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景区
一、豫园概况
1、位于原上海老城厢东北隅,与著名的城隍庙毗邻,是座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号称“百景之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由明代四川右布政司的上海人潘允端为其父亲建造。其父潘恩因御倭有功,政绩卓著,官至刑部尚书和都察院左都御史,后告老还乡。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上海老城厢建园。
至万历十五年(1587年),前后经营28年,始成豫园。后潘恩卒于万历十年(1582年),享年87岁。
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和叠山,当时占地70余亩,规模宏伟,景佳丽,时人称誉“为东南名园冠”。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一些富商士绅重建楼台,再造山林,大型土木二十余年,交由城隍庙管理,豫园辉煌再现。
3、后三遭兵燹:
一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5月,陈化成殉国,吴淞口失陷,英军入城,驻扎豫园,烧杀抢掠,豫园“风光如洗,泉石无”。
二是咸丰五年(1855年),清兵血洗小刀会豫园内城北指挥部,豫园香雪堂、莲花厅、得月楼、花神阁一片瓦砾。
三是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邀英法联军镇压太平军,驻军豫园,“园林幽趣,荡然泯矣”。
4、1956年,人民政府大规模修缮豫园,历史5年,于1961年9月对外开放。1986年、2000年豫园又进行了两次重点整修。
5、园林题额“豫园”两字,为明代王穉登所题。
二、大假山
1、豫园正门背面题额是“椿寿”两字,典出《庄子·逍遥游》。迎面是来自黄山重达一吨的石
块,镌刻所书“海上名园”四字。
2、后面为恢弘宽敞的大堂,名为“三穗堂”。高9米,单檐歇山式建筑。屋顶有“张飞义释严颜”泥塑,左为拿着长矛的张飞,右为手持大刀的严颜。
中堂挂有潘允端所撰《豫园记》,其上高悬“三穗堂”、“灵台经始”、“城市山林”三块匾额。
“三穗堂”之“三穗”,典出《后汉书·蔡茂转》中“梁上三穗”的故事。大堂正门的8扇格扇裙板上雕刻有稻麦、玉米、高粱、瓜果等图案。
“灵台经始”匾,典出《诗经·大雅·灵台》。
“城市山林”匾,表示园主建园追求“身居闹市而有山林野趣”。
回廊四周,有8幅泥塑漏窗,此为构园漏景手法。东北角漏窗中松树参天,仙鹤回首,取松鹤延年意;四边为回文“福禄寿喜”四字,寄寓对长辈的祝颂,再点豫园园名。
3、出三穗堂,一座建于同治五年(1866年)的两层楼厅,隔荷花池与大假山相望。下层为仰山堂、上层是卷雨楼。
“此处有崇山峻岭”为王羲之《兰亭集序》中句子。点出这是观赏大假山的佳处;另外此堂原供奉孔子神位,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意。
卷雨楼之“卷雨”,典出唐王勃《滕王阁序》之“珠帘暮卷西山雨”。
仰山堂四角,每角有3个翘角;卷雨楼四角,每角有4个翘角,共计28个翘角。
4、大假山高14米,宽60米,深40米,有2000吨浙江武康黄石叠成,是明代张南阳传世作品。
山顶有望江亭,昔日站在亭上,“视黄埔吴淞皆在足下,而风帆云树,则远及于数十里之外”,清末民初乃重阳登高之处。
山麓有挹秀亭,山后有萃秀堂。堂右有伏龙墙。
5、仰山堂东侧是游廊,是进入大假山和景区的通道。游廊口西侧有“武举夺魁”砖雕和“梅妻鹤子”泥塑。
游廊口有一堆铁狮,左雄右雌,铸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原置放在河南安阳县衙前。
抗日战争时期,被掠至日本,投降后归还中国。
廊中有匾“渐入佳境”,典出《晋书·顾恺之传》。匾下有一太湖石,高约2米许,状似美女柔腰顾盼,名“美人腰”。
廊后西侧有一洞门,明代祝枝山所题“溪山清赏”门额。洞门一侧墙上有《神仙图》砖雕,上有观音菩萨、达摩祖师、福、禄、寿星和魁星,老寿星前有一岁孩童,名项橐。
廊尽头石壁上刻有清嘉庆年间过庭闻书“峰回路转”四字。
三、
1、鱼乐榭,榭前小溪,长仅40余米,饰有漏窗和半拱洞门的粉墙,让人产生“小溪不知流向何处”的遐想。
榭右侧有一株三百余年紫藤。
2、榭左侧是一复廊,中间用墙分隔,饰有洞窗,此为构园框景手法。
复廊西端有方亭,上有“会心不远”匾,典出《世说新语》。
复廊东有小轩,“观山观水两相宜”,为“两宜轩”。
3、东出复廊,便见“”。重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明代此处为花神阁。清末楼内供城隍神小像,人神仅咫尺相隔而取名“神尺堂”。
回廊围栏雕饰“暗八仙”,吕洞宾的宝剑、铁拐李的葫芦、汉钟离的芭蕉扇、韩湘子的宝笛、曹国舅的檀板、何仙姑的荷花、张果老的渔鼓、蓝采和的花篮。
楼下四角泥塑漏窗有梅、兰、竹、菊图案。
前庭院还有两颗古树,一是400年雄银杏树。一是百余年的广玉兰。
四、点春堂
1、从向东,过曲折小廊、“穿云龙”墙,进入点春堂景区。
2、点春堂建于道光元年(1821年),七开间,宽敞开阔,为豫园之最。
堂名取自苏轼词句“翠点春妍”,为苏淞太兵备道沈秉成所书。
江南百景图攻略
小刀会起义时,义军城北指挥部设帐于此。
对面是古戏台,台上平置郭沫若游览豫园时写下的诗篇:
小刀会址忆陈刘,一片红巾起海陬。
日月金钱昭日月,风流人物领风流。
玲珑玉垒千钧重,曲折楼台万姓游。
坐使湖山增彩,豫园有史足千秋。
点春堂后有临池水阁,上有“飞飞跃跃”匾;点春堂北有藏宝楼,西北有古井亭,东北有学圃,东南有湖石假山,上有双层楼阁。下层延爽阁,上名快楼。快楼向南有静宜轩、听鹂亭。
3、和煦堂的家具,全部是南方的榕树根制作,两侧的龙凤榕树根雕,工艺精巧,造型别致。
五、会景楼
1、出和煦堂西面的双龙戏珠门,便是会景楼景区。
2、主建筑建于同治九年(1870年)的会景楼,下层敦厚堂,上名会景楼。
3、会景楼西北是九狮轩,为1959年修缮豫园时所建,九狮,“救世”谐音。
4、池南有亭,名“流觞亭”。典出东晋王羲之等41位诗人墨客临坐绍兴兰亭曲水之岸,将盛酒之觞浮在溪水之上,酒觞漂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觞吟诗,诗不成,罚酒。
5、桥西是浣云假山,假山以湖石叠成,面临清池,背倚得月楼,水中假山与天上彩云倒影浑然一体,水波上下,如洗白云于水中,如染假山于云间,名曰“浣云”。
6、会景楼东有积玉水廊。北起会景楼东,南至内园。廊东墙上有砖雕“八仙图”。
六、玉玲珑
1、过曲石板桥,进“引玉”洞门,便是玉玲珑景区。“引玉”有引导游人走向玉玲珑景区之意。
2、玉玲珑与苏州瑞云峰、杭州绉云峰并称江南三大太湖石,是豫园镇园之宝。
玉玲珑高约4米,奇石瘦、皱、漏、透特点皆备。如“以一炉香置石底,孔孔烟出;以一盂水灌石顶,孔孔泉流”。
玉玲珑为宋徽宗花石纲散佚之物。后辗转到浦东三林堂储昱的私家“南园”中。嫁女时陪嫁到潘家,过黄浦江沉入江底,打捞时另有一石头作现在的底座。
玉玲珑后有墙,墙南面有“寰中大快”四个篆字,意为见石为“天下大快”之事。墙对于玉玲珑来说起着衬托的作用,为构园衬景手法。墙对环龙桥来说,欲扬先抑,为构园抑景手法。
3、正对玉玲珑,主人特地建一书斋,为“玉华堂”,为文徵明手迹集字。堂内陈列明代紫檀木画案等珍贵家具。
4、玉华堂前有市花白玉兰两株,东有积玉峰和积玉廊。玉玲珑景区,有玉华堂、白玉兰、观玉台、玉玲珑、积玉峰、积玉廊,皆冠以“玉”字,成为此景区的精华。
5、玉华堂西为得月楼,楼为二层,底楼为“绮藻堂”,上为“得月楼”。楼南北屋檐挂有匾额,南“皓月千里”,北“海天一览”。
6、得月楼南有藏书楼,又称书画楼。得月楼与书画楼之间的庭院,院墙上有砖雕“广寒宫”,可见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刘海戏金蟾。院廊上“人境壶天”匾额,为苏曼殊题写。
7、院西有“跂织亭”,以前供奉“纺织始祖”黄道婆。亭有屏门8扇,正反两面雕有16幅种棉、织布、销售木刻,是研究近代上海民俗和经济史的实物资料。
8、涵碧楼,材质全为楠木,且是最好的黑心楠,呈暗橙黄。楠木用料逾200立方米。墙外有“进京赶考”泥塑,“千里送京娘”砖雕。
9、听涛阁,所陈设均为名贵的紫檀木制成。
七、内园
1、内园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原系上海城隍庙的后园,修复后与豫园相连,成为园中之园。
2、静观厅是内园的主体建筑,单檐歇山式,屋顶有硕大的“岳飞大战金兀术”泥塑。厅内中堂高悬两块匾额,一曰“静观”,二曰“灵昭渟峙”。静观厅内所有图案都与道教有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