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音乐简史与欣赏复习
中国音乐史部分
    中国音乐大约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先秦为代表的雅乐时期,唐宋时期的燕乐时期和宋元以后的戏曲音乐时期,这可以说是中国音乐发展的三个大阶段。      除了雅乐、燕乐、戏曲音乐三大音乐形式外,中国还有许多民间音乐,分为三大类:民歌、民间器乐音乐、曲艺……
第一章、远古夏商时期(公元前11C以前)
  大约从五万年前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简单的乐器和乐舞。山西万泉荆村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属于这一时期的骨哨、陶埙,有的已可吹奏由两、三个音构成的简单旋律,同时还有鼓、磬、侖等打击乐器和管乐器。
 
第二章、周秦时期(公元前11C—公元前206年)
1、西周的宫廷音乐大体可分为:六代之乐、雅乐、颂乐、房中乐和四夷之乐等几种。
2、从西周到春秋战国,乐器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曾候乙编钟,全套共六十四枚。由于乐器品种增多,出现了“八音”分类法,即按制作材料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
3、十二律的名称初见于《国语》,它们是: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4、音乐理论是总结音乐实践的经验而得,但反过来又可进一步指导实践,三分损益法(又称五度相生法、隔八相生法)十二律理论,对于音阶构成、乐器制造等都有重大的影响。
5、礼乐制度:周王朝汲取商朝灭亡的教训,为巩固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们认为“礼”可以分别贵贱等级,“乐”则可以使人互相和敬,两者结合起来就能够维护贵族的等级秩序,巩固统治阶级内部,从而有效地统治人民。
例如(赏乐时):天子--八佾之舞(8*8      黄腔诸侯--六佾之舞(8*6
                大夫--四佾之舞(8*4      ---二佾之舞(8*2
  大夫季桓因搞八佾之舞。孔子曰:“季乐八佾舞于庭,士可忍也,熟不可忍也!”反映当时礼乐的等级制度。    意义:积极重视音乐教育,建立了中音史上第一所皇家音乐学校大司乐,编制1463人。
                  消极——礼:缺乏艺术性(乐受礼的管制)
6、音乐思想:争论的焦点--1)音乐的功用    2)倡乐、非乐
  (一)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肯定(1)音乐有功用  2)提倡音乐
(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提倡音乐)  孔子曰:“移风易俗,善莫于乐”;“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二)墨家:墨子的观点  1)否定音乐的功用    2)反对音乐
(代表小生产者)                  墨子曰:“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歇”。
  (三)道家:老子、庄子的观点    1)否定音乐的功用    2)反对音乐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曰:“五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爽--不适)
 
第三章、汉、魏、晋 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06——公元589年)
  1、汉魏南北朝的乐府音乐,主要有相和歌、清商乐和鼓吹乐三大类。
  2、《碣石调幽兰》是我国最早留存的琴曲古谱。
  3、丝绸之路的意义:不但是我国与中亚、西亚、印度及欧洲相互往来的友谊之路,也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它把古老的黄河流域文化、印度恒河流域文化、阿拉伯两河流域文化和古希腊文化连接起来,对我国汉、唐音乐文化的发展兴盛起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4、宫廷音乐:(1)雅乐衰败:战乱、雅乐僵化    2)俗乐重视:丝绸之路,乐府(音乐学校)
  5、乐府:定义~机构含义--.汉代皇家音乐机构的名称,是音乐史上自“大司乐”之后的第二所学校。
  体裁含义--后人把乐府官署所采制的歌谣以及模仿乐府风格的作品统称为“乐府”(职能:是采编)。
  6、音乐思想: 嵇康---三国(魏)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声无哀乐论》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弹琴忘忧,琴诗可乐”)
 
第四章、隋唐五代时期(公元589—960年)
  1、隋初置七部乐,即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唐伎。炀帝时增设疏勒,康国两部,为九部,太宗时又加入高昌乐,为十部。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