称为唱、念、做、打四类演技。在表演艺术基础上,戏曲的剧本文学、伴奏音乐、演出器物、化妆服饰等等,围绕着表演艺术高度融合,同时,又根据各自的特性、特质构成独有的艺术格局。进入20世纪之后,戏曲借鉴了西方戏剧艺术的一些有效手法,在以表演为主体的原有内容中,又增加了导演和舞台美术成分,从而形成戏曲表演、戏曲音乐、戏曲文学、戏曲导演、戏曲舞美等明确分工的更具有综合性质的艺术体系。
戏曲拥有一个庞大的艺术分支落,这些艺术分支被称作剧种,它们在声腔音乐系统、念白语音和表演手法上存在一定的区别。如昆盐运用于元代、明代流传下来的曲牌体音乐系统,京剧则主要运用在清代盛行起来的板腔体皮黄腔音乐系统。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介绍,20世纪80年代初期统计的戏曲剧种数量是317种。
二,什么是京剧?
京剧是戏曲的一个剧种。京剧源起于1790年为清朝乾隆皇帝祝寿而进京献艺的徽班。这个名为“三庆班”的徽班,在京城演出受到观众欢迎,此后其他徽班纷纷进京谋求发展,逐渐形成众多徽班演出兴盛、“四大徽班”各显其能的局面。徽班早期以唱二黄腔为主,清朝嘉庆、道光年间,汉调(又称楚调、西皮调)演员们进京,不断加入徽班演出,使徽班又逐渐吸纳了汉调长处,最终汇合了二黄、西皮等音乐系统,形成当时的“皮黄戏”。皮黄戏不仅在京城走红,而且日益受到上海观众的喜爱,表演名家纷纷受邀赴上海演出,上海媒体和观众时常把来自京城的皮黄戏称为京戏。
1876年的上海《申报》上始见“京剧”的名称。历史上,京剧曾有过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若干称谓,1949年以后,才正式定名为京剧。京剧艺术从19世纪后期日益繁盛,因剧目丰富、剧团众多、观众踊跃、名家辈出,在全国演艺界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界形成深远影响,一度成为中国戏曲中规模最大的剧种,位列全国戏曲之冠。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