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教案
土地的誓言
XXX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研究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二)、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的意识和探究精神。(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昌图县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作者的抒情方式;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三、学情分析
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没有家国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但他们有着朴素的情感,也有着丰富敏感的心灵,教学中应努力唤起其内心的情感,进入文本情境进行研究。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1、有一部电影叫《未来水天下》,主要情节是陆地被海水淹没后人们为寻觅陆地而睁开的
斗争。影片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对陆地的向往。是啊,面对生我们养我们的故土,我们怎能不为之动容。但是,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故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阔别故土家园。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本日,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其时的心情。
三、了解作者、背景:(展示课间到屏幕上,学生齐读)
XXX(1912-1996),原名XXX,辽宁省昌图县人,先后毕业于南开和XXX,学生时期即开始创作,是东北流亡作家中的代表人物。其成名作为他创作于1936年的短篇《鴜鹭湖的忧郁》,是反应东北沦陷区人民糊口的代表。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和《曹雪芹》。
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曩昔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非常费力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四、检查预:(课件打在大屏幕上)
(1)注音:炽痛chìtòng泛滥XXX嗥鸣háomíng怪诞guàidàn亘古
....
gèngǔ谰语lányǔ蕻(hònghóng)
..
(2)写汉字:gǎo头默qì()污huì()蚱měng()斑lán()田lǒng(3)解词并用3—4个词语说一段话:炽痛泛滥谰语怪诞亘古默契污秽
炽痛:热烈而深切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XXX:没有根据的话斑斓:灿烂多彩
亘古:太古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泛滥:江河湖海的水溢出,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定地流行
默契:双方的意见彼此一致污秽:肮脏的东西
五、初读课文,感知结构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归纳,幻灯逐一显示下列文字)1、第
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本文结构:想到、听到——发誓回去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末了在直接抒情。2、想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在直接抒情。
内容上的相同点: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第一段:“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第2段:“在故乡的土地上,……多么丰饶”。)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并采用景物的叠加,是为了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激情赞美和深情怀念,应用排比,则加强了对读者的情感冲击力。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但没有采用排比,情感也没有前者来得。它也表达可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但怀念中却暗含着忧伤与愤怒,由此,情感才能在后半段得以最强烈的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
强的誓言。
6、小结:
作者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了“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亡青年对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对美好家园,已被日本侵略者强占十年之久的关东原野的深深爱恋之情,具有强烈的爱国彩。
七、抄写生字词
第2课时
一、导入:
这是一篇几近于散文诗的抒情散文,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法返回他们挚爱着的家乡。课文展现了XXX浓郁独特的抒情方式,那就是以倾诉式的语言表达激情,以富有力度与浓度的情感打动人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