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知识要点
声乐知识要点
本文汇集多位声乐名师的理论精华,结合作者的亲身体验,比较全面地记述了学习声乐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既有容易学习便于掌握的特点,也有相当的理论深度,是一篇非常难得的声乐理论文章。
哼鸣:
闭口哼鸣:松开牙关,舌顶下齿,上下齿不要咬死,嘴唇似闭非闭,下巴向下放松,口腔、咽腔打开,嘴里像是噙着满口水,鼻孔兴奋张开,发出像蜜蜂飞舞般的轻轻的嗡嗡声、哼鸣声,向鼻腔靠近眉心处哼,去高位置的头声感觉。每天唱歌前都要认真做哼鸣练习,注意哼鸣位置,要向鼻腔里哼,均匀、柔和地从鼻腔向外叹气,不要在喉咙里哼哼。
开口哼鸣:当闭口哼鸣练习掌握后,可以进一步做开口哼鸣练习,即张开口哼鸣,如果开口哼鸣的声音效果与闭口哼鸣一致,证明哼鸣是对的,哼鸣不是在口腔里,而是在头腔鼻腔里。
唱歌的感觉就是哼鸣的感觉,唱歌的状态应该是哼鸣的状态。歌唱不好,不是哼鸣不对,就是唱歌时改变了正确的哼鸣状态。
假:即假声。特别是女生,要在真声的基础上多用假声,要做到假、大、空。
大:大是指喉咽腔、口腔要打开张大。
空:空是指空洞的、虚的感觉。打开喉咙后,喉咽腔、口腔内部是空的,才能确保声道通畅,声音流畅。
高:声音位置要高,要唱得高亢明亮,有头声感觉。
柔:即柔和连贯,有弹性,要像揉面,像拉皮筋,像荡秋千,有毛绒绒的感觉,不要蹦着唱。
轻:轻就是要轻巧、轻松、单薄,学会轻声唱,半声唱,有回声感觉,不追求音量,不大喊大叫,不要怕观众听不见。
美:唱歌的关键是声音,声音的关键是音优美,而不是音量很大,靠好嗓子就能成为歌唱家的时代已经结束。美是指声音优美动听,共鸣良好,声音干净无杂音,音、音质纯正,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上下通畅,上下腔体整体共鸣,在胸前似有一个音柱。
顺:艺术美是自然美的升华,声音要自然顺溜,旋律优美,不僵硬。
松:状态要松驰,口腔内外都要松驰,要放开,不要紧张,特别是下巴、舌根与喉咙更要松驰,不要挂嗓子,不要把声音挤压在喉咙里,不该给力的地方不要给力。松方可通,通方可柔,柔方可美。
俏:俏皮,有活力。
暗:不过分追求听觉上的明亮,否则容易产生喉音。每个人发出的总音量是不变的,要把明亮的声音送给听众,把暗涩的声音留给自己。
宽:即宽厚饱满,胖乎乎的声音感觉,以身体为中心轴向两侧拉开,同时还要做到既宽厚又轻巧。
涩:不用直嗓子唱歌,声音像碎玻璃渣一样不平,有起伏,有泛音,有共鸣。
飘:像天空的白云一样,飘来飘去,游动自如。
慎:小心翼翼,像走路时怕踩着脚下的蚂蚁一样小心谨慎。
适:适宜、适当、适中,正确处理好松与紧,靠前与靠后,轻与重,强与弱,宽与窄,明与暗,真与假,音量大与小,口腔大与小,都要恰到好处,不要做得太过分。
每个人的基础条件发声特点各有不同,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到适宜于各个人的各不相同的最佳方法。
勤:声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好,尤其是男生,唱好歌更不容易。理论上讲,只要嗓音条件不是太差都能唱好歌,唱不好的原因,不是功夫不到位,就是方法不对路。要勤学苦练,用心掌握科学发声方法。不讲究方法,唱一辈子也是白搭。用心加吃苦,一定会成功。想唱好歌的人,一定要反复多次学习本文,并认真去做。学习声乐需要日积月累,逐步提高,需要经常用这些知识点不断强化,不断地提醒自己向正确的轨道靠近。这些知识点都掌握了,都能做到位了,你就成为好的歌手了。
气息:吸气时胸部和两肩放松,切忌抬着,多用口、鼻同时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吸入的气息使横隔膜下沉,下部肋骨附近扩张,使腹部向前、向左、向右膨涨,有将气
息下沉到丹田(小腹)及腰围的感觉。肚子像气球一样膨涨,像蹲大便一样向下使劲,但也不要把肚子变成硬的。气息一定要吸下去,只有气息下得去,声音才能上得来,所谓气沉于底,声灌于顶,就是这个道理。学会用丹田吸气,并要养成用丹田吸气的好习惯。吸气动作不宜过大,要自然灵巧。吸气量的多少,应根据乐句的长短来把握,乐句长吸气量大,乐句短吸气量小。
呼气时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横隔膜在呼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的状态,不能一下子放松,要努力控制气息徐徐地吐出,做到有控制地呼气。吸气结束时的状态就是发声状态,唱歌时要一直保持着这种状态。只有把气息运用好,声音才能既轻巧又厚实,既高亢又辉煌。要在需要换气的地方换气,不该换气的地方不能乱换气,要一口气唱下去。要多给气息少给声音,用气息带动声带振动,再加上良好共鸣唱歌。
发动机:车的好坏主要在于发动机的马力。腹部、腰围就是歌手的发动机,歌手是否优秀关键在于腹部、腰围气息的运用。
口腔:口腔与气息是唱歌的两大关键要素,声音的好坏80%由这两大要素决定。口腔变化会带来声、音质、位置、明亮度、穿透力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口腔形状与大小,直接影响着
声音的好坏与歌手的成败。中声区口腔像是扁平放着的鸡蛋,高声区就要竖起来,像立起来的鸡蛋,上下成份多,左右成份少,下巴有松驰地掉下来的感觉。口腔过小,声音就会发扁发白,位置就会掉下。
打开口腔时,有一种说法是打上不打下,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妥。正确方法应该是上下一起往开打,尽量抬高上腭,下巴向下打的同时还要向内收,或者说是向后收,像打哈欠、吞东西、啃苹果一样的口形最正确。不能只打开嘴的前面,关键是要打开口腔、喉咙,口腔、喉咙里面必须是空的。打开张嘴的动作,像是满嘴没牙的老太太嚼馒头。要在口腔大小、形状上多动脑筋,细心捉摸。也可以跟着歌唱家的原声模仿练习,或许能帮助你到合适、恰当的口腔大小与形状。
要想唱好歌,先要张开嘴。一般来说,歌唱家到高音时的口腔张得都很大,业余爱好者的口腔普遍都张得不够。
控制:声音要收敛,要有控制,有余地,不用最大力度,不大喊大叫,不追求音量,最多用全部音量的80%,声音再强也要有所控制,不控制的声音不好听。
张力:声音要柔中有刚,有内在张力和内在冲动,不管高低强弱,都要有一定的张力,不能掉泄下来。
集中:声音要集中有穿透力,不能散乱一片。
状态:要时刻保持积极、兴奋、激动、惊讶、愤怒、忧伤、神经、发疯、吓唬人等情绪状态之一,像很困很累想睡觉时打哈欠的感觉,来打开喉咙唱歌。
哭泣哼哼:唱歌要像小声哭泣、像吹气、像偷偷说悄悄话一样,心里想着哼哼,有哼哼意识,有哼哼感觉,哼哼哈哈,咬字允许含糊,不一定唱得非常清楚,不能为了字正而腔不圆。
眼睛:眼睛要发光发亮,要睁大,要把眼睛唱大。
舌头喉结:喉结要稳定,不上下晃动,只有喉结稳定,声音才有穿透力。舌头自然平放在口腔里,不可中间隆起,也不可后缩,舌根要放松,舌尖轻抵下牙齿。舌头松驰向前,声音和气息才会通达流畅。
丰富多腔是什么意思
共鸣:人的声带发出的基音,在各腔体里得到共振后,产生了大量的泛音,就叫做歌唱的共鸣。关于共鸣的划分方法有很多种,最简单常见的是把共鸣划分为,鼻头腔共鸣、口咽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称鼻头腔、口咽腔、胸腔为三腔。人的三腔很像是一只音箱的高音、中音与低音喇叭。唱歌时,不要只用一个或两个腔体共鸣,要三个腔体一起混合共鸣,即整体共鸣,共鸣比例则要随着音高的变化发生改变,低音区时胸腔共鸣比例多一点,高音区时,鼻头腔共鸣比例多一点。良好的共鸣,能够扩大音量,能使声音美妙悦耳、明亮华丽、圆润统一、丰满结实,既富有金属光泽,又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气息是良好共鸣的基础。
高音:喉咙、口腔充分打开,内收下巴,积极兴奋激动,气息下沉,小腹给劲,喉节略放下,软腭抬高,少带假声,正确运用鼻头腔共鸣与丹田腰围气息。把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三个腔体充分打开,要轻巧,有空的感觉。上高音不能着急,不要怕高音,越怕越上不去,开始可以轻轻碰一下高音点,碰多了就上去了。 兴奋激动是上高音的关键,要多兴奋激动,少考虑方法。
位置:高位置是指上提软腭之后,在那里获得的共振与共鸣。位置要高,永远不能掉下来。高位置的声音效果,就是头声的效果,要获得高位置的头声效果,最好多做哼鸣练习,把声
音的共鸣焦点集中在头腔共鸣里,必须放松喉头,内收下巴,抬高笑肌,睁大眼睛,积极兴奋。但也不可单纯追求高位置,不可只用头腔共鸣,不用胸腔共鸣,失去声音的宽厚度。
先张后闭:起唱时,先张开嘴巴,再出声音。结束时,等声音结束,再闭嘴巴。
节拍音准:节拍正确,音高准确,是对歌手的起码要求,反映着歌手的基本功。为做到节拍紧凑,体现歌曲内在律动,唱歌时状态要积极,不能赶拍子,但要有赶拍子的感觉。为做到发音准确,在唱前就要先想到此音有多高。
乐感:就是对音乐的感觉。要有好的乐感,要提高对音准、节奏、旋律、强弱、速度、音等音乐元素的敏锐感觉能力。
对比:主要有速度、力度(强弱)、音的变化对比。要有快有慢,有轻有重,有强有弱。没有轻就没有重,没有弱就没有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