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蚯蚓喂青蛙好处多
养蚯蚓喂青蛙好处多
野生青蛙喜欢捕食蚯蚓,就是人工养殖的美国青蛙、牛蛙、泰国虎纹蛙、棘胸蛙都特别爱吃蚯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青蛙在自然界生活的环境中容易到蚯蚓,而且蚯蚓味道鲜美,无骨无刺、身体光滑,吃起来爽滑可口;其次蚯蚓有特别的腥味吸引着青蛙;再者是蚯蚓的营养价值高。人工试养棘胸蛙就是个典型例子,最初棘胸蛙非吃蚯蚓不可,宁愿饿死也不吃其它东西。
    蚯蚓喂青蛙的第一个好处是:促进青蛙快速生长和增加产卵量。据相关试验:用蚯蚓喂幼蛙,从10克到200克,只需要85天89天,平均87天;在种蛙产卵前1周投喂蚯蚓,产卵量可达到4500粒4700粒,平均4600粒。此外蛙的肉质特别鲜美,无腥味。
    蚯蚓喂青蛙的第二个好处是:青蛙吃进蚯蚓后容易消化,而且少患胃肠炎。因为蚯蚓吃的是腐熟的腐植质,青蛙吃进后容易消化。此外,蚯蚓肠道中有很多有益的微生物,不但对青蛙的消化吸收有利,而且还可以防止胃肠炎病的发生。
    蚯蚓喂青蛙的第三个好处是:降低饲料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为蚯蚓的营养价值高,据测定,蚯蚓所含的蛋白质、氨基酸等与进口的白鱼粉相当,完全可以用蚯蚓代替鱼粉或代替部分
的膨化颗粒料饲喂蝌蚪或青蛙。加上蚯蚓容易饲养,而且其饲养成本低,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所以用蚯蚓喂青蛙可以降低饲料成本。
蚯蚓的六喜六怕
六喜是指喜阴暗、喜潮湿、喜安静、喜温暖、喜甜、酸味和喜同代同居。喜阴暗:蚯蚓属夜行性动物,白天穴居泥土洞穴中,夜间外出活动,一般夏秋季晚上8点到次日凌晨4点左右出外活动,连采食和交配都是在阴暗情况下进行的。喜潮湿:自然陆生蚯蚓一般喜居在潮湿、疏松而富于有机物的泥土中。喜安静:蚯蚓喜欢安静的周围环境。生活工矿周围的蚯蚓多生长不好或逃逸。喜温暖:蚯蚓尽管世界性分布,但它喜欢比较高的温度。如环境低于5摄氐度时,就停止生长发育,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525度。喜带甜、酸味: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塑料、橡胶、玻璃和金属不吃外,其余如腐植质、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都吃。蚯蚓味觉灵敏,喜甜食和酸味。厌苦。喜欢热化细软的饲料,对动物性食物尤为贪食,每日贪食量相当于自身重量。食物通过消化道,约有一半作为粪便排出。喜同代同居:蚯蚓具有母子两代不愿同居的习性,尤其在高密度情况下,小的蚯蚓繁殖多了,老的就要跑掉、搬家。
    六怕是怕光、怕震动、怕水浸泡、怕闷气、怕农药及怕酸碱。怕光:蚯蚓为负趋光性,尤其是逃避强烈的阳光和蓝光,但不怕红光,趋向于弱光。如阴湿的早晨有蚯蚓出穴就是这个道理。据阳光照射试验,红爱胜蚓阳光照射15分钟后,有66%的蚯蚓死亡,照射20分钟就会100%死亡。怕震动: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不仅要求噪音低,而且不能震动,受震动后蚯蚓表现不安,逃逸。因此在靠近桥梁、公路、飞机场附近不适宜建蚯蚓养殖场。怕水浸泡:养殖床若被水淹没后,多数蚯蚓马上逃走,逃不走的,表现身体水肿状,生活力下降。怕闷气:蚯蚓生活时需良好的通气,以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对氨、烟气等特别敏感。因此人工养殖蚯蚓时,为了保温,舍内生炉,其管道一定不能漏烟气。怕农药:据调查,使用过农药尤其是剧毒农药的农田或果园蚯蚓数量少。怕酸碱:蚯蚓对酸性物质很敏感。如养殖赤子爱胜蚓和红正蚓,最好把饲料调至成弱酸性,这样有利于蛋白质等物质的消化。
蚯蚓采收及加工技术
    获得蚓体,是人工养殖蚯蚓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适时采收蚓体,是人工养殖蚯蚓活动中的关键。
  成蚓的采收时间,与蚯蚓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蚓茧孵化到蚯蚓性成熟,一般要
经过3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时,环带明显,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如果单单为了收获蚓体,此时即为采收的适宜时期。
  成蚓还有不与幼蚓同居习性,当幼蚓大量出蚓茧后,成蚓会自动移居到其它饲料层,或纷纷逃逸。因此,在幼蚓大量孵化之前,及时采收成蚓十分必要。
  1、成蚓的采收蚓体、蚓茧、蚓粪的分离, 是目前国内外蚯蚓养殖业中尚待进一步解决的技术问题。目前,众在养殖实践中创造了不少采收办法,大多是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运用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或驱逐,或诱集,或用简单机械方法挖取与分离。
  诱集采放法:对坑养、沟养、沟后、 园林大田养殖及肥堆等养殖的蚯蚓,可在养殖地周围设点堆制新鲜饲料进行诱集。诱集饲料堆如能拌合少量炒熟的饼肥,效果更佳。
  翻箱采收法:箱养蚯蚓在采收时, 可将大箱放在阳光下晒片刻,蚯蚓由于逃避强光或高温而钻入箱子底层,然后将箱反转扣下,蚯蚓即暴露于外,便于采收。
  简易筛选法:用木料做一个长1.3米、宽0·97米, 0·18米的长方形蚯蚓筛,筛孔直径视蚓体大小掌握在0·5毫米左右。再做一个长1·34米、宽1米、高0· 2米的长方形蚯蚓盒。收取蚯蚓时,将蚯蚓筛套送盒中,并把蚓筛垫起来,便于蚯蚓钻入,形势可垫高2·5厘米左右,随着下钻蚯蚓的增多逐渐加高。
  筛取时,把饲料连同蚓体投入蚓筛,用细齿成厚约5-6厘米,再用200瓦电灯在蚓筛上来回移去,并用细齿耙耙动同时刮掉上层蚓粪,促使蚯蚓下钻。
  筐诱采收法:用孔径为1-4毫米(2-3毫米)的筛网做成诱集筐,筐内装入蚯蚓喜食的饲料(如香蕉皮、腐熟的水果、西瓜皮、浸有啤酒等含酒精成分的合成树脂、海绵等)。然后将诱集筐埋入饲料床内,在20左右时约一周取出,里面会钻进很多蚯蚓。时间短,主要诱集的为大蚓,时间长,小蚓也逐渐云集采食。因此,此法即可进行蚓粪与蚓体的分离,也可进行大、小蚯蚓的分离工作。
  2、蚓粪的采收,适时采收蚓粪,一是为了获得产品,二是为了清除饲育床上的堆积物,以利于投料和操作,三是为了消除环境污染,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发良与繁殖。
蚓粪的采收,多与蚓体采收和投料同时进行,已如上述。这里另补充几个方法。
  刮皮除芯法:多与上投饲喂法并用,上投饲喂一断时间之后,表层饲料基本粪化,这是便可采收蚓粪。
  采收前,先用上投饲喂法补一次饲料,然后用草帘覆盖,隔2-3天后,趁大部分蚯蚓钻到表层新饲料中栖息。取食时,迅速揭开草帘,将表层1520厘米厚的一层新饲料快速刮至两侧,再将中心的粪料除去,然后把有蚯蚓栖息的新饲料铺放原处。除去的粪料也常混有少量牛蛙养殖
蚯蚓,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分离。如粪料中有大量蚓茧,可置一处孵化,也可摊开10厘米厚,使其风干至含水率40%左右,将蚓粪用孔眼2-3毫米有筛子筛出一部分,把筛上物另置一床加水至60%,继续孵化。
  风干的蚓粪可直接利用或用塑料袋包装贮存。
  上刮下驱法:当用下投饲喂法后,蚯蚓多集中到下部新饲料中,可用手慢慢逐层由上而下刮除蚓粪,蚯蚓则随着刮粪被光照驱向下部,直到刮至新饲料层为至。刮下的蚓粉,其处理法与刮皮除芯法相同。
  3、活蚓的运输:我国目前养殖蚯蚓,多为自产自用。运输或蚯蚓主要用于引种过程中。
  一般来,说短时间运输活蚓,可在容器内装入潮湿的饲料或养殖床上所辅的草料当填充物,然后将蚯蚓放入。长时间运输可用混炭作填充物,有的用纸浆作填充物,外包以纱布,放入适当大小的容器内。少量的蚯蚓也可装入铁盒或塑料筒内,用小邮包托运或用转运箱邮寄。有的是用类似包装桔子的纸板箱,内装潮湿的草料,约容纳2000条蚯蚓进行转运销售。大量的洗蚓运输,有时就在卡车里铺上罩布,在其上铺些潮湿的填充物,然后放入蚯蚓。有的在运输期间保持低温,使蚯蚓处于体眼状态。不论何种运输方式,均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气条件。运到目的地后要进行检查,出去蚓和病蚓,并给活蚓提供良好的生态条
件。
  4、蚯蚓的干燥和粉碎:收获的成蚓,除直接应用外,有时还要贮存。为了防止腐烂,并提高嗜好性,有些蚯蚓还要进行干燥和粉碎。
干燥的方法有烘干、晒干、风干和冷冻干燥等几种。干燥的方式不同,对蛋白质利用率有很大的影响。如在通风干燥法中过快干燥时,饲料投放率明显下降,蛋白质利用率也降低。
  干燥后的蚯蚓所制成的蚓粉能长期保存,同时能象鱼粉一样添加于各种动物的基础饲料中,易于为动物食用。
  为了保持新蚯蚓对鱼、猪、鸡的引诱作用,又克服鲜蚯蚓不易粉碎的特点。我们把鲜蚓与配方中一定比例的麸皮混合,经颗粒机挤出,蚯蚓预混料晾干后与蚓粪一起按优化饲料配方比例加入各种饲料,若新蚓经开水处理后,晾开,粉碎的蚯蚓粉往往破坏了某些特殊蛋白质,失去了对动物诱食的特性。
  5、蚓粪的处理:蚓粪处理包括干燥、过筛、包装、贮存、运输等。干干燥又分为自然风干和人工风干燥两种。为了降低成本,宜多采用自然内干为发。人工干燥速度快,并能杀死一种特别的土菌壤菌的优点。在干燥时,除在生有霉菌的情况下,没有必要达到完全无水的程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