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软件123 韩信 20121112126
经过几天的调查和资料查阅,根据资料与所得的调查情况,针对现在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就业问题、问题原因以及个人对于当前就业的一点建议。
城乡规划专业就业前景
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前景
第一,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从全球IT行业的发展看,经过几年的低迷发展,IT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大有东山再起之势,IT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蓬勃生机。从中国情况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达到 180多万,印度达到90万,而中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不足40万。这就说明,中国计算机软件人才短缺,这将严重束缚中国IT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
致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很大。
第二,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总数为1683所,本科学校679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2003年,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人数27万,占理工科在校生总数的14.6%,加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达到63万人。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这样势必导致计算机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第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选择余地增加,导致对毕业生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可能会面临不平衡,中国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仍将存在结构性的矛盾,最终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会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经济发达地区或工资待遇高的地区,仍将成为学生职业的首选,致使毕业生的需求显得相对过剩。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有充分的选择余地,致使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不仅要求
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因此,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日显突出和必要。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IT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规模小、发展空间受限、福利待遇较差。我市IT行业起步比较晚,最早的IT企业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大多数IT企业成立于近几年。去年初,入住宁夏软件园的IT企业只有13家,今年发展到了34家。这些IT企业中,成立时间最长的是宁夏希望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有21家IT公司成立不到1年时间;注册员工超过100人的IT企业只有2家,一般的IT企业多在20-50人之间,注册员工在10人以下的IT企业有4家。这些IT企业经营规模较小,发展速度缓慢,发展空间受限,新进企业的大学生第一年的月薪为800-1200元,没有奖金等其它福利待遇,也没有固定工作岗位,多做杂工,对大学毕业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二是业内人员分工不精细,对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值太高。按惯例,IT企业的工作程序也按照
一条无形的生产流水线推行,每个员工负责哪一块工作,分工十分精细,但由于我市IT行业人力资源十分匮乏,特别是高层技术骨干明显不足,因而每个企业内部的技术人员分工比较模糊,时常依据工作任务变换工作角。座谈了解到整个软件园尽然没有一个高级程序分析师,这对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而言是很不正常的。另外,我区的IT企业研发能力比较弱,他们主要是将市面上比较成熟的应用程序拿来进行适度的删减、增补、修改,以满足客户的需求。所以他们要求新招录的大学毕业生必须在较短时间内适应这种工作,在招录时多要求大学毕业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较高的成熟度,要有相应的工作经历或接受过相应的岗前试训等。
2、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本科院校定位有待商榷。有些本科院校将自己定位在培养高素质研究型人才这个层面,课程设臵偏重于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不重视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教学,毕业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比较差。教师教学时也只是片面讲授专业知识,缺乏对学生的学业和职业发展辅导,只教书不育人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是本科院校在专业和课程设臵上脱离社会需求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本科院校开设的课程
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一名本科大学生在校四年学习40多门课程,与所学专业联系紧密的只有几门课程。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比较盲目,多被动应付,积极性不高,为了拿到毕业证而学习的现象十分普遍。有些本科院校存在为了保住教师“饭碗”,因人设专业、开课程的现象。大学生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相差较大,“产销”脱节的现象比较明显。比如宁夏大学开设的“信息科学和应用数学”专业,学校老师也说不清该专业往哪里跨,只知道该专业是从事学术研究的必修专业,但今年这个专业的78名本科毕业生将全部走向社会。调研中这些学生说:“我们犹如玻璃上的苍蝇,前途光明,没有出路,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只有一张本科文凭,工作十分困难”。
3、本科毕业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竞争能力弱。
当前IT企业选拔大学毕业生主要看重五种能力:一是专业技能;二是执行力;三是沟通协调能力;四是自我学习能力;五是大学生的成熟度。对应届毕业生主要侧重于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而本科院校重理论,轻实践,重教书,轻育人,不注重培养大学生这些能力,大学生也不注重这方面的锻炼。有些本科院校日常管理比较宽松,一些毕业生思想道德素质偏低,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的还弄虚作假,缺乏诚信,随意违约。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
1、IT行业的企业准入门槛普遍提高。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海归派人才多选择东南沿海城市和各大都市就业,迫使国内一流人才向东部转移,国内二流人才多选择中西部就业。IT企业也纷纷到北京、成都、西安等大城市吸纳人才,这无形中提高了IT企业的准入门槛。
2、IT行业的企业用人观念和用人导向存在偏差。IT行业人员流动性大,成熟度高的大学毕业生“跳槽”概率大。据相关机构统计,大学生就业两年内“跳槽”率可达70%。多数IT企业不愿花钱、花时间、花精力培养人才,不想拿自己当练兵场,为他人“做嫁衣”,招聘员工时多要求有工作经验、专业技能较高的大学毕业生。另外,我市大多数IT企业规模小,骨干力量少,也没有精力组织岗前培训。
3、本科院校不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学校为了节省成本,未能充分利用大四这一年来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而是放弃了这一与社会对接的关键时期,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自己选择实习岗位,将大学生过早推向社会,使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的关键环节流于形式,使学生错失了大好的锻炼机会。造成我区计算机专业大
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差,大多数在行业筛选中被淘汰出局。
4、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关键环节缺省。由于IT行业对员工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为了弥补大学生在校所期间所学不足,外省区通常采取大学生就业前先送入专门的试训学校,针对企业需求进行相应实践锻炼,试训合格后再进入IT企业工作。这样工作磨合期短,进入情况快。我市的IT行业刚刚起步,全区没有专门的试训学校,大学生还不具备企业所需的实践能力就被推向了社会,很难到合适的工作。
对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强就业试训和实习基地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党政机关、职能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岗前试训是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高校与企业用人的对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服务水平,更好的为大学生就业服务。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大学毕业生试训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强就业试训和实习基地的建设,使毕业生就业前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增强就业竞争力。
2、大力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创业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坚持把职业规划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规范课程设臵,从新生抓起,使学生一入校就逐步确立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奋斗目标,在学习中不断校正和完善,使学生在自我设计、自我规划中提高综合能力素质。按照“宽口径、复合应用型”的人才培养要求,确定学校培养方向,加强相关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商务礼仪、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敬业精神、职业道德等的培养锻炼,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使大学毕业生始终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