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
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政策,既具有一般国家的基本属性,又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既要遵循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制定对外关系的正确原则、外交政策,以便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以社会主义的政治观念和意识形态为指导的包括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与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相互关系,以及本国在国际关系领域中的地位和功能、在地区与国际重大事务中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基本原则的确立,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其一,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这是任何国家包括社会主义国家所必须要遵循的;其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这是社会主义国家所必须要坚持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基
本准则应该是二者的有机结合。社会主义国家从苏俄建立起,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最辉煌的时候曾经有十几个。尽管不同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但由于上述两个因素的制约,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还是有共同之处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一)坚持独立自主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独立自主原则的核心是,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不管其具体的国情如何,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虽然是独立的国家,但由于国力日衰,其国家独立收到西方列强的威胁,到临时政府时期,俄国更面临着被瓜分的危险。苏维埃俄国建立后,尽管处境艰难,但从根本上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拜托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从此,苏联成为一个日益强生的社会主义大国,历届政府都始终不渝地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根本利益。早在十月革命胜利之初,由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就明确指出,凡是把一个没有明确自愿地表示统一和希望归并的弱小民族并入一个大国或强国,就是兼并或侵占别国领土,不管这种强制归并发生在什
么时候,不管这个被强制归并或强制留在该国疆界内的民族的发达或落后程度如何,也不管这个民族是居住欧洲还是居住在远隔重洋的国家,都是一样的。列宁明确表示:“我们拒绝一切关于掠夺和暴力的条款,但是我们乐于接受一切关于睦邻关系的条款和经济协定,这些我们是不能拒绝的。”
东欧、亚洲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建立之日起,也摆脱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控制,实现了真正的国家独立。尽管国际环境、周边环变化莫测,其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也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但这些国家都坚定不移的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根本利益。以中国为例,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做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五项基本原则”正是在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新政府在建国之初便作出了“站在社会主义一边”,“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外交决策,迅速清除了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奠定了新中国外交的坚实基础。对于新中国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释说, “我们是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但其基本前提是对方应当尊重我国,不干涉我国的内政。与此同时,我们也“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买过条约的继续存在,
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等。改革开放以后,不管国内外形势如何变化,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中国的对外政策市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于一切国际事务,我们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者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绝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习近平同志也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再以南斯拉夫为例,1954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从成立之日起,就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南斯拉夫坚决支持为自己的民族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反对外来侵略和
干涉内部事务、以和平手段解决国内和国际问题而斗争的民族和民族解放运动,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行径,努力为形成新的更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展开不懈的斗争。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新政权建立后也或先货后地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对外关系基本原则。
(二)坚持和平共处
社会主义国家自诞生之日起,因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就一直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遏制、包围、封锁乃至侵略。如何处理同其他国家特别是帝国主义国 家的关系成为新生社会主义国家——苏俄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国家的安全与生存、国 内的稳定与建设,以及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列宁高瞻远瞩,为苏俄的对外关系确立了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明确向一切交战国的政府和人民建议:立即就公正和民主的合约开始谈判。随后,列宁又在为1919年2月俄共(布)第八次全国代表会议起草的《关于国际政策问题的决议草案》中更加明确地指出:“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希望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把自己的全部力量用来进行国内建设 ”。西方列强联合进攻苏维埃政权的努力失败后,列宁敏锐地看到了国际形势的变化。列宁认为,国际关系中已
经形成了一种均势,一种暂时、不稳定的均势,即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帝国主义强国之间的共存的均势,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苏俄政府进一步指出:在互利、平等和充分的无条件的相互承认的基础上,愿意与资本主义各国进行经济合作。《和平法令》体现了一种崭新的对外政策和外交理念,它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政策和 外交理念有着原则性的区别。
此后,苏俄(苏联)先后经历了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反法西斯战争以及冷战的考验,但就其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来说,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基本上贯彻了列宁所确立的和平共处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尽管法西斯势力猖獗,国际形势紧张,但苏联政府还是坚持和平共处原则,努力维护欧洲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只是在德国法西斯大规模入侵的情况下,苏联才奋起自卫,坚决抵御和打击法西斯侵略势力。冷战时期,东西方关系、美苏关系比较紧张,双方都在扩充军备,但苏联总体上还是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尽量避免大规模冲突和战争的爆发,这是冷战没有升级为热战的一个重要因素。
新中国成立后,等领导人就多次强调:“中国愿意同一切国家包括美国在内和平共处”,并制定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他说:“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1954年6月,中印、中缅达成的联合声明,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4年8月,周恩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议上所作的外交报告中,首次将这五项原则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伺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用于处理同民族国家的关系。1956年波匈事件后,中国又将其用于处理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与大量西方国家建交,这一原则又被用于中国处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尽管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中国政府依然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与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曾明确指出,“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中国与各国将“以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为重,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扩大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解决分歧”。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我国处理与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
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是指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所制定的战略性的外交目标和行动方针;外交政策则是外交战略在世界舞台上和国际关系中的具体体现。同志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出发观察世界,在科学总结新中国外交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作出了科学判断,提出了一系列著名的国际战略思想,成为今天我们制定和执行21世纪国际战略与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的国际战略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时代观,应对国际局势变化的指导方针,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中国外交政策的原则等内容。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了的外交战略思想,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进一步完善了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对当今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
时代主题是指对人类社会大时代中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主要矛盾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
理论概括,也是对一个较长时期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的战略判断。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和平问题(“东西”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南北”问题)既包括各种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和再发展,又包括经济、社会、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的综合协调发展。发展问题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核心。
(3)和平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维护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基本前提,加速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发展要在和平环境下实现,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和平问题。
2.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终结,旧格局已经打破;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一家独霸世界力不从心;欧盟的建立,加快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成为国际政治经济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日本正在积极努力,争取由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迈进;俄罗斯现有的实力,决定它仍会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必将在世界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1)经济全球化是指随着科学技术和国际分工的发展以及生产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在经济上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密切结合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包括:贸易的全球化、生产的全球化、资本的全球化、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配置。
4.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全球化又是资本主义起主导作用的全球化,这必将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严峻挑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