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军训对培养国防教育的意义
高校军训对培养国防教育的意义
要:军事训练是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堂课,军训开展在大学生的三关形成的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认识军事训练对于国防教育的意义,以端正的态度对待军事训练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共同应尽的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 军训 国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31-01
加强国防教育,提高人民的国防观念是同志在党的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向全党做汇报时提出的。实施军训和开设军事理论课是履行法规培养人才的需要,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是法定义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觉接受军事训练,努力学好军事科学知识,是青年学生履行保卫祖国神圣义务的具体行为,大学生应自觉地承担起这一光荣的职责。国防教育中军训是大学生入校的第一课。通过军训,学生们可以了解国防,熟悉军人。
军训在高校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们之间由陌生到熟悉,对校园环境的适应,刚刚离家时内心的思念和恐惧,这些都是在高校新生入学的军训中去体验和适应的。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着极其敏感的心理特征。大多数刚入学的大学生只经历过3—5天的军训甚至是没经历过军训。学生们在经历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的12年教育后,大多数学生的国防观念刚刚开始形成。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都处于形成阶段。而军训又是大学生对军事训练及技能最初的接触,利用军训时期对大学生的国防观念进行最基础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在训练中,大部分同学都对军训要吃苦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学生们通过军训培养了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锻炼了吃苦耐劳的意志,增强了组织纪律观念。学生们把部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带到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牢记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巩固和深化军训成果,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养成良好的习惯,恪守校纪校规,增强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全面发展,立志成才,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现阶段的大学生大多数出生在90年代,他们的身上有着明显的时代的烙印。经济条件的好转、物质条件的丰富使他们缺乏吃苦的精神。青年一代在注重自我意识的同时显现出普遍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军训中相对较为严格的队列训练和军事技能学习其形式的表现就是让学生受苦。这些父母的宠儿在军训期间除了严格的内务要求之外还要经受身体上的极致疲乏。这一时期的学生们会在难捱的同时把与自己一起辛苦的同学看成战友,他们的情感及其容易凝结在一起。日常生活中的挑剔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彼此的关心、团结和巨大的凝聚力。许多学校喜闻乐见的唱军歌、拔河、野外拉练等军训内容更是让学生们走进集体、感受集体、融入集体。集体主义精神也在军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并根植于心。
二、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主体对于责任所产生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责任在人的头脑中的主观反映形式。然而青少年一代的责任感有不同程度的缺失。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责任感这个概念可大可小,向大处说,以天下为己任、有自我牺牲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向小处说,拧紧滴水的水龙头,坚持不乱扔垃圾,给老年人、孕妇让座,礼貌待人,尊敬长辈等,这些都是责任感的体现。社会并不要求每个人都做大英雄,只要我们能把自己身边的小事做好,社会就会和谐。
军训作为国防教育的主体之一,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学生的生活规范化。部队化的统一管理使学生懂得服从,“令必行、禁必止”。学生们在统一规范化的生活环境下正义感急剧增长,他们的心里发生微妙的变化,坚持正义、团结友爱、勇于担当。这些正是责任感所需要的形成环境。
三、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有长期的历史传统,在社会舆论、社会心理上有深厚的根基,它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漫长的历史过程。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完全相同的内容,尽管在爱祖国、爱人民这个基本的方面是一致的。正如所说:“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
新世纪以来,大国之间在深层文化意识形态、国际金融及国家科技、制度创新能力上的冲突与较量日益凸显,成为影响未来国际格局走势的关键因素。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在貌似和平,实则层流暗涌的现今社会十分重要。
教官们通过他们在军训中的言谈举止表达了把祖国视作他们生命的全部的情怀。军人对祖国
的眷念、对祖国的爱,军人的信念,军人的精神共同铸炼成一种力争上游的魂魄,一种燃烧的激情。他们选择了为满足祖国和人民的需要而全心全意无私地奉献而无怨无悔。学生们认识到了要把那一个精神、那一份信念、那一种魂魄全部融入到自己的血液里,把最宝贵的青春贡献给所热爱的祖国,把奉献与忠诚融入新时代改革发展的巨浪中,融入人民团结的幸福生活中,将青春燃烧,让生命绽放光芒,谱写出一曲雄浑的人生赞歌。
军事训练对国防观念的培养、国防教育的顺利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军训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凝聚力、向心力,军训同时具备集体活动、磨练品质、塑造性情多种条件,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熏陶对学生们的优良品质的保持也有着长期持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解放军报(第二版),2001.4.29
2.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训工作的意见.国办发军训的意义[2001]48号文件
3.靳红樱.普通高校军训工作方法探索[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2
4.徐辉升,汪海涛.推进学生军训创新发展的几点思考[j].国防,20091
5.余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军训质量[j].国防,20096
6.潘京苏.研究型大学教育理念对军事理论教学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92
7.竭国全,耿银贵.当前军事理论教学简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8.杨树勋.现代高等教育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贾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